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8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形象【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因此,形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所以要把握诗歌的主旨,形象是必须要把握的。一般说来,它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如山川草木等)两个方面。考点阐释一、人物形象1.抒情主人公形象在抒情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形象。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2.客体人物形象(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二、景物形象(意象)景物形象,广义而言,可以理解为自然景物形象和咏物诗中被人格化了的客观物象。习惯上又笼统地称之为意象。1.景象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诗中的景象是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2.物象物象,诗人借之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的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多用借物喻人、象征手法。最典型的当是咏物抒情诗,这类诗歌中物象往往较为单一,诗人大多赋予这个物象以特定的内涵,或这个物象具有一定的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有的是托物言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诗人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如于谦的《石灰吟》。有的借物喻人: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诗人自己。如曾巩的《咏柳》。有的托物言理: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如苏轼《琴诗》。人物形象景物形象A、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诗化的作者”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偏重写景的诗歌)事物形象事物形象(主要是咏物诗)诗歌形象(2012年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赏析】此词属于小令,短小精悍。几个意象几乎都在中学课本里遇见过:如“天涯”(“天涯共此时”)、“山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碧云”(“碧云天,黄叶地”)等等。理解此词并不难。首句直出“恨”字,是为词眼。“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入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以物之“无情”写人之“有情”,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在这首词中,作者将离愁别恨摆到了“恨极”的位置上。这让我想到了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面对同一种感情纠结,却是两种截然的态度。一郁结,一自慰。但二者都是人间至情。质疑:答案不应是唯一的。恨可以是标准答案中的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也可以是指远在天涯的游子、迁谪之人甚至是亡国之君因思念故乡、亲人,对自已不能回到故乡之恨或恨故乡远在天涯,不能相见的怅恨之情。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表现一位亡国之君对不能回到天涯之外的故国之恨,恨自已无能误国,以致国破家亡,有国不能回,有家不能归,因恨生愁,如一江春水绵绵不绝。又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的断肠人即是远在天涯的游子,对不能回到故乡的离愁别恨。通过分析,主人公的形象除标准答案外,还应该包括游子、迁谪之人等。原因分析:造成标准答案的唯一性可能是命题专家只选用了温庭筠《梦江南》(二首)中的第一首,而省略了其中的第二首:“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从第二首词中我们可以明白无误读懂这是心上人之间因思念而产生的千万恨中之“极恨”了。如果试题中有第二首词,标准答案可以说无懈无击,而现在因没有第二首词作辅证,标准答案的唯一性难以服众。据笔者了解许多学生把考题中主人公形象认定为游子,如果判定为错,那么因三个小题环环相扣,错一而三,学生在这一题上将以零分收场,惨不人睹,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况且,猜想解读千年古人的所想所思对于一个当代青年学生已是不易,答案唯一会桎梏人的思想,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希望能引起高考命题专家的重视。考查类型一、人物形象的鉴赏二、景物形象的鉴赏三、事物形象的鉴赏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高考古诗歌试题中鉴赏人物形象江苏卷2012年考过。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有以下几种: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一、人物形象的鉴赏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形象是什么(概括形象)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这首词下片刻画出怎样的形象?下片刻画了一位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从“杖藜徐步转斜阳”一句可以看到一位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从“又”、“浮生”等中隐隐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失落形象。表达了诗人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趣,又流露出百无聊赖、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之情。形象是什么(概括形象)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人物形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明特点——析特征——明意义(感情)1、形象是什么(概括形象)2、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3、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人物形象描摹:写了谁?形象概括:特征+身份人物形象刻画:有什么特征?弄清诗歌形象三要点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意义?即: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人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思维切入点如何正确分析古诗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情感,性格,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分析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要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要点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要点三)(1)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抓住诗词中对人物的正面(直接)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之处反思总结: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1、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高洁不俗、洒脱放达的高人逸士形象。(特点+身份)2、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义或情感)(2)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二:借助侧面烘托(人物所处的环境)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反思总结: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什么形象形象的特征形象的意义(3)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三:知人论事,关注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要特别注意注释、题目等,做到合理联想。反思总结:小结: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1、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2、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4、结合诗题、注解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2014年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陈居士是一位洒脱、高雅的诗人。(步骤一)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
本文标题:2018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388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