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电子设计/PCB > 环境科学导论考试答案
1复习资料名词解释:30分复习范围:1、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2、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最大限度。3、环境质量: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4、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5、环境污染:指人类活动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进入物理环境后,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扰乱和侵害,特别是当由此引起的环境质量的恶化反过来又影响人类自己的生活质量。6、生命:是高度组织化的物质结构,其分子基础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具负载遗传信息功能的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通过生物膜实现内外的分隔,形成形形色色的细胞、组织与生物体,并藉助外界能量的输入,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生物化学过程而实现内外物质交换和自身的复制。7、RS:遥感,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或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并根据其特性对物体的性质、特征和状态进行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科学技术。8、GIS:地理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9、生态系统:一定空间区域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过程,而形成的互相作用和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10、负反馈:指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反过来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过程。11、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范围和自然条件下,维持人与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环境功能不遭到破坏的前提下,人与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活动的阈值。12、世界人口容量: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下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的大小。13、老年型国家:当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时,称为老年型国家。14、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钾等植物营养物质过多,致使水中的浮游植物(主要是藻类)过度繁殖。15、转基因食品: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生物物种中去,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16、物质循环:各种化学元素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态系统内,乃至生物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又从生物体再回归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流动和循环的过程。17、生物富集: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或者生物个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为生物浓缩。18、生物放大: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体中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渐增大的现象。219、BOD:表示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20、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21、TOC:表示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含碳量。22、TSP:大气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所有固体颗粒叫做总悬浮微粒。填空题:10分复习范围:所有课堂讲述内容。判断题:10分复习范围:所有课堂讲述内容。简答题:30分复习范围:1、简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定义、范围、作用。生产者:能以简单的无机物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范围:陆生的各种绿色植物,水生的高等植物,以及一些光能细菌和化能细菌。作用:利用太阳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起来,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基础。消费者:以其他生物为食获得生存能量的异养生物。范围: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大型食肉动物或顶级食肉动物。作用:(1)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传递。(2)完成物质的再生产。分解者定义:将生物物质和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的生物群。也属于异养生物。范围: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和一些原生动物)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去,以供生产者再次利用。2、简述营养级的特点。(1)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100%获得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2)各营养级同化率也不是100%,总有一部分排泄出。(3)各营养级生物要维持自身的活动,消耗一部分热量。(4)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只有四、五级,很少超过六级。3、简述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功能。特征:(1)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2)系统稳定性高。(3)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高。(4)生产效力高。功能:(1)净化空气,保护环境,具有综合的环境效益。(2)调节气候。(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4)做为生物遗传资源库。4、简述大洋生态系统(远洋带)的生境特点。(1)表层光线充足。(2)有温跃层。(3)深海处压力大影响生物。(4)表层溶解氧含量高,500-1000米氧出现最小值。(5)盐度基本恒定(目前平均为3.46%)。(6)生物种类繁多,包括浮游、底栖和深海热泉生物。5、简述赤潮成灾有哪些途径。赤潮成灾主要有三个途径:(1)赤潮发生时,耗氧量增加,导致大量海洋动植物窒息而死;(2)有毒赤潮发生时,毒素会进入鱼类、贝类体内,并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3)赤潮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恶化海洋生态环境。6、简述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1)人口基数大。(2)人口增长速度从快到减缓。(3)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4)人口出生性别比增高。(5)3人口质量堪忧。人口质量包括人口文化素质和人口身体素质。(6)流动人口增加。(7)城市化快速推进。7、简述绿色食品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8、简述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每一种方法中列举一个处理技术。物理法(沉淀、筛滤、气浮、反渗透);化学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电解法);物理化学法(混凝法、吸附法、电渗析法);生物化学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法);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快速渗滤系统、慢速渗滤系统、地表漫流系统)。9、简述影响大气污染的因素。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子:风和湍流;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辐射和云影响大气污染的下垫面因素:山区地形的影响;水陆界面的影响;城市效应10、简述大气污染防治与控制的措施。控制污染源;绿化造林;栽培抗污染作物;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加强大气质量管理。11、简述生态学四大学派及其研究特点。生态学四大学派:北欧学派、法瑞学派、英美学派、前苏联学派。北欧学派:重视群落分析、森林群落与土壤PH值关系,把植物群落分得很细。法瑞学派:重视群落研究的方法,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的类型,建立了严密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英美学派:重视群落的动态,从植物群落演替观点提出演替系列、演替阶段群落分类方法,并提出了演替顶极的概念。前苏联学派:注重建群种与优势种,建立了一个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并重视植被生态与植被地理工作。12、简述赤潮为什麽越来越频繁。赤潮频繁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是:1、随着经济发展,沿海富营养化加剧,为赤潮发生提供了条件。2、世界航运的不断发达,促进了赤潮藻种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13、简述粮食安全的解决方案。第一,提高全球性耕地的资本投入。第二,营造公平合理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第三,创建协调性与联动性的国际机制。论述题:20分复习范围:1、阐述并举例说明我国的能源现状。(1)我国人均能源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2)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严峻挑战。(3)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低、能源效率低。(4)能源需求增加、供需缺口越来越大。(5)农村能源供应相对城市短缺的多。2、阐述并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原因。(1)工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落后,需要劳动力。(2)婴幼儿死亡率高,迫使家庭用高出生率来抵偿。(3)文盲率高,不易接受现代科学知识。(4)妇女地位低,在生育问题上没有决定权。(5)盛行早婚,是发展中国家保持高出生率的原因之一。(6)旧的传统风俗、宗教教义、人口政策的影响。3、阐述并举例说明提高粮食产量带来的环境问题。(1)开垦荒地对生态平衡的破坏。(2)使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化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对水体污染。硝酸盐污染已成为癌症发生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另一个严重后果是水体的富营养化。(3)使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标题:环境科学导论考试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441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