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张爱玲张爱玲的生平简介•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1922年迁居天津。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1930年改名张爱玲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投入文学创作。两年後,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并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和胡兰成1944与胡兰成结婚1945年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1947年与胡兰成离婚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1956年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1967年赖雅去世1973年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1995年九月逝於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与胡兰成与赖雅晚年的凄凉人去衣犹在一传奇而苍凉的身世•从创作主体心态的角度来看,张爱玲早年的身世影响了其人格心理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她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体验。苍凉的身世•孤独、敏感的内省个性,对人对事的否定性情绪,习惯于以审慎怀疑的态度注视着周围的世界。二传奇下的女性命运1、关于《传奇》•古与今•人与鬼•沉滞的盛装与时髦的裸露•“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中短篇小说霸王别姬鸿鸾禧色.戒创世纪花凋倾城之恋多少恨金锁记谈女人等殷宝滟送花楼会五四遗事沉香屑-第一炉香留情相见欢沉香屑-第二炉香琉璃瓦红玫瑰与白玫瑰封锁茉莉香片心经桂花蒸年青的时候●长篇小说都市的人生怨女十八春小艾连环套●散文2、苍凉的故事•张爱玲像一位洞悟人生而又难以接近的“巫女”,以冷峭、阴郁甚至有些刻薄恶毒的眼光注视着社会与人生,揭示了人性阴暗的一角。•“香港的传奇”和“上海系列”•《沉香屑·第一炉香》、《茉莉香片》等•《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花凋》、《封锁》等;3、苍凉里的荒原意识•悲剧里的荒凉•艾略特《荒原》•美国学者奥尔德曼《越过荒原》:在荒原中,一切精力都用于相反的目的,都以死亡和毁灭告终,都不能获得爱情、新生或满足。水在正常的土地上是富饶的象征,在荒原中却视为恐惧,因为它不能带来生命,促进生长,反而会淹没一切,造成死亡。三、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张爱玲说:“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女性的挣扎:“其实,即使不过是从后楼走到前楼,换一换空气,打开窗子来,另是一番风景,也不错”。•“我的本意很简单:既然有这样的,我就来写它。”“我希望读者看这本书的时候,她说不定会联想到:他自己认识的人,或是见到听到的事情。”1.金钱锈蚀下的人性•“怨女”“恶妇”的女性形象,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怨女》中的银锑,《十八春》中的曼璐等。•《金锁记》──曹七巧•黄金枷锁•金钱的奴隶。•傅雷曾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中指出:“爱情在一个人身上不得满足,便需要三四个人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悲剧变成了丑史,血泪变成了罪状;还有什么更悲惨的﹖”(1)旧式婚姻的牺牲品•作者从人性的视角透视曹七巧的一生,发现黄金欲可以把一个本属悲剧性的人物演化为一个邪恶的人,这一人物“无疑是新文学中最复杂、最深刻、最成功的妇女形象之一。”•曹七巧与姜二爷的婚姻并非“良缘”,而是以七巧的青春、健康──人,与姜家的地位、金钱──物,作为交换中介,造成了婚姻构架的倾斜,人与物价值的互换倒置。•黄金欲情欲(2)锁在黄金枷锁中的女人•“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曹七巧精神极度空虚,黄金锁住了她的情感,摧残了她的人性,被禁锢在心狱之中。(3)变态、畸型的心理•张爱玲以冷峻的笔调,写了这样一个疯狂的故事,不仅意在揭示原欲对人的折磨、支配与惩罚,更着意于把人摆在旧中国文化关系“被食、自食与食人”的循环链条中来考察。•“她再抽两筒就下来了。”•世舫吃了一惊,睁眼望着她。•七巧忙解释道:“这孩子就苦在先天不足,下地就得给她喷烟。后来也是为了病,抽上了这东西。小姐家,够多不方便哪!也不是没戒过,身子又娇,又是由着性儿惯了的,说丢,哪儿就丢得掉呀?戒戒抽抽,这也有十年了。”•世舫不由得变了色。2.揭示了人性的虚伪与残忍•张爱玲还敏感地发现了人类之爱甚至亲情之中虚伪和残忍的一面。曹七巧一次次在变态阴暗心理的驱使下破坏着儿子、女儿的幸福,变成了施虐狂。四审视两性解构神话•张爱玲以敏锐的目光审视着现实,选择两性关系作为切入点,讲述着大都市里的小市民恋爱与婚姻的故事,冷冷地告诉人们:人间无爱,至多只有一层温情的面纱。•她笔下的女性既不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强者,也不是纯真浪漫的情种,而是为了“谋生”而“成家”的女人。•“‘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不过是个古装美女,世俗所供的观音不过是古装美女赤了脚,半裸的高大肥硕的希腊石像不过是女运动家,金发的圣母不过是个俏奶妈,当众喂了一千余年的奶。”——《谈女人》•“一个强壮、安静、肉感,黄头发的女人……她的大眼睛像做梦一般反映出深沉的天性的骚动。她嚼着口香糖,像一头神圣的牛,忘却了时间,有它自身的永生的目的。”•——奥尼尔《大神勃朗》•“假如他成功了的话,她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她将穿上宫装,整日关在昭华殿的阴沉古黯的房子里,领略窗子外面的月色,花香,和窗子里面的寂寞。她要老了,于是他厌倦了她,于是其他的数不清的灿烂的流星飞进他和她享有的天宇,隔绝了她十余年来沐浴着的阳光。她不再反射他照在她身上的光辉,她成了一个被蚀的明月,阴暗、忧愁、郁结、发狂。”•——《霸王别姬》1.拆解“倾城”的神话•婚姻与性爱,是张爱玲小说的主要构件,几乎每篇都离不开男女之情,但她精神上的悲观气质,使她见不到“爱”,没有浪漫而圆满的结局,更多的是情场角逐和权衡利弊的交易,谋生——谋爱。•张爱玲用这样一个故事对“倾城之恋”的阐释,不能不说是对古往今来男性文本建构的爱情神话的嘲讽。•小说在苍凉的二胡声中展开,进而成为贯穿始终的节奏和旋律,形成一种典型的“中国情调”,最后又在二胡声中结束。前呼后应,浑然一体,给人以艺术的整体美。•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吟吟的站起身来,将蚊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2.揭去面纱:消解爱情的诗意《红玫瑰与白玫瑰》•佟振保•////娇蕊烟鹂•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在振保可不是这样的。他是有始有终,有条有理的,他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纵然他遇到的事不是尽合理想的,给他心问口,口问心,几下子一调理,也就变得仿佛理想化了,万物各得其所。3.冷处理:颠覆一见钟情的模式•张爱玲擅长以不动声色的冷处理,轻描淡写地颠覆了一见钟情的艳遇模式,直指人性的复杂。《封锁》是一篇让人回味的短篇小说,具有寓言的性质,可以从各种角度解读。•有形的“封锁”无形的“封锁”•爱情是一个撩人、缠人、醉人也毁人的生命情结,也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张爱玲感叹道:“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她用一副看透了世界的眼光,冷静地展现社会与人生,解构了爱情的神话。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同是写“家”的蛀虫,张爱玲推出了一系列萎琐无能、昏庸懦弱的遗老遗少。•在张爱玲笔下,“父亲”头上的神圣光环已不复存在,所剩的是丑恶、堕落与孱弱。展示家庭本身的缺陷,寻找内部的“裂隙”。•在传统文化中,父亲是个不同寻常的概念,不仅表现一个男人在家族血缘中的位置,还意味着在社会文化中所拥有的特权:对家庭的主宰、对女性的占有。•张爱玲说:“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五、奇异的艺术世界•张爱玲既对西方的文化艺术感兴趣,又受到中国古典小说、诗词的熏染,还受到“五四”新文化的、新思潮的影响,她的创作反映了较为复杂、丰富的色彩,表现出中外艺术、新旧文艺、新旧意境的揉和与交错,极具艺术个性。•周汝昌解读张爱玲《红楼梦靥》1.“反高潮”的叙事策略•张爱玲说:“我喜欢反高潮──艳异的空气制造与突然的跌落,可以觉得传奇里的人性呱呱啼叫起来。”2、鲜明夺目的意象•(1)象征女性沉浮的月亮•“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上,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七巧•“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七巧•“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象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长安•“隔着玻璃窗望出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一点,一点,月亮缓缓的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七巧•“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芝寿•“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七巧丰盈而繁富的意象•张爱玲把旧小说的情调与现代趣味相统一,善于捕捉各种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感官现象,使意象常新。•努力发掘月亮这一象征符号所积淀的文化内涵张爱玲从月亮的阴晴圆缺对女性的命运、性格及多重本质,予以重新体认,感悟与思索。月亮是女人命运的镜子,她描写了一个又一个月光下的悲剧。•月亮在与女性叠印的同时,与爱情婚姻发生密切的关联。•月亮为烘托小说的氛围、刻画人物的心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2)以具体的意象象征抽象的意象•“到了浅水湾,他搀着她下车,指着汽车道旁郁郁的丛林道:‘你看那种树,是南边的特产。英国人叫它“野火花。”’流苏道:‘是红的么?’柳原道:‘红!’黑夜里,她看不出那红色,然而她直觉地知道它是红得不能再红了,红得不可收拾一蓬蓬一蓬蓬的小花,窝在参天大树上,壁栗剥落燃烧着,一路烧过去,把那紫蓝的天也熏红了。”•“从浅水湾饭店过去一截子路,空中飞跨着一座桥梁,桥那边是山,桥这边是一堵灰砖砌成的墙壁,拦住了这边的山。柳原靠在墙上,流苏也就靠在墙上,一眼看上去,那堵墙极高极高,望不见边。墙是冷而粗糙,死的颜色。她的脸,托在墙上,反衬着,也变了样——红嘴唇,水眼睛,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一张脸。”•“冬季的晴天也是淡漠的蓝色。野火花的季节已经过去了。流苏道:‘那堵墙……’柳原道:‘也没有去看看。’流苏叹了口气道:‘算了罢。’……山渐渐高了起来。不知道是风吹着树呢,还是云影的漂移,青黄的山麓缓缓地暗了下来。”•“流苏拥被坐着,听着那悲凉的风。她确实知道浅水湾附近,灰砖砌的那一面墙,一定还屹然站在那里。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她仿佛做梦似的,又来到墙根下,迎面来了柳原。她终于遇见了柳原。……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3)以通感的方式将声音、气味、色彩、触觉贯通,糅合,剥离•“她穿着的一件曳地长袍,是最鲜辣的潮湿的绿色,
本文标题:免费张爱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459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