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急性时相反应(APR):对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反应,血浆蛋白质(如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C4、C3、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等)浓度显著升高,而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则出现相应下降,此炎症反应过程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该过程中出现的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RP)。增加的蛋白质称为正相APP,减少的蛋白质称为负相APP。M蛋白:为浆细胞病患者异常浆细胞克隆增殖,而产生的大量单一的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或重链片段,病人血清或尿液中的M蛋白在蛋白电泳时呈现一条色泽深染的窄区带。C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病人血清中出现的可以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的蛋白质,是急性时相反应时极灵敏的指标,升高早且程度高。血浆运载蛋白在血浆中能结合其他物质并对之起运输载体作用的蛋白质,如ALB、PA、HDL、LDL、TRF等。前清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分子量比清蛋白小,电泳位置在清蛋白之前的蛋白质,主要起运输载体和营养蛋白作用。痛风(gout)由于遗传性和(或)获得性的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导致高尿酸血症,当出现尿酸盐结晶形成和沉积,并引起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尿酸性尿路结石时,即为痛风,严重者有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痛风是一组疾病,高尿酸血症中10%~20%发生痛风。氨基酸血症:氨基酸或其中间代谢物或其旁路代谢物在血液中增高称为氨基酸血症空腹血糖FPG:是指8小时内不摄入含热量的食物后,所测得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FPG为糖尿病最常用检测项目,若空腹血糖浓度不止一次高于7.0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其特征。长期高血糖将导致多种器官的损害、功能紊乱和衰竭,尤其是眼肾神经、心脏和血管系统。两种病理过程参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及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妊娠期糖尿病指在妊娠期间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发作。低血糖症指血糖浓度低于空腹参考水平下限。低血糖由多种原因引起,其症状主要是由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缺血所致,临床分为空腹性低血糖和反应性低血糖。其诊断主要依据多次连续测定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或在发作时测定血糖和OGTT、胰岛素和C肽等其他相关指标。反应性低血糖一种临床疾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有餐后症状,毛细血管血或动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5~2.8mmol/L。OGTT: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2小时内做系列血浆葡萄糖浓度测定,以评价不同个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的一种标准方法,并对确定健康和疾病个体也有价值。OGTT比空腹血糖更灵敏,但重复性差。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1)空腹血糖受损(IFG):反映了基础状态下糖代谢稳态的轻度异常。(2)糖耐量减退(IGT):反映负荷状态下机体对葡萄糖处理能力的减退。(3)糖调节受损(IGR):作为糖尿病的前期阶段,将IFG和IGT统称为IGR。它们可单独或合并存在。胰岛素抵抗IR:是指单位浓度的胰岛素细胞效应减弱,即机体对正常浓度胰岛素的生物反应性降低的现象,是2型糖尿病的肥胖等多种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糖化血红蛋白GHb:是血红蛋白与血糖进行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他们的糖基化位点是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的缬氨酸残基,其生成是一个缓慢的不可逆过程,生成量与血糖的浓度和高血糖存在的时间相关。反映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浓度,为评估血糖的控制情况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指标。高脂蛋白血症:是指血浆中CM、VLDL、LDL、HDL等脂蛋白有一种或几种浓度过高的现象。血脂血浆脂类简称血脂,包括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甘油三酯、糖酯、游离脂肪酸等,无论是外源性或内源性脂类均以脂蛋白复合体形式在血液循环中运输。载脂蛋白脂蛋白中的蛋白部分称为载脂蛋白。它构成并稳定脂蛋白的结构,修饰并影响与脂蛋白代谢有关的酶的活性,还可以作为脂蛋白受体的配体,参与脂蛋白与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的结合及其代谢过程。LDL受体途径LDL或其他含ApoB100、E的脂蛋白如VLDL、β-VLDL均可与LDL受体结合,内吞入细胞使其获得脂类,主要是胆固醇,这种代谢过程称为LDL受体途径。该途径依赖于LDL受体介导的细胞膜吞饮作用完成。SRCR清道夫受体富含半胱氨酸域。是I型清道夫受体C-端侧特异域肽段,该段富含半胱氨酸。清道夫受体的8个半胱氨酸有6个在此范围,半胱氨酸的二硫键交联而成的区域非常紧密、牢固,形成球状,足以经受细胞外环境的影响,属于细胞外区域。胆固醇的逆转运周围组织细胞膜的游离胆固醇与HDL结合后,被LCAT酯化成胆固醇酯,移入HDL核心,并通过CETP转移给VLDL、LDL,再被肝脏LDL及VLDL受体摄取入肝细胞,以完成胆固醇从周围末梢组织细胞经HDL转运到肝细胞的过程,称之为胆固醇的逆转运。脂蛋白受体: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它能以高度的亲和方式与相应的脂蛋白配体作用,从而介导细胞对脂蛋白的摄取与代谢,进一步调节细胞外脂蛋白的水平。脂蛋白与脂蛋白受体的作用不仅是运送脂蛋白至细胞所必需,也是从血和外周组织中有效清除具有潜在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所必需的。清道夫受体: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表面,介导修饰LDL(包括氧化LDL和-VLDL)从血液循环中清除。其表达不受细胞内胆固醇浓度的调节。巨噬细胞能不停地通过清道夫受体摄取修饰LDL的胆固醇,导致胆固醇堆集和泡沫细胞形成,促进动脉壁粥样斑块形成。残粒受体:能识别ApoE,是清除血液循环中CM残粒和β-VLDL残粒的主要受体,它也能结合含ApoE的HDL。代谢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高TG血症,低HDL-C和高血压等四要素同时出现称代谢综合征,也称为高脂血症并发症。这几项因素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变性LDL:LDL的蛋白组分经化学修饰,使其正常的立体构想发生改变,生物学活性也有相应的变化,这种经化学修饰的LDL称变性LDL泡沫细胞:在动脉内皮受损的条件下,血浆中的部分脂质可透入内皮下层被巨噬细胞吞噬,使之变为泡沫细胞,泡沫细胞的聚集成为脂质核心,是动脉粥样斑块的主要成分。NCEH途径:NCEH途径:细胞内蓄积的胆固醇酯在中性胆固醇酯水解酶(NCEH)催化下,水解成游离胆固醇,然后移出到细胞外至HDL,该途径称为NCEH途径。此途径是HDL脱泡沫化作用的原理。酶的活性中心:是酶的分子结构中能发生变构作用的那部分结构,它是与底物特异性的相结合并催化底物反应。国际单位(IU):在特定的条件下,一分钟内使底物转变一微摩尔的酶的量。米氏常数KmKm是酶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一般在10-6~10-2mol/L之间。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酶胆分离”现象重症肝炎时血中ALT常逐渐下降,而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出现所谓“酶胆分离”现象,是肝坏死的前兆。同工酶同工酶是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所编码的多肽链单体、纯聚体或杂化体,具有相同的催化功能,但其分子组成、空间构象、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以及器官分布和细胞内定位不同的一类酶。零级反应期在酶反应的最初阶段,底物常处于过量状态,产物的增加与时间成正比,而与底物浓度无关的这段时间。连续检测法:测酶的连续监测法至少90-120s或至少4点(3个△A),少于3个△A不能称为连续检测法微量元素系指占人体总重量1/10000以下,每人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下的元素。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他们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由食物供给。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可溶于脂类及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称为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在结构上与脂溶性维生素不同,可溶于水,不溶于脂类溶剂,称为水溶性维生素。血气分析:是通过血气分析仪直接测定血液的酸碱度、二氧化塘分压和氧分压三项指标,利用公式推算出其他指标,由此对酸碱平衡及呼吸功能进行判断的技术。血红蛋白氧饱和度(SO2):血液在一定的PO2下,氧和血红蛋白与全部Hb的百分比。血氧饱和度:血液中HbO2的量与Hb总量(包括Hb和HbO2)之比称为血氧饱和度。Bohr效应:pH对氧解离曲线的影响称为Bohr效应。pH上升时,H+浓度降低,使Hb与O2的亲和力增加,曲线左移,有利于Hb与O2的结合,使血氧饱和度增加,增加血氧运输量。否则相反。二氧化碳分压(PCO2):是指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CO2所产生的张力。PCO2基本上与物理上溶解的CO2量成正比关系。氧分压:是指血浆中物理溶解的O2所产生的张力。二氧化碳总量:(TCO2)指血浆中各种形式存在的CO2的总含量,其中大部分(95%)是HCO3-结合形式,少量是物理溶解的CO2(5%),还有极少量以碳酸、蛋白氨基甲酸酯及CO32-等形式存在。实际碳酸氢盐:(AB)指血浆中HCO3-的实际浓度。即指未接触空气的血液在37℃时分离的血浆中HCO3-的含量。通常由实测的pH及PCO2根据H—H方程计算所得,也可以实际测定。标准碳酸氢盐:(SB)指在37℃时用PCO2为40mmHg及PO2为100mmHg的混合气体平衡后测定的血浆HCO3-的含量。通常根据pH与PCO2数据计算求得。缓冲碱:(BB)指全血中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总和,包括HCO3-,Hb,血浆蛋白及少量的有机酸盐和无机磷酸盐。碱剩余:(BE)是指在37℃和PCO2为40mmHg时,将1L全血pH调整到7.40所需强酸或强碱的mmol数。BE是代谢性酸碱中毒的客观指标,对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和治疗导向有重要意义。电解质排斥效应指的是血浆中固体物质部分(血脂和蛋白质)约占总体血浆的7%,而水相只占93%,电解质都在水相中存在。因固体物质改变,引起水相改变,使电解质结果不真实。Donnan平衡学说体液中阳离子总数应与阴离子总数相等,并保持电中性。阴离子常常随阳离子总量的改变而变化,而某一种阴离子的减少会使另一种阴离子增加来维持电中性。阴离子隙是指细胞外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计算为:AG=(Na++K+)-(Cl-+HCO3-)。气体分压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的分压为气体在总压力中的物质分数(摩尔分数),每种气体分压的总和一定等于大气压P(Amb)的值。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浆中胆红素含量增高,是皮肤、巩膜、黏膜等被染成黄色的一种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生物转化作用某些外来异物和代谢过程中生成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在肝内代谢、转变的过程。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在肠道内经肠菌酶的作用后形成次级胆汁酸,包括脱氧胆酸、石胆酸及熊脱氧胆酸。在肝细胞内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胆汁酸,称为初级胆汁酸胆汁酸的肝肠循环: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腔后,通过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被肝细胞所摄取,游离型胆汁酸被重新结合成为结合型胆汁酸,再随胆汁排入肠管。肝硬化:为慢性肝损的末期表现,组织学上表现为肝组织弥散性纤维化伴有结节性再生,当胶原形成超过其降解时则导致肝硬化的发生。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临床上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表现水肿:当机体摄入水过多或排出减少,使体液中水增多,血容量增多以及组织器官水肿,称为水肿或水中毒。由于肾脏功能障碍造成的称肾性水肿滤过分数(FF):指肾小球滤过量占流经肾小球的血流量的比值肾血流量(RBF):指单位时间内流经肾脏的全血量,肾血浆流量指血浆量肾清除率: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min)将多少量(ml)血浆中的某物质全部清除而由尿排出。氮质血症:是指血液中尿素、肌酐、尿酸等非蛋白含氮物质含量的显著升高。肾小球滤过是指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孔径屏障指由滤过膜三层结构上孔道所构成的屏障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尿蛋白选择指数两个分子量或所带电荷不同的蛋白过筛系数或清除率之比值称尿蛋白选择指数肾小管重吸收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原尿中的水
本文标题:临床生化检验-名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46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