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0学年杭师大附中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价格》一、知识梳理1.理解价格1)从产生看:当商品交换从偶然的物物交换和扩大的物物交换中商品价值用、发展为、再到,商品的价值用来表现,就是商品的,当货币为纸币所代替时,商品的价格就表现为价格,在我国就是用表示的商品价格,在国际间就是用表现国际商品的价格,因此,对价格认识,要把握价格与货币的关系、价格与纸币的关系、价格与汇率的关系。同样的价值的商品在和,在和时期价格各不相同。2)从含义看:价格是,以此要把握价格与与货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价格,价值是价格的价格是价值的,一般情况下价格与价值成。3)价格的决定因素看:价格是由决定,价值是商品的属性,单位商品价值量是由,不由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成,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使用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越长与同一时间商品的价值总量;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时间的商品价值总量越大(正比)。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4)影响价格的因素:(1)从根本上说,价值价格,即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等,甚至是、等;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商品的当供不应求时,占优势,出现,价格上涨(价格高于;当供过于求时,占优势,出现,价格下跌(价格低于)。(3)货币本身的价格的价值变化也会引起商品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与货币本身的价格成。(4)纸币的发行量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会引,物价上涨,反之价格就会下跌。(5)受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影响,包括和一般情况下通胀时期,国家采用和。我国现阶段出现,国家采用了货币政策,这一货币政策,要求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减少发行量,鉴于国家经济发展,2011年,国家在实行的同时,国家减少和发行规模,以此来稳定物价。这些宏观调控的政策都属于手段,调控经济。国家对价格的调控中主要采用和,辅之于。5)价值规律:(1)含义: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地位)。②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决定(客观性)(2)表现形式:(等价交换原则的贯彻)。等价交换在货币产生后表现为价格等于价值,但实际生活中,价格经常价值,从一段时间看,出现价格,这并不违背价值规律,恰恰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因为第一,价格波动的轴心是;第二,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他们之间是的关系,较长的时间看,。6)价格的作用——价格变动的影响[来源:(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规律: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对它的购买,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变化成。②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动的的。对影响不大,对影响较大。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即在互为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对另外一种商品的需求;互补品价格与需求成相反方向变化。,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对另外一种商品的需求;(注意: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二、热点链接之一:稳定物价总水平——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材料一: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CPI指数月度走势图注:按国际惯例,当CPI增幅连续超过3%时,即意味着有通货膨胀风险;CPI低于1%时,则有通货紧缩的风险。关于价格上涨的因素是输入型的。2010年年初,中国存在的通货膨胀主要是输入型的,国际市场上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影响国内。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秋末冬初以后,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因素主要是受美国实施的所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其次,流动性过于宽松。中国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新增贷款规模接近10万亿元人民币,2010年新增贷款规模接近8万亿元人民币。这样大规模的货币供给,注入到实体经济中必然会有一定的通货膨胀。第三,农业太薄弱,给通货膨胀的释放找到一个突破口。21世纪以来中国已经出现三次通货膨胀压力,分别是2003年、2007年和2010年。这三次通货膨胀压力出现的突破口都是在农业上。第四,劳动力成本在上升。“这四个因素有可能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但如果仅仅是这四个因素,2011年把CPI控制在4%左右。面对不断上涨的CPI指数,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16项措施以稳定消费物价水平。综合动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从生产、供应、流通、物资保障、价格补贴、减费、市场交易、加工、监管、信息发布、职责、协调等方面全方位管控通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2011年的经济工作,并分析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态势的新变化,相应地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有:经济运行态势的变化:由“回升向好”转为“稳定增长”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我国经济运行已由增速大幅下滑转向总体回升向好,又进一步转向新一轮的稳定增长阶段。宏观调控侧重点的变化:由“保增长”转为“稳物价”“稳物价”即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最紧迫的任务。稳定价格总水平的24字原则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宏观调控取向的变化:由“积极、宽松”转为“积极、稳健”之所以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要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是宏观政策导向的一个重要变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一方面,适当收紧货币信贷,这主要是为了应对国际流动性严重过剩,应对国内物价上涨压力,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稳定通胀预期;另一方面,转为“稳健”是转为“中性”,并不是转为“紧缩”,货币政策要更好地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一方面,适当收紧货币信贷,这主要是为了应对国际流动性严重过剩,应对国内物价上涨压力,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稳定通胀预期;另一方面,转为“稳健”是转为“中性”,并不是转为“紧缩”,货币政策要更好地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目标是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中国政府将采取五项措施,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一是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二是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三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把握好国家储备吞吐调控时机,搞好进出口调节,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四是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特别要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五是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二、知识链接:《经济生活》:(一)关于物价上涨的原因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受供求的影响,从价值和供求着手分析价格上涨或CPI上涨,农业太薄弱,给通货膨胀的释放找到一个突破口;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2.从纸币发行量增大,分析通胀预期的出现。引起通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通胀的主要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上涨;通缩则反之。两者的实质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不平衡。通胀表现为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通胀表现为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3.可从不同类型商品价格上涨分析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减少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一般规律: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变化成反比,但不同商品的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小。对耐用消费品需求量影响较大。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其价格的升高,需求量变化影响不大,因而,农产品价格升高,就会加重百姓的生活负担。一种农产品价格升高,会给推动另一种替代产品价格上升,由此推高整个CPI指数。“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现象的出现就是这个道理。4.物价上涨中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有囤积居奇,炒作等不法行为、美日货币政策等因素制约,体现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特点。5.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常见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税收政策、国债、赤字、财政支出等,财政政策分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文件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适当财政赤字,增发国债规模、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减免)‘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是减少财政支出缩小财政赤字、控制国债规模、增加税收。我国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常见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利率政策、汇率政策、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纸币发行量、信贷规模等,货币政策分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及从紧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减少货币的发行量、控制贷款规模、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009-2010年国家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流动性过于宽松。2009年中国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增贷款规模接近10万亿元人民币,2010年新增贷款规模接近8万亿元人民币。这样大规模的货币供给,注入到实体经济中必然会有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6.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从引发2011年全球出现通胀的原因可以明显看出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这两个经济全球化的表现。2010年年初,中国存在的通货膨胀主要是输入型的,国际市场上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影响国内。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秋末冬初以后,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因素主要是受美国实施的所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7.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此轮通胀呈现出明显输入性特征。发达经济体持续实施近零利率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度充盈,大量“热钱”为通胀提供了充足血液。这对新兴经济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二)关于抑制通胀预期的原因1.稳物价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要了解宏观调控的原因,含义,手段,目标、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公有制是根本标志,以共同富裕为共同目标,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是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3.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是共同富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强调规模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稳定物价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三)抑制通胀的措施1.价格由价值决定,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劳动生产率
本文标题:《价格》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52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