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主讲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除了意大利在文化艺术诸方面成为先导者以外,在欧洲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城市为中心也逐渐出现了新文化、新艺术的曙光。就绘画艺术而言,当时的尼德兰和德国已成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又一个繁盛之地。虽然当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以磅礴之势,突破了中世纪的樊笼而迅猛发展之时,尼德兰的艺术大都仍处于哥特艺术的晚期阶段。但是,这并未妨碍尼德兰民族艺术特殊的形式,尤其是为欧洲油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同时我们可以在乌尔比诺的宫廷中看到尼德兰的艺术家在工作,在佛罗伦萨的教堂中欣赏到尼德兰大师的作品,由他们创造的油画技法和擅长的木刻画也同样吸引着意大利的画家。。基本经历1385年出生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附近的马塞克城,与同时期的胡伯特·凡·艾克合称为凡·艾克兄弟。二人同为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的伟大画家,是尼德兰文艺复兴的奠基者。1422年,成为“残酷的”约翰伯爵的宫廷画家,在荷兰的海牙为其装饰过宫廷建筑。1424年约翰伯爵去世,他移居佛兰德尔,以其卓越的才华受到勃艮第公爵的青睐,定居在布鲁日。1425年扬•凡•艾克任菲力蒲•卢•蓬公爵的宫廷画师,曾经充任使节到过葡萄牙等地。他以写实的精细描写和微妙的光影表现,使作品闻名于世。他把神圣的内容拉入现实世界中,着力描绘现实生活、现世人生的丰富多彩。根特祭坛画作为15世纪尼德兰美术的标志,《根特祭坛画》这幅出现在尼德兰文艺复兴初期的艺术巨制,具有一种里程碑的意义。题材虽来源于宗教,但画家以对现实世界的肯定和赞美的态度,以及对人物的细致和写实的描绘,构成了这幅作品的基调,从而使整个画面充满诗意,并具有无穷艺术魅力。《根特祭坛画》可以称为世界上第一件真正的油画作品,色彩鲜明,辉煌艳丽,经过数百年之后,画面仍然如初,这在当时的确是一种绘画技法上的突进。所以,在绘画史上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处理上的革新和独创,而是开创了整个欧洲绘画的新纪元目录基本资料创作背景组画规格名作赏析组画核心圣经典故作者简介伯仲难辨《根特祭坛画》圣母玛利亚在哺乳孩子《玛利亚与孩子读书》卡农的圣母1436年122.1×157.8厘米洛林大臣和圣母66×62厘米画于1435年左右乔凡尼·阿尔诺芬尼夫妇肖像该作品描绘了尼德兰一个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他用极其细腻的笔调,逼真地刻画了年轻夫妇的肖像,尤其对室内的陈设,包括墙上、房顶的装饰,描绘得一丝不苟,展现出画家所特有的书籍插图画的功力。阿尔诺芬尼,这个在1420年被菲力蒲公爵封为骑士真实人物,在画上拘泥而彬彬有礼地正和他新婚妻子在洞房中迎接贵客:他举起了右手,表示一种仪式,象征矢志爱情;新娘则伸出右手,放在新郎的左手上,宣誓要永远做丈夫的忠实伴侣。华贵臃肿的衣饰是尼德兰市民阶层中一种富有者的装束。室内的所有细节,如蜡烛、刷子、扫帚、苹果、念珠以及两人之间的小狗,都带有一定的象征性,它们提示着对婚姻幸福的联想。画面上洋溢着虔诚与和平的气氛,以表达对市民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的赞颂。在背景中央的墙壁上,有一面富于装饰性的凸镜,它是全画尤其值得观者注意的细节,从这面小圆镜里,不仅看得见这对新婚者的背影,还能看见站在他们对面的另一个人,即画家本人。这种物理学上的游戏,显示了画家在运用所谓光线反射方面的知识,请注意在凸镜面左侧的那扇窗户的弧形表现。小镜框的四周镶刻着十幅耶稣受难图,图象细小得几乎看不清了,还有两人头顶那只金光闪烁的吊灯。其刻画之精微,为现代摄影者所叹服,这是尼德兰特有的细密画传统画法,而用镜子来丰富画面空间,正是这幅画的特色。后来荷兰的风俗画,尼德兰的类似绘画,都得益于这种画法的启示。乔凡尼·阿尔诺芬尼夫妇肖像作品在光影、体积、空间、质感的塑造上,在色彩的饱和度、鲜艳度、刻画的精确度、真实程度和深入程度上都超越了同时代的意大利艺术。玛格丽特肖像拿着康乃馨的男子包着红头巾的男子年轻男子的画像金匠画像《三连祭坛画》这幅画是范艾克的祭坛画杰作之一。它由3幅画组成,左右较小的画面和中央大画面相连,像一扇可以开关的门,这种形式的祭坛画统称为三连祭坛画。从画中的宝座样式以及立于右侧的圣卡特丽娜的头冠等,均可看出画家的细致描绘。这是画家40岁时的作品,于18世纪中期为德勒斯登美术馆收藏。《三连祭坛画》中间谢谢观赏
本文标题: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61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