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浅谈金庸小说人物的塑造
1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徐清【内容提要】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人们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阅读已经变成了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元化的阅读媒体为不同需求的人们带来无穷快乐,作为中国的武侠小说代表的金庸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金庸小说的不同类型人物形象深深的刻入许多人的脑海中。金庸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栩栩如生,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仅是活在小说里,而更多的是在现实中,在每一个时代里。所以我们可以说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是只存在于哪个时代,而是贯穿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关键词】武侠;塑造;人物形象中国武侠小说的历史非常悠久,如果从唐传奇算起,距今也有1200多年了,其实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游侠列传》。武侠小说在清代出现了第一个创作高潮期,以《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为代表,它们以完备的体式、丰富的表现技巧和多样化的叙事模式,掀开了武侠小说发展的新篇章;在“五四”前期,武侠小说的数量不多,影响也不大,但武侠小说作为文学的一股潜流,已经在慢慢的酝酿之中,在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等影响下于40年代达到高潮,出现了章回体写现代事物的武侠小说。虽拥有广泛的读者,但它在创作方式上也并非尽善尽美,如他们笔下描绘的“江湖世界”,展示的社会生活面比较窄,现实的教化功能不强,有些作品甚至出现消极浪漫主义的倾向,对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他们所描述的侠义行为和武功招式,有往往跳不出清人侠义公案小说的旧框框,逐渐趋向公式化、概念化和模式化,较少创新,一度被批判,被定性为封建小市民文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批知识精英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猛烈的攻击,其中包括对武侠小说的过度批判,这并没有让其消失,反而是平行发展、相互吸收和借鉴,还深深滋养了金庸时代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创作。与此同时在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一批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才使得武侠小说的文学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他们把风土人情、典章文物、佛经道藏、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等中国精深的传统文化融入武侠小说中,从而增强了武侠小说的文化意蕴和可读性,引起了市民包括文人的阅读兴趣,使得难登大雅之堂的武侠小说在文坛光芒四射。创作上金庸独辟蹊径,力求突破传统武侠小说那种陈旧的创作模式。他一方面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新武侠小说中,摒弃旧武侠小说中存在的糟粕;另一方面又借鉴“五四”新文艺和西方近代文学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还灵活地运用了一些现代电影和戏剧中的表现手法,造就了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金庸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十四部武侠小说的出世。金庸作为中国武侠小说的重要人物,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简单的某一类人物形象,而是纷繁芜杂的人物类型。他独辟蹊径,突破传统武侠小说那种陈旧的创作模式,借鉴新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脍炙人口的人物,如:慕容复、岳不群、乔峰、郭靖、令狐冲、段誉、韦小宝等等一系列形象,已达到揭示中国从古自今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和普通人性在特定情境下的必然表现,这也是金庸的武侠小说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一、“家”字当先“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显而言之,说的就是金庸笔下的乔峰与郭靖。他们虽不2是九五之尊,但是却可以为国家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为辽国人的乔峰在知晓辽王耶律洪基意图谋宋情况下,毅然鼎力相劝,只可惜始终无法劝服辽王放弃,还使辽王产生了杀机,让穆贵妃利用阿紫在乔峰的酒里下毒,让其失去内力被捕。幸好阿紫得以逃脱,并通知中原人士前来相救。乔峰虽被救出,但当时受伤的人太多,很难逃脱辽兵的追杀,于是,乔峰在雁门关挟持耶律洪基,逼他答应有生之年不得侵宋。此后,乔峰便以箭穿心,以死了清与辽王的恩怨,劝退辽兵。对于郭靖而言,金庸在《神雕侠女》中也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写,到了《倚天屠龙记》也还要写上“郭靖夫妇终于死在襄阳围城之役,城破人亡”。能横跨三部作品的侠,大概也只能是郭靖这样的以国为先的大侠吧!二、“名”字入魔他“虽然名叫‘不群’,却十分喜爱朋友,来宾中许多藉藉无名,或是声名不甚清白之徒,只要过来和他谈话,丝毫不摆出华山派掌门高人一等的架子。”甚至“与人过招也毫无霸气”而是“蕴藉儒雅”。他文质彬彬,颇有涵养,稍显粗俗的话绝不会从他口中说出来,他打败了木高峰,“瞧着他背影在黑暗中隐没,叹了口气,自言自语:‘武林中似这等功夫,那也是很难得了,可就偏生自甘……下面‘下流’两字,忍住了不说。”在少林寺,魔教头目任我行当面羞辱他说,只知宁女侠(岳夫人),不知什正是这个“谦谦君子,”却为了夺取武林最高权力,为巧取《辟邪剑谱》,施用美人计,不惜以女么岳先生时,他淡然道:“晚生贱名,原不足以辱先生清听。”然而,儿作诱饵;为了称霸武林,不惜自宫练剑,粘假胡须欺骗妻儿和武林同道。在《天龙八部》里,慕容复俊美潇洒,武功超群,机智过人,江湖上称“北乔峰,南慕容”,与乔大侠齐名当世的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为了谋求恢复大燕国,表妹王语嫣对他钟情至深,他却心无旁骛地终年在江湖上奔走,只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最后在欲望唆使下他杀死了家将包不同和段正淳的情人们——包括自己的舅母王夫人,变成一位完全丧失了人性的魔鬼。金庸一步步写出对权力的追求是怎么让他扭曲走入深渊。而他们慕容家一代接一代的努力,费尽心机,不择手段,对权力的角逐,成了《天龙八部》世界中的最大的罪恶之源和最大的魔头。三、“情”字了得对待自己所爱的人,爱的真诚、执着,为了爱他们可以做任何事。《神雕侠侣》中,杨过在金庸的笔下号称“情侠”,孤傲狂放,叛逆机智,感情丰富,满腔热血激愤,又号“西狂”,感情冲动做的事连他自己也难控制;虽有许多红颜知己,却一心只向着自已的师傅小龙女,并最终结为夫妇。李莫愁虽然不是《神雕侠侣》中的主要人物,但却以情痴而闻名江湖,独步武林。她一次偶遇,而结识青年少侠陆展元,从此欲罢不能,痴情终生。谁知陆展元与他人永结伉俪,致使李莫愁爱欲膨胀,性格剧变,从一个温柔少女变成恶魔头。她的滥杀无辜让人难以相信:她痛恨何沅君夺去了她的心上人,把与何沅君无任何关系的何老拳师一家老小二十多人杀绝,因为这家人姓何;她在沅江之上连毁掉63家货栈,因为这些货栈的名号都有一个“沅”字。所以,她会跑到江南找陆家杀人灭门是不足奇怪的。不可否认的是,李莫愁有过真情,因为一方锦帕,说明了李莫愁当年并不是单相思,陆展元保留了这锦帕,可能是带着怀思的意思。他的爱并不清晰。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李莫愁的报复会是如此可怕。在指责陆展元的爱情懦弱的同时,我们知道李莫愁自己也有着自己悲剧的根源:她是古墓派弟子,不知道男女纲常是很正常的事,如果要她遵照这个法则,那,她还是李莫愁吗?在整个神雕世界里,古墓派是一个女性的净土,同时也是李莫愁悲剧命运的温室。在这里,她受女性中心的控制。当她走出古墓的时候,她的观念与世人不合,但是她并不会改变,所以,李莫愁不被世人接受,陆展元自然是这样,选择了另娶他人。这样,悲剧就发生了。李莫愁杀人如麻,与她的名号中的仙子二字很是不符。更可悲的是,她到死也没有认清爱是什么?她所吟唱的:“问世间,情是何物?”也终没有找到答案。书中写到“李莫愁一生造孽万端,今3日丧命实属死有余辜,但她也非天生狠恶,只因于情障,以致走入歧途,愈陷愈深,终于不可自拔,思之也是惘然生悯。”纵然爱情是美好的,然而在金庸小说中,却有很多人为情而扭曲成魔,困于“情”字一生!不得不让人沉思,可见怎个“情”字了得!四、“隐”字逍遥“纵马江湖中,逍遥天地间。”在《笑傲江湖》里,令狐冲面对打打杀杀、刀光剑影、你争我夺,豁达不羁,无欲无求,只求活得快活逍遥,不去被那些外在的东西所牵绊。同样,金庸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既风趣幽默又活波可爱的周伯通,他无拘无束逍遥自在、长寿有道,坦然地生活在天地间。他始终不失赤子之心,毫无心机;热爱生活,热爱世间一切离奇古怪的东西,对万事万物充满强烈好奇心。不仅如此,还善通老子之道,当被囚禁在桃花岛时,竟能别出心裁,悟创出上乘武功空明拳及双手互博术,这是何等潇洒!在武侠的世界中,到处都是打打杀杀、刀光剑影,生在武侠世界中的人每天也是你争我夺。可是隐侠却无意于这些事情,只求活的快活逍遥,不想被这些外在的东西所牵绊。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自由的向往。在生活方式上,他们厌弃崇尚权力、渴慕“一律”的传统文化格局,而追求朴实、自然,符合人之天性的人生内容。五、“圆”字万全为人处世,当方则方,该圆就圆;方外有圆,圆中有方,方圆相济,社会才会和谐。在金庸的《鹿鼎记》中,“圆”字在主要人物韦小宝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妨用一首打油诗来慨括一下韦小宝:“不学无术不发愁,见风使舵用权术。纵横官场数十载,如今混世一元勋。识时务者为俊杰,八面玲珑鹿鼎公。”一位油嘴滑舌,肮话连篇,弄虚作假,两面三刀,见风使舵的市井无赖能跻身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平步青云,生活福禄双全,靠的是神行百变、欺骗说谎、撒石灰、捏阴囊的特殊本领;靠的是重江湖义气、慷慨大方、忠于皇上、孝敬长辈等优良品质;靠的是他审时度势、机智灵活、八面玲珑的处事能力。如:一次,韦小宝奉康熙之命,炮轰神龙教,使得教主及众人对他恨之入骨,设计使韦小宝进入神龙岛,在当时那种势单力薄的形势下,如果单凭他孤军奋战,是难以取胜的,可他却能急中生智,灵活多变,化险为夷。先是大拍洪教主及洪夫人的马屁,然后,再挑拨离间、颠倒黑白,采用讨便宜和设计套子的方法诱使陆高轩和瘦头陀说错话,激起洪教主不满,导致神龙教的内哄。这种机智多变、八面玲珑的办事能力,是韦小宝对各种社会环境的实践,生物学里讲的“适者生存”韦小宝把握得恰到好处。六、“儒”字隐忍金庸小说中的儒侠人物都有具有强烈的积极人世精神,关心现实世界,“以天下为己任”,勇于自我牺牲特点。而这些人物形象与中国的儒家中庸思想是分不开,仔细研究这些人物,我们不难发现,在他们做人或做事的过程中,到处体现都体现着儒家中庸思想。特别在《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和《射雕英雄传》等几部小说的主人公身上,这种儒侠形象被发挥得淋漓尽致。《鹿鼎记》中,陈家洛本是一个儒生,后来成为侠士,正是对国家的责任感及对前朝的忠诚使他成为了侠士的领导人---反满抗清组织红花会的总舵主。然而他的“儒侠”风范最为突出的地方在于他“牺牲一己之私,以成千秋大业“的思想。以至于牺牲自己的爱情,将自己的情人客丝丽献给乾隆,葬送了客丝丽的生命同时也未完成自己的目的。《碧血剑》中,身背双仇的抗清名将袁崇焕的儿子袁承志,他要“并诛明帝清酋,以洗千古奇冤“,因而他报杀父之仇就同时具备了赐天下和平、以天下为己任的性质。他帮师兄师侄夺回闯王的军饷,化解焦公礼和闵子华的仇怨,发掘大批宝藏,护送宝藏途中与各路黑道枭雄、官军拼斗,组织义军,荣任北七省武林盟主……看似做了不少大事,但却没能很好地展现出他的性格特征。他像一个导游似的东奔西走,忙忙碌碌,到最后也找不到真正的英雄用武之地,只得逃到海外去了。这样的结果怎能不说是他所受4的、儒家“仁”、“忍”思想的影响吗!相比之下郭靖更甚袁承志一筹。他可以称得上是一切侠中的大侠。他在《射雕英雄传》及《神雕侠侣》中树立起的真正大侠形象显示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宝贵的儒家精神,以及“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崇高品格。有一个例子:郭靖之女郭襄被金轮法王抓住绑在高柱上以逼迫郭靖投降。郭靖答道:“鞑子若非惧我,何须跟我小女儿为难?鞑子既然惧我,郭靖有为之身,岂肯轻易就死?”又对郭襄说:“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直至《倚天屠龙记》中郭靖夫妇在襄阳城破人亡,他的高大光辉的儒侠形象才最终完成。七、侠女陪衬金庸的小说里也塑造了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与男主角并驾齐驱的女主角,多为女侠(一定程度上也是侠客),例如黄蓉、小龙女、阿朱等;另一种则是围绕在侠客身边的配角。不管是《射雕英雄传》中那个调皮可爱的小丫头,还是《神雕侠侣》中的庸俗家庭妇女黄蓉都是一个智者,而且在爱情中她一直是忠诚的,爱得肝肠寸断。小龙女,一个生长于古墓,不知世俗世务的美丽女子,她就犹
本文标题:浅谈金庸小说人物的塑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622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