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系速录服务部1主题:职业教育“新闻眼”——新闻媒体与高职教育论坛时间:2009年11月27日上午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中国青年报社梁国胜(主持人):欢迎大家来参加职业教育的新闻眼,新闻媒体与高职教育论坛,能召开这个会议,是高职教育办学的充分体现。在昨天的开幕式上,李进主席说,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生态环境,这个环境应该包括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和新闻媒体。受主办方的邀请,中国青年报社深度参与了高职示范三周年会议,主办这个论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希望这次会议能达到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营造一个生态环境,第二个目的:搭建一个平台,希望搭建一个院校和新闻媒体相互了解和互相沟通的平台。我们这个论坛分与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有一个小型的开幕式。第二个环节是八个人的主题发言,第三个环节是圆桌互动。现在进行第一项,开幕式。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系速录服务部2这个会议得到了全国高职高专联席会主席李进和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的大力支持,同时进行的还有另外三个会议,心里很紧张,因为这四个会议在PK,但是范处和李进主席的到会表示他们对新闻界的重视,同时我们也热烈的欢迎光临此次会议的所有的院校领导和朋友。下面我们有请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主席李进致词。李进:尊敬的各位代表,非常高兴我们在大会以后再开这么个分会,主题非常明确,我想讲的是,开这个分会主题这么明确,一定要围绕主题把这个会议开好,我的体会大家都应该有体验,一个是我们要体验体验新闻界的那种敏锐,对社会问题,对一件事情的发展问题,有着非常敏锐的眼光,而这个敏锐一定是和社会发展的热点结合在一起的,和这件事的深度有关联的,我想我们办学也是一样,要有敏锐的眼光,从战略到战术。第二,我们要学一学新闻界的那种提炼、那种直截了当、一针见血、看看那个标题,看看新闻稿的前面那几句话,它总是把问题先提炼出来以后再展开论述阐述,我们办学也一样,要学一学,我们的专业应该怎么办?我们的课程应该怎么办?先提炼一些东西,看新闻报道都是这样的,某时某地,发现了一场什么什么事情,然后再展开阐述,这个提炼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一点体会,我们这个会希望有种体验,要善于进行角色的转换,角色转换中有一种心里的角色转换,很多事情要相互体谅,我们要学会思考,换位思考,人家为什么这么看我们?社会为什么这么看我们高职?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赞扬的、有对我们肯定的,但是一定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系速录服务部3也有批评的,也有对我们提出希望的,这是切记的,也有对我们提出一针见血的批评,要换位,最后我希望在座各位的提问要像新闻记者那样提问,那么这个会一定能开好,谢谢大家。梁国胜(主持人):谢谢李主席。很多情况下,我在院校参加会议的时候,确实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底下的同志提问能体现一个人,再一个问题的全面了解,应该像新闻记者那样提问,这是一个很好的要求。感谢李主席热情洋溢的讲话。下面有请高职高专高处范唯处长的致词。谢谢。范唯:谢谢梁主编,谢谢中国青年报。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次会议里面有这么个专版,就是“职业教育新闻眼——新闻媒体与高职教育的论坛”,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其实中国青年报跟我们主办单位在讨论设这个论坛的时候,我脑子里面有两个字,就是“合作”。我们职业教育有两个词,一个是开放,一个是合作。我们前面“合作”讲了很多,当我们讲到合作的时候,脑子里面更多是“校企合作”这四个字,其实不然,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我们有很多需要合作的地方。比如说还有什么呢?中外合作办学,我们高职是不是要涉及,这也是一种合作。我们跟媒体之间也要合作,要想制造一个对我们可持续发展有利的生态环境,一个肥沃的土壤,我们就一定要跟各方面进行合作。媒体是我们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透过媒体,我们可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系速录服务部4直接跟广大的社会受众体建立一种联系,它是我们和社会受众体建立联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合作一定有愉快和不愉快的事情,所以,刚才李校长说我们一定要有一种心态,我们校企合作大家都知道很难很难,有愉快的时候,也有不愉快的时候,现在我们力图让校企合作的愉快,那么我们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理念是以他方为中心,这个理念放之四海皆准。培养学生像生产产品一样,要有一个很好的心态。我们要和很多方面合作,和媒体合作一定要了解媒体的关注,我们一定要跟媒体携起手来,不是让媒体给我们唱颂歌,而是让我们非常优秀的行动感染媒体,同时我们也需要媒体经常的鞭策和提醒我们。我们要有这样的包容心态,夫妻两个人过日子还要锅碗瓢盆,我们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合作一定是磕磕碰碰,跌跌拌拌,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要有包容的心态,非常良好的心态,才能够使我们进步,才能够建立我们生存的肥沃的土壤,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我们学校的管理层,如何跟媒体合作?酒香还怕巷子深,要把我们推荐出去。每当我们发现弊端,我们也会处理一些新闻的突发事件,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板块,能使学校的管理层,能使我们学校的宣传部门,能够真正为学校成长创立、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预祝本次版块圆满成功,谢谢各位。梁国胜(主持人):高职院校的发展,这里面有两个词,刚才范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系速录服务部5处提到,开放和合作,通过媒体,使院校和社会大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或者是把高职特色很好地传播给社会大众,社会媒体是一个桥梁,感谢范处。当然这次论坛,中国青年报受邀请来参半此次论坛,得益于中国青年报社有开明的领导,特别是有像副社长谢湘那样懂教育,关心教育,想为职业教育办点实事的领导,下面有请中国青年报社副社长谢湘致词。谢湘: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新闻媒体同行,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大家光临全国职业教育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分会之一,新闻媒体与高职教育的互动论坛。记得在2007年的这个季节,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一周年成果展示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的时候,得知消息的我们,主动地跑到了大会会务组小心翼翼地递上了我们的名片和请求参加会议的要求,记得2008年二周年成果展示会,在北京东面的798创业产业基地拉开帷幕的时候,当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风暴,厂外天寒地冻,雪花纷飞,作为特邀者,我们见到了场内无限的场面,而今天我们作为会议的合作者,深入地参与到三周年成果展示会的筹备之中,并具体承担了新闻眼的策划组织工作,有职业教育的旁观者到受邀者再到合作者,这一变化的曲线让我们感到由衷的兴奋。兴奋得理由是,在大家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的势头上,终于尽到了一份自己应尽的责任。众所周知,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青年是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系速录服务部6一个巨大的群体,职业教育与青年的成长、成才、成功,密切相关,不仅关系他们目前的生存状态,同时也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幸福指数,跟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有关。关注着青年所关心的,努力着青年所希望的,这就是我们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伟大的成就所在。兴奋得理由也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磨合,职业教育和媒体终于同时认识到双方完全可以成为携手前行的合作伙伴。职业教育为什么缺少吸引力?关于这个问题,除了制度、政策人们的传统观念等多重因素之外,从某种角度上也与职业教育长期以来的自我封闭有关,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今年八月在告别高职中就直言说,职业教育喜欢关起门来自己做事,缺乏公开性,职业教育也要学会“自我炒作”,当然这个“自我炒作”也要打引号的,不仅要宣传我们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也要大力宣传我们一大批的好校长,好教师,不仅要宣传那些考上了博士硕士的职教生,更要大力宣传,在普通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职教生。在一个全球化、信息化为背景的互联网时代,谁都难以置之度外,舆论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认识媒体,了解媒体,与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善于使用媒体,已成为现代领导者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学校领导,对内要以人为本,从严治校,对外要善于沟通,与媒体共舞。兴奋得理由之三:我们有了探讨如何做好职业教育新闻报道的共同话题,从封闭走向开放,既是历史的进步,也是历史的必然,不可否认,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和要求下,新闻有时候难免有一些宣传的因素,但它绝不是宣传的替代品、附属物,它有着自己的价值标准,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系速录服务部7有着自己的内在的运行规律,更是一个传播多种声音的平台,所以我认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坐到一起来讨论什么是职业教育的新闻眼,很有必要,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媒体可以为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为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加油助力,我们也愿意继续为此努力,在此我衷心地祝愿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的同时,希望本次的会议成为我们携手同向未来的新的起点。在此,我再一次向来自教育部的领导、职业院校的代表表示我深深的感谢,也向我们的媒体朋友,新华社的李斌,人民日报的袁新文,瞭望新闻周刊的周大平,腾讯网的潘鸿雁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也要向我的团队,中国青年报社的记者,尤其是青年报的主编梁国胜,没有他们,今天的聚会还是一个的梦想。梁国胜(主持人):谢老师的每一次发言我都受益匪浅,并且也非常的感动。每每在中国青年报的职业教育版,有谢湘老师名字的时候,就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界有大事发生,很多情况下,我追着谢老师给职业教育网写稿子。下面进入我们的主题发言阶段,主题发言有八位嘉宾,所以请严格地遵守时间,我们每个发言嘉宾的时间是18分钟,有15分钟的发言,3分钟的互动,请严格遵守,时间到点的话,会有同志举手,我会打断,因为你不能占用其他同志的时间。第一位同志是新华社的李斌。2006年12月15日上午对职业教育站线的同志来说是欢欣鼓舞的一天,因为温家宝总理召见职业教育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系速录服务部8界的同志在中南海开会,职业教育已经列为中南海议事日程,而撰写此文的就是新华社的记者李斌,李斌已经跟随采访温家宝总理四年,下面我们请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政文采访室副主任李斌。李斌:在发言之前,我首先要感谢主办单位邀请我来做发言,也要感谢刚才几位发言的同志,因为他为我节省了三分钟,时间非常紧张,这个机会也非常难得,我专门做了一个PPT大概有24页,一页一分钟18分钟肯定不够,所以我简单地放PPT简单地给大家说一下。我的发言题目叫“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从“职业教育进中南海”说开去。三年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连续主持召开了4场教育座谈会,分别围绕教育形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邀请有关专家座谈。职业教育是其中的第三场,时间是2006年11月15日上午,地点就是在第四会议室,把职业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上。这也是温总理提出了四要,最后一要就是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典型经验,加强宣传力度,为加强职教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刚才主持人介绍,我在新华社工作了15年了,最近这5年是负责时政报道,主要是跟着总理,包括去年6次去四川灾区,包括这些年到三十五中听课,无论是到北大、清华、北师大、人大等首都高校考察,还是到上海交大、湖南大学等,我们的工作都是帮助总理记一些东西,大家看到的新华社报道的主题,都是温总理原汁原味的再现。我个人体会,我认为温总理是一个教育总理,大家也都知道,他也出身一个教育世家,我个人感受,无论是在座谈会上,还是在外考察,无论是在中小学听课,还是到高校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系速录服务部9或者是到外地,和大学生座谈,无论是他四次看望钱学森,还是到大学去看望大学生,都表明他是一个教育总理,包括08年涉及到总理关心教育内容的报道,文字就达到了5万字。2006年7月教育座谈会上,温总理深情底说了四条,也是表示他对教育难以割舍的情怀,从穷人经济学和教学也表示了他对教育的关注。钱学森质问,为什么现在我们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尤其在今年钱学森同志去世以后,在钱老去世以后,我们专门给他的儿子钱永刚做了一个独家访谈
本文标题:10职业教学新闻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671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