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50页)
第三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作的划定:“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课标要求•1、了解报刊、影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2、了解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了解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了解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3、感受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大众传媒的力量。【合作探究】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作为四大传媒各有什么特点?报纸:时效性强,权威性高,制作简易。受众相对集中,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广播:传播迅速、及时,成本低,接收介质简单,占用空间小,价格便宜,方便。电视:覆盖面广,收视率高。视听合一,动态感强,富有感染力。网络:集声、像、文字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高度互动,双向传受。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思考:我国近现代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主要的报纸有哪些?其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中国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1、内因: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②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③社会改革和革命的推动。2、外因:西方报业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外在特征:①以新闻和言论为主要内容。②铅字印刷等编排形式一、大众报业的发展(一)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二)、发展历程•形成(19世纪后期)--发展(20世纪)繁荣(改革开放)•1、近代报业的形成阶段:•①、19世纪中后期,外国人在华创办传教为主的报纸;•②、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新闻性报刊、商业报纸;《万国公报》是西方基督教会于1868年9月5日在我国上海创办的一份综合性周刊,原名《中国教会新报》,1874年改为现名。它是教会的上海广学会的宣传刊物,内容多为时事论文,着重宣扬西方思想文化,对当时的康梁维新派影响很大。《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原全称《申江新报》,它从1872年4月30日刊,直到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办了77年,共出版25600号。史量才(1880~1934年),名家修,民国元年(1912年)接办《申报》,任总经理。从此,倾毕生精力,锐意经营。用70万元左右修建了申报馆,当时之现代化为世人称叹。英国《泰晤士报》前来人员参观,惊叹世界上唯有申报及《泰晤士报》有此气势。•“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将非报,国将不国!”3、发展阶段-----戊戌、辛亥、五四时期政论性报:•①、梁启超在1896年创办的《时务报》。该报刊由梁启超主笔,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保守,对推动维新运动起了很大作用。•②、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11月创刊于日本东京。《民报》在国内进步分子中广泛流传,也和国外进步舆论相呼应,对促进革命高潮的到来起了巨大作用。•③、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在陈独秀、李大钊主持下,《新青年》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1923年6月,《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这些时期的报刊已经成为有力的思想宣传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辛亥革命后,报刊成为宣传政治的工具辛亥革命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实现专门分工1、语言通俗,取材世俗2、满足市民阶层需求3、知识性与趣味性4、按类别专门分工•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⑤、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成为我党的主要舆论工具。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十大主要报刊之一。•4、繁荣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阶段时间代表刊物影响起步发展繁荣19世纪中前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中国丛报》《万国公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外国人在华办报《昭文新报》中国人近代最早创办《时务报》《国闻报》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民报》《新青年》《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同国民党报纸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重要作用《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文汇报》宣传路线、政策和方针;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办起来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重难点•一是近代中国报业得以产生的条件,一是根据其具体内容划分报纸的基本类型。•类型以传教为主的报纸;有报导时政大事及各类社会新闻的新闻性报刊;有适应近代社会发展工商事业需要、以传播商情为主的商业报纸;有宣传维新、革命等政治思想主张的各种政论性报刊;还有满足市民消遣娱乐需要,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文艺、娱乐等类别进行专门分工的通俗性报刊•中国近代报纸的外在特点:新闻和言论为主要内容,以铅字印刷为编排形式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舆论监督。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报刊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报刊作为大众传媒有何缺陷?书面化特点——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且缺乏直观感染力。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一)、广播事业(二)、电影(三)、电视广播是利用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信号的传播媒介,按传输方式,可分为“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两种,20世纪早期,最先出现在美、英等西方国家。中国的广播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主要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设立广播电台。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广播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电子媒介。改革开放后,随着电视的普及,广播的传播媒介作用有所降低,但携带方便、覆盖面广等特点,使广播在我国居民生活中依然占有一定地位。据统计,到2005年,我国城乡有收音机五亿台,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3.56%,全国听众12亿。(一)、广播事业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895.2.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发明的“连续摄影和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二)、电影1、电影发展阶段•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外国片到国产片1905年11月,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在自家照相馆中的露天空地上,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这部电影的主演是京剧界须生泰斗谭鑫培。任景丰谭鑫培(4)《渔光曲》——第一部获国际荣誉奖(5)《梁山伯与祝英台》——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1)《定军山》——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拍电影(3)《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片(2)《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片本片根据张乐平的同名漫画改编而成。2005年,在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之际,该片被评为“我最难忘的百部中国电影”之一,王龙基扮演的三毛被评为“中国电影百年百名经典银幕形象”之一。该片在海外也同样受到欢迎,例如1981年在巴黎6家电影院连演60天,轰动巴黎。该片荣获葡萄牙第12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意大利第14届季福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荣誉奖。提问:从电影的发展来看,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陈凯歌冯小刚吴宇森王家卫陆川时间代表影响1905年1931年1935年1935年建国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1、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定军山》《歌女红牡丹》《渔光曲》《风云儿女》中国电影从无声→有声的标志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国歌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主要的电影题材中国电影走向辉煌2、电影媒介的特点•①缺点:时效性不强;•②优点:新、奇、活;•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1.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三)、电视1、问世:20世纪30年代2、发展过程:3、现状(特点)2、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1)诞生标志:(2)中国电视的普及:改革开放后我国电视业为何能在改革开放后迅速普及?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电视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②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③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2、改革开放后大发展•主要表现:一是电视逐渐普及;•二是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普及原因: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②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③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丰富:一是出现一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新闻类节目;二是现场直播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三是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四是出现了许多受欢迎的综艺类节目。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原因2、出现3、运用的事例4、影响网络媒介的主要特点•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媒介的特点在于:1、综合: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的优势于一体;2、快捷:可以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信息的获取更及时更便捷也更广泛;3、互动: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人们可就某个问题直接发表看法,而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交流更具主动性。列举互联网应用的事例:网上购物、网络办公、网络教学、电子信箱、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你如何抵制网络的不良诱惑?“第四媒介”---互联网优势:1.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2.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有很强的感染力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缺陷:1、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2、利用网络进行犯罪3、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思考:四大媒介,它们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何影响?1、使人们进入信息时代,有利于全球化。2、促进生产生活教育方式的发展3、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大众传媒小结•一、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全球化、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开拓信息沟通渠道。•条件:科技革命发展,传媒技术进步。•二、成果:形成印刷媒介、电波声像媒介、互联网媒介三•大体系。•三、影响:•1、信息传播快捷化、对象大众化、范围全球化,促进社会进步。•2、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3、信息时代到来,知识经济兴起,引起生产模式变化。【例7】请回答:(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晚清到民国初年社会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历史现象。(不得照抄原文)(7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经济、思想文化原因。(4分)(3)你如何看待晚清到民国初年社会生活中的这些变化?(2分)近代以来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习俗开始受西方影响,晚清到民国初年社会生活中的这些变化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重要表现;是历史的进步(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今,全世界的电脑用户都使用着一种名为“窗口”(Windows)的电脑软件。通过这种软件与一位在性格上颇似汤姆•索亚,名为门(Gates)的美国“男孩”(不少人称他为“男孩总裁”)的名字连在一起。这样的“窗口”更像是每个人进入世界的一扇扇“门”。然而这样的门并非“天堂之门”。天堂的意义就在于它在我们难以企及的地方。……“天堂”和“自由”在我们得到它的那一刻迅速贬值,成为新的“凡间”。通往天堂的门是异常狭窄的,当天堂向所有人打开无数的门时,天堂就不再是天堂,而是公园、妓院和公共厕所,甚至连公共厕所也不是。•材料二:这是一个用手奔跑而不是用腿脚奔跑的时代。“数字时代”也就是“手指时代”。我们成天用手行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浪迹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逐渐远离真实的泥土路。电脑一方面使我们获得了青春的活力
本文标题: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50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679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