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下编第五章飞速发展期(1990-至XXXX)电视新闻下
下编第五章飞速发展期(1990-至2000)电视新闻(下)第三节九十年代以来电视新闻大事记一、《东方时空》开启中国电视新闻的栏目化运作时代(一)、《东方时空》介绍在开始回首90年代中国电视新闻发展历程中的无限风景时,我们理应把目光首先聚焦于90年代新生派新闻大家族的母系——《东方时空》。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将一档40分钟的杂志型新闻节目《东方时空》推到了全国观众面前。它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进入到了栏目化运作阶段,也标志着中央电视台建台35年来有了自己的早间新闻栏目。该栏目的主要子栏目有:“东方之子”:通过面对面地访谈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精英,从而“浓缩人生精华”,塑造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传播理念是“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的,努力由电视媒介留下一页珍贵的口述的历史。“生活空间”:运用纪录片的方式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百味,映射出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态,其广告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焦点时刻”:在选题和叙事方式上强化了焦点问题的深度报道形式——批评性报道,并最终催生出新的独立栏目《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作为电视新闻杂志在中国拓展了电视新闻的意义,使电视新闻不仅仅局限于《新闻联播》和整点新闻之类的各种消息类新闻,更有了无论在容量和内涵上都更为深广的人物访谈和深度报道,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由此日益故事化、贴近生活、贴近观众。开启中国电视新闻的栏目化运作时代。栏目化运作是媒体对传播内容的进一步细化。栏目化运作使受众在对信息的接受上更富选择性。栏目能大大提升媒体的品牌效应,栏目已经成为媒体品牌的一种象征和标志,颇受观众亲睐。《东方时空》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实行“制片人制”是分不开的。所谓“制片人制”就是制片人在人、财、物三方面有足够的支配权,下设几小栏目分设分制片人。小栏目的节目交给编辑组串编,其间穿插广告,进行字幕、图形、标识的统一包装合成。十几年来,《东方时空》成就了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像白岩松、水均益、敬一丹、王志、董倩等等,也给观众带来了一些新鲜的面孔,像张泉灵、李晓萌,他们分别主持着《时空连线》、《东方之子》、《百姓故事》等子栏目。(二)、《东方时空》改版《东方时空》曾于1996年1月27日、2000年11月27日、2001年10月三度改版,第四次改版是2004年9月1日,伴随着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全面改版,早间新闻栏目《东方时空》也将做出大的调整,并且把首播时间改在晚间。2008年3月,《东方时空》第五次改版,时长由原来的45分钟缩短为30分钟,首播时间移入新闻频道晚间黄金段,节目形态弃杂志型而就新闻专题。新闻频道周一到周五晚间栏目时间、内容定位分析表栏目名称内容定位播出时间《新闻联播》时政、经济、国际要闻19:00-19:30《焦点访谈》评论/深度/典型报道19:38-19:51《东方时空》新闻热点全景式报道20:00-21:00《新闻联播》(重播)21:00-21:30《新闻1+1》观点性评论21:30-22:00《国际时讯》国际文化时事22:00-22:30《环球视线》国际新闻评论22:30-23:00《24小时》回顾当日重要新闻23:00-24:00《东方时空》历年改版重点与运作机制改版时间播出时长播出频道改版重点运作机制1996年1月40分钟一套早间强调栏目整体性栏目中心制2000年11月150分钟一套早间强化纯新闻、事件现场栏目中心制2001年11月45分钟一套早间强化深度、观察角度栏目中心制2004年9月45分钟一套晚间强化整体感编委会中心制2008年3月30分钟新闻频道晚间改杂志为专题频道中心制2009年8月60分钟新闻频道改专题为新闻频道中心制《东方时空》专题节目分析2008版《东方时空》的内容定位策略:新闻事件发生后的第一、第二甚至N个落点,不是在第一时间追求新闻的现场呈现,而是把重点放在揭示事实背后的相关要素上:怎样?如何?为何?未来又将如何?背景、深度、思想性……这些是《东方时空》记者编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2008版内容定位上的基本特点。2009年8月3日,“杂志型”新闻调查类的《东方时空》移师央视新闻频道,变身为资讯类节目,知性主播张泉灵登场。少了往日的“专题”风格,《东方时空》主打“新闻”牌,短小精悍。改版后的第一期《东方时空》分为“主播点评”、“简讯”、“新闻人物”、“记者调查”、“电话连线”等多个板块,对新闻进行了各个角度、不同方位的梳理报道,新闻内容包括国际、体育、证券、文娱以及全国各地社会热点等,时长由原来的30分钟扩充为60分钟。新版的东方时空播出时间:CCTV新闻频道每天20:00-21:00,已从专题节目改为新闻节目,新闻热点全景式报道,张泉灵和张羽,劳春燕等主持。二、《焦点访谈》开启电视新闻的“二解”时代(一)、《焦点访谈》介绍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办了晨间版块节目《东方时空》,其中的《焦点时刻》是一个新闻评论性的版块。在《东方时空》的《焦点时刻》的启示下,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在原《观察与思考》栏目的基础上于1994年4月1日创办了《焦点访谈》节目,节目的设计时长是15分钟,后来广告部从中切去2分钟,所以这个节目开播时的实际长度是13分钟。在这13分钟中,拿出12秒制作了一个栏目形象广告:“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每日请看《焦点访谈》”。舆论监督是新闻的重要使命,按照《新闻学大辞典》的解释,舆论监督就是人们通过大众传媒发表舆论,对落后的、错误的社会现象进行监督,监督对象是一切权力,其重点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如果说80年代人们吆喝的是要“解闷”,那么90年代人们更多的则是想“解气”和“解惑”。在节目形态上,《焦点访谈》采用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结构方式,述与评相辅相成。该栏目推出的一批观众较为认可的“记者主持人”,通过不懈的努力朝着中国第一代电视新闻评论员的方向在一步步前进。(二)、解说《焦点访谈》的“说话”1、尊重事实的“说话”理念《焦点访谈》以客观性真实性为准则,将纪实手法和现场报道作为主导的说话理念,将事实与言论分开,避免发表个人的主观意见。(1)、纪实手法(2)、现场报道2、明访暗拍的“说话”方式明访暗拍是《焦点访谈》最重要的说话方式,它鞭挞丑恶,督促解决,泄导民情,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为社会稳定起到了“稳压器”的作用。(1)、明访——三个“说话”(事实说话,过程说话,当事人说话)(2)、暗访——证据“说话”3、叙评结合的“说话”特点(1)、叙事的模式(反馈语、故事化)(2)、评的特点(明评、暗评)(三)、对《焦点访谈》当前困境的思考掣肘可能来自哪些方面?1、来自媒体本身2、来自受众3、来自收视率三、《实话实说》开启中国电视新闻的“脱口秀”时代(一)、《实话实说》介绍1996年3月16日《实话实说》诞生。《实话实说》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于推出的一个新栏目,节目形式为群体现场交谈。节目主持人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嘉宾和现场观众就社会生活或人生体验的某一话题展开讨论,达到各抒己见、增进参与者之间交流和理解的目的。《实话实说》正式开播后,在国内迅速形成了收视热点。《实话实说》传递出了多种声音,展示了多元化的视角,倡导一种宽容理解的真诚对话气氛,给当时“一本正经”的电视屏幕带来了极大的活力。同时,主持人崔永元横空出世,通过这档节目树立起了他鲜明的个人风格:亲切随和,幽默不失智慧。崔永元伴随着《实话实说》同时走红中国荧屏,一起创造了该节目最辉煌的阶段。《实话实说》由于收视率不理想停播,告别荧屏。2009年9月26日17:23是其最后一期节目。大众普遍认为《实话实说》开始走下坡路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2002年9月崔永元的离开,和晶的接任。事实上,后来关于《实话实说》的争议大多是围绕和晶与“崔氏风格”的“差距”展开的。不过,和晶在稳住阵脚之后,通过一定时间的潜移默化,将自己独有的女性特质与“和氏智慧”贯注于《实话实说》中,也逐渐开始被观众所认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观众“在崔永元离开之后就不怎么关注这个节目了”。《实话实说》从1996年春季被隆重推出后,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在经历了最近几年的挣扎后,倒在了深秋这个收获的季节。从感情上说,《实话实说》的倒掉令人伤感和痛心;但从发展上看,《实话实说》走到如今的地步,是定位迷失和无法适应观众需求变化的必然。《实话实说》的优势在于其敢说话、说实话,其采用谈话和交流的轻松互动风格,让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感受到对某一话题的看法和思考。新颖的主持方式和讨论内容的深刻,使其成了央视的一个王牌节目。事实上,《实话实说》的最终倒掉,与其偏离“实说话”和“说实话”精神有着直接的联系。(二)、谈话节目研究现代社会中,人们接触世界的深度和广度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因此越来越不满足于单纯地被告知,而希望积极地参与讨论社会公共事务,渴望能够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信息。从而进一步贴近信息源,然后再作出属于自己的判断。“新闻谈话栏目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直接展示信息源,既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又以谈话方式提供给人信息和观点,促使观众进行思考,由此与观众达成了一种新的、更为积极与健康的对话方式。”(引自朱羽君、殷乐《大众话语空间:电视谈话栏目——电视栏目形态研究之二》1、谈话栏目独特优势:(1)、屏上的人际传播(2)、“信息场”的构建(3)、个性化的表达(4)、动态的碰撞2.《实话实说》面临难题的思考(1)回顾《实话实说》刚起步时,由于当时的电视人对此类栏目的形式不大熟悉。所以倒都是以真实状态来参与的,而现在则变成了双向迎合:“制作者迎合现众,栏目的参与者迎合制作者。”(2)选题资源日益枯竭,“众口难调”的问题最终暴露出来。(3)强化新闻视角,保持对新闻事件的快速反应,新闻谈话栏目才不会被人感叹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四、《新闻调查》开启中国电视新闻的“加深加厚”时代(一)、《新闻调查》介绍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诞生,这是中国目前最长的新闻评论性节目。《新闻调查》开启中国电视新闻的“加深加厚”时代。1996年年初,《新闻调查》栏目开始组建,5月17日,播出第一期节目《宏志班》。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做出了新尝试:双机拍摄、记者现场采访、现场评述、对事件多角度分析、递进式探究等。(二)、《新闻调查》研究《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时长45分钟,每周一期,在百姓和高端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新闻调查》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记者型主持人。《新闻调查》的“新闻”,有时并不体现通常意义上的时效性,但往往有着厚重的时代感。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如今的《新闻调查》在选题上注重新闻性(社会热点问题)、广泛的大众关切度和足够支撑45分钟情节冲突的类似张力,从而“在重大新闻事件的主战场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评论作为一种话语表达,只有在一种互动的过程中才能得以真正完成。当电视评论栏目真正成为了各方意见的集合时,其媒介意义和人文意义也才得到了最大的实现。随着媒体制度的进一步开放化、独立化,相信电视新闻评论类栏目的全盛期应该还没有到来。第四节九十年代以来电视新闻精彩片断回忆一、零碎而闪光的片段(一)、《晚间新闻报道》《晚间新闻报道》自1994年4月1日在原来滚动新闻—《晚间新闻》的基础上改版而来,目前已形成较为稳固的受众群体和较高的收视率,成为CCTV-1节目中第二黄金新闻段。采用了新闻杂志性的栏目编排方式,由《晚间新闻》、《世界报道》、《体育新闻》三个版块组成。多元版块与统一风格的有机整合,极大地增强了栏目的信息量,扩大了栏目的受众层面。(二)、《新闻30分》1995年4月3日,央视《新闻30分》正式开播,在每日12点至12点30分播出。带着些“拾遗补缺”的意味,《新闻30分》填补了以前电视新闻播出时段的一大空白,
本文标题:下编第五章飞速发展期(1990-至XXXX)电视新闻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01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