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刘敏第四章九十年代的新闻作品现场短新闻经济新闻现场短新闻的兴起《现场短新闻评奖办法》(1989年底)评奖标准:1、作品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反映社会生活要真实、鲜明、准确、及时。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要好,影响较大。提倡采写反映重大主题思想的新闻作品。2、作品要突出现场感,形式新颖、生动,可读性、可听性、可视性较强。电台和电视台的新闻作品提倡现场口头报道。3、参评作品要求短而精。具体规定为:报纸:文字限制在1000字以内;广播:时间限制在5分钟以内;电视:时间限制在3分钟以内。难忘的会见--小平同志会见最后一批外宾侧记还是这间透着八闽风情的大厅,还是上午10点这一时刻,背景依然是那幅日光岩巨画,茶几上照例摆放着两盆鲜花……接见现场的一切似乎都和往常一样,但是今天这里熟悉的一切,却又给人以不同于过去的感觉。1989年11月13日,邓小平同志于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外宾。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小平同志身着深灰色中山装,站在屏风旁边,容光焕发,同来访的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的日本客人一一握手。当着几十位日本客人、几十位中外记者,小平同志向他们、也是向中国、向全世界宣布:“日中经济协会代表团将是我会见的最后一个正式的代表团,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正式向政治生涯告别。”短短几句话,像以往那样说得明快、平和,几十位在场的中外记者却由此得到一条重要消息:今天,敬爱的小平同志将正式告别他60多年的政治生涯。“退就要真退,这次我就要百分之百地退下来。我退下来,也是想让党、政府、军队的领导人能够放手工作。我相信他们能够把工作做好。”记者注意到,当小平同志说这句话时,深邃的目光中透露出的神情是坚定的,是自信的。整个会见充满亲切、友好的气氛。从斋藤英四郎先生向小平同志问候开始:“看到您满面红光我很高兴,”到最后道别时斋藤先生紧握小平同志的手,深情地说:“为了中国的繁荣、亚洲的繁荣,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希望您健康长寿!”近70分钟的会见,竟像一瞬间那么快地过去了。以往会见结束时,在场的工作人员深知小平同志时间宝贵,虽然都想和他说上几句话,但谁都不忍心去占用他的时间。然而今天,几位经常采访小平同志会见外宾的记者再也按捺不住对小平同志的崇敬之情,异口同声地请求:“邓主席,与我们这几位中国记者合给影吧!”“好!和记者们合影要轻松多了。”小平同志答应得这么痛快,引起一片欢笑,连几位大会堂工作人员也挤了过来,说:“我们也要和邓主席合个影。”小平同志愉快地满足了大家的要求。小平同志告别了他光辉的政治生涯,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人民日报》1989年11月14日)现场短新闻的特点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而精《”飞天”凌空》中美磋商的最后一幕6月17日19时47分,北京东长安街外经贸部大会议室内传出一阵掌声,中美由此避免了一场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贸易战。这个场面,自1994年开始,至今每年一次。从会议室向外望,摄影机自昨天起将入口堵得水泄不通,可以听到记者们用汉、英、法、日等语言对在无线电话机发稿,这至少说明中美知识产权磋商在全世界贸易中的影响。与人们的意料相反,中美磋商最后关头的的气氛极为轻松。双方落座,我听到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石广生询问美方的第一个问题是吃饭。美方代表看上去略显疲惫。中美双方代表中有许多人“已两天几乎没有睡觉了。”从下午起,就有消息传来,但各种消息都有。在会议室大门口不停地徘徊的工作人员,由于心神不定而使室外的气氛比室内显得更凝重。在磋商期间,不断有中美代表在室外举行小规模磋商,就文本细节进行讨论。散会后,他们继续三三两两地在一起互致谢意,不时传插着阵阵笑声。随后,美方代表退场,去接受江泽民主席的接见。本报记者目睹了中美磋商最后一幕的过程。这个时刻的意义就在于它证明:中美之间重大的分歧,是可以通过平等协商的形式得到解决的。(《人民日报》海外版,1996年6月18日第一版)短—现场短新闻的基本视点“新闻作品的美,一方面来源于新闻事实的美,另一方面则出自作者的构思和文采。当新闻作品如实地反映具有一定美的价值的事物时,构思和文采的价值也就自然寓于其中了。这里新颖的构思、优美的文采,无不经过作者煞费苦心的选择、安排和推敲。因此创造优美的现场短新闻,构思和文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它既直接影响到读者是否愿意接受其内容,同时还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才华和写作技巧。卓越的才华和娴熟的技巧,作者笔下得心应手,节奏快慢相间,结构上波涛起伏,文思得来或如奔腾怒涛,或如涓涓细流,读者享受舒适的阅读美已在其中矣!”---彭朝丞《现场短新闻写作概要》过去统计“有”现在统计“无”本报讯记者范敬宜报道:8月24日,记者在报社与来自辽西贫困山区的建昌县委宣传部长王佑民相遇,随便问起现在全县农村拥有多少台电视机,不料,回答竟是:“你这里问题的提法过时了!”“现在的统计方法改变了。”王佑民说:“过去是统计‘有’电视机的占多少,如今已经改为统计‘没有’电视机的占多少。”统计方法的改变,是因为电视机在这个穷县的农村已经基本普及,没有电视机的农户反而成为极少数,统计没有的户反而容易了。据王佑民事后统计的数字,1984年,全县有电视机的农户只有4560户,占3·8%;现在倒过来了,有电视机的人家已达到12·28万户,无电视机的户只剩8·7%。记者后来通过长途电话询问王佑民,全县最偏僻的贫瘠的二道湾子乡情况如何,因为记者当年曾在那里生活过。这位宣传部长很负责地派专人到那里逐户统计,然后打电话报告结果:无电视机的农户只剩10%。记者放下电话,百感交集。80年代初,这个乡农民不但不敢想象有电视机,连一台最简单的半导体收音机也没有。当年一位生产队长的儿子进城,上午一早来到亲戚家,第一次看到半导体收音机很希罕,等亲戚下午下班回来,看到他还捧着半导体收音机盘腿坐在炕上听得入神,把要办的事都忘了。(《人民日报》1995年9月13日)莫斯科出现手纸荒合众国际社1月31日电莫斯科居民又碰上了另一种短缺:没有一处地方可找到厕纸。一名恼怒的莫斯科人星期二说:“我们就是到处找不到。店主人只说出现短缺。”存有厕纸的寥寥可数的商店,挤满人群。有人说:“有人暂时裁用纸台布或尿片充厕纸,但这些东西现在也用完了。”一年多来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裁用苏联《真理报》。---1980年2月4日《参考消息》财经新闻----概述及相关作品赏析中外财经媒体概览1978年以来中国纸质财经媒体的发展国外著名财经媒体1978年以来中国纸质财经媒体的发展1978-1984:变革之初新闻业的结构:提供信息为主的媒介纷纷创办媒介的内容:国际经济、科技文化等信息占重要地位主要财经媒体1983.1.1创刊“邓小平时代的标志性报纸“首次引进学经济的大学生中国经济新闻界黄埔军校1979年10月1日《市场》,人民日报社主办1989年1月改为《市场报》1981年7月1日创刊,新华社主办著名经济报人安岗《经济日报》的创办人积极的改革者:安岗认为报纸可以成长为托拉斯;报纸可以集团化,可以涉足多媒体跨行业经营;安岗还想在总部大楼的楼顶建直升机的停机坪,以备突发事件的采访;建信息咨询公司,安岗认为信息是可以多次贩卖的1985-1991:曲折发展宏观经济改革开始有成效价格、工资的改革,民营企业的放开,开始出现财富阶层,这些都在媒体的发展上得到了反映。主要财经媒体主办单位: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1985年1月创刊,原名《专业户经营报》、《中国农村经营报》1989年1月正式更名为《中国经营报》办报方针:为改革开放鼓与呼,为实践者出谋划策1989年10月创刊,中国第一家民营报纸隶属全国工商联著名经济报人丁望(1926-2003)创办《中华工商时报》培养了近40位媒体精英,如胡舒立、王长田、陈西林等。终其一生在为其理念而办报新闻作品所谓刹车,是调整速度的形象化说法,它与前进毫不矛盾。车辆在前进的过程中,必然包括加速、减速、后退、刹车等一系列动作,这一切都要视道路的情况而随机应变,有谁见过司机在整个行车过程中从不刹车而一往无前?......要胜利到达目的地,途中不知道要踩多少次刹车。决不会有人因为司机根据道路情况踩了刹车而指责其反对前进的。比起行车,进行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当然要复杂得多,但道理是相通的。--刹车辩范敬宜1988年10月27朋友,如果我向您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您帮我煮一个饺子,地道的韭菜、肉末、虾仁做馅儿,精白粉做皮儿的三鲜饺子,但不要多,只煮一个。您一定会说,别开玩笑了,要吃咱就好好下一锅,只煮一个,谁那么傻?是的,即使只煮一个饺子,也得买菜、剁馅、擀皮儿、包馅、生火、烧水、下饺子......一道程序不能少,饺子虽然还是饺子,那成本恐怕就高得令人咋舌了。但是朋友,您可知道,在咱们的一些地区,一些企业,过去、现在(或许将来),还正干着只煮一个饺子的傻事儿呢!不过那不是煮饺子,而是办企业,出产品。--从煮饺子说到规模经济詹国枢1992-1994质的变化证券和金融市场的起步发展投资、地产、证券类报纸主要财经媒体三大证券报:《上海证券报》(1991年6月10日创刊)《中国证券报》(1993年1月3日创刊)《证券时报》(1993年创刊)品牌理念:上海成就梦想,资讯创造财富办报宗旨:立足上海,以全球化视野,向处于事业发展和财富积累上升阶段的读者提供准确、及时、有价值的综合财经新闻和金融市场资讯。目标读者:良好的教育,多数是男性,经济发达地区1995年至今:竞争中的新生代主要财经媒体办报主旨:新闻创造价值报纸定位:国际化的商业报纸核心读者:企业主、投资商、政府企业管理人员、企业经理人、研究机构、商务人士、专业人士发行状况:平均每期发行量460,000份。其中订阅占42%,零售占58%。诞生背景:创刊于2001年1月,南方报业集团。共2500万投资*版式风格:模仿英国报纸,文字为主,图片较少,标题和文章长《经济观察报》广告语:理性、建设性国内第一份橙色报纸,国际版式,强化视觉冲击,彰显品牌个性2001年4月创刊,山东三联集团《山东经济快报》-《观察家》-《经济观察报》对外称投资8500万,迄今为止中国大陆进入报业的最大一笔社会资金《财经时报》1999年6月创刊目标--中国人关注海内外经济话题的首选周报追求的媒体价值--提供真实、扎实的商业新闻,让经济简单明了;在海内外华人圈首创紧凑、多元素、服务性导向的财经周报新形象*报道和评论方向--“金钱:知识、魅力和流动性”读者的双重特征--职业人与自然人,国家大事与个人富足投资3000万。著名财经报人刘洲伟何力胡舒立国际著名财经媒体美国的《华尔街日报》(WallStreetJournal)1889年7月8创刊号称全球工商和财经新闻与信息的主要提供者英国的《金融时报》(TheFinancialTimes)1888年2月13日创刊口号“世界工商报纸”《日本经济新闻》1876年12月2日创刊何谓“财经新闻”狭义:金融市场、证券市场、资本市场(胡舒立)广义:关注经济生活的全局,经济新闻+金融证券新闻例:《关于股市的通信》《菜价追踪》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国家,其经济新闻选材的广泛性是由经济改革的全方位推进决定的......在中国目前情况下,资本还不会成为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只是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利芬中国财经新闻的报道面经济节目的核心应该是经济制度的变迁,是改革开放。“如果我们能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金融、证券、保险、财税、以及信息产业、外贸、农业等领域能触及到深层,我们也就把握了中国经济的脉搏。“例:从《21世纪经济报道》看其报道领域全球化视界:财经传媒报道全球化视界:财经传媒报道绪论对全球化经济的理性思考I.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冲突II.媒体及记者必须有全球化的视野和背景知识III.优秀的记者须摒弃主观、片面
本文标题:中外新闻作品赏析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0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