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人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社会化媒体与媒介融合的
微分秒人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社会化媒体与媒介融合的双重挑战2011-11-3001:55:56作者:燕帅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浏览次数:17网友评论0条人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11月26日,由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社和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联合主办的“文化发展与传媒创新”论坛在深圳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人民日报社副社长何崇元、深圳市委副秘书长胡谋等领导出席论坛并致辞。下面是人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发言全文:各位朋友下午好!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社会化媒体与媒介融合的双重挑战》。社会化是媒体领域谈得最多的,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的转型过程中,如果不了解社会化媒体对于整个传媒业的挑战和它带来的影响的话,有可能媒介融合在转型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把自己在这个方面的观察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个方面,社会化媒体怎样包围专业媒体。第一数据是从页面游览量来看,底下的部分是新浪微博,开始的时候红色部分比起蓝色部分是处于弱势的,但是一路上升。这样的数据反映了人们对于新兴化媒体更有兴趣。第二个数据,用户的页面游览量,微博刚开始占弱势,现在一路上升,一直占上风。我昨天看了一下,10月之后的数据,从某种意义来讲,微博现在在处于相对的疲软状态,一些数据可能会下降,但是这样的下降也不会改变这样的趋势。就是在微博或者其他社会化媒体上,人们的需求越来越浓厚,传统门户网站受到挑战。在网络上传播过这样的图,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几乎除了门户网站都可以放到社会化媒体应用里面,包括熟悉的论坛,还有微博。但是这里面有一个缺陷,忽略了电子商务的平台,比如说淘宝、京东。我之所以说电子商务网站也是社会化媒体,如果没有用户评论信息的共享,不可能在电子商务里面占据领先的地位。如果说无跟贴不新闻的话,那么在电子商务里面,便是无评论不交易。现在有很多网站进入电子商务里面,这些网站仅仅关注到我有一些东西卖,但是忽略了用户社区机制的培养。如果把电子商务网站也放到这个图里面来看,我们看到一类网站排除在外的,就是传统的门户,或者媒体所建立的网站,这意味着什么?在社会化媒体的时代,我们看到哪些门户网站正在逐渐的被社会化媒体所挤压,社会化媒体用户唱主角。用户来干什么?是生产内容,但是生产内容底层的心理需求是在这里进行社交,不是为生产内容而生产内容,而是扩大自己的圈子,获得更多人的关注。社会化媒体对专业媒体的冲击,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整个社会化媒体给普通人、草根的公民新闻赋予越来越大的权利,我这里列举的是一些案例。另外一方面,公民新闻,我们经常也会用一个词来批评它,质疑他,这都是碎片,今天上午谈到的是碎片传播化的问题。如果我们只能接受碎片,对个人认识社会不足,但是从整体的传播格局来看,每个公民个体提供的碎片恰恰成为专业媒体信息的补充和平衡,因为我们媒体,无论怎么样它的空间是有限的,时间是有限的,播出的时段是稀缺资源,所以我们有很多的不足。公民捕捉的东西,对新闻事件的感想作为补充和平衡。第三,由于公民新闻的发展,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事件进入传承和多点直播的事件,7?23事件是典型的例子。使的新闻报道时效性增强了,新闻的丰富度增强了,更多的是公民的参与程度,因为每个人感同身受,我们或多或少帮助信息的传递,甚至有些人受到感召去献血。把每一个接触到信息的人拉入到新闻里面,这是新闻媒体做不到。第四,今天进入公民投票的信息时代,在微博上什么信息重要,什么信息不重要,取决于网民的鼠标一点,这与专业媒体人把关的角色机制不一样。第二个冲击,今天要关注微博,我想不仅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带来新的传播模式。我最近几年常用一个词,个人门户,个人门户是什么?我们上微博的时候,我发现任何人的微博首页都不一样,你关注的对象,他的圈子决定你获得信息的广度,也就是说每个人的都是个性化的。有很多人的主页肯定不是门户网站,如果有门户网站的话,其实很可能是微博上推荐了一篇文章,通过链接去看,意味着门户网站中心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战。第三个方面,我一直认为新媒体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去考虑内容为王的观念,是不是真的适合我们的时代,前几天有一位业界的人士说了一句话,他说:我们专业媒体如果内容越近,就离失败越近。可能耸人听闻,但是某种意义上我同意他的观点。原创内容其实没有太多的意义,你的原创还有什么价值呢?另外一方面我们网民到网站上来,不仅需要内容,更需要的是通过内容去发展自己的社会关系。我一直也有这样的观点,我们今天要做新闻要注意关系平台的建设。二、媒介融合对专业媒体的洗礼。媒介融合带来受众市场迁移。9月份我转的一个微博,中间的数据在座的各位也可能听说过,长虹电视依托一个调查机构做了这样的调查,发现北京地区100部电视开机率现在是38%,三年以前是75%,如果从电视的用户来说,他的流失率是一半。我们虽然不能说每一个数据都是精确的,总体来说这个趋势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有一个调查,2010年有4千万人不再看电视了,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准确,但是我看到很多身边朋友不再看电视。这样的流失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当然有人会说媒介融合给广电业带来机会,我们可以做互联网做的事情,理论上可以,但理论是否等于事实?移动终端影响媒介融合。比如说手机,手机是什么?有很多人的手机不简单的是工具了,有人上升到人类的器官。手机在今天对我们来说,是行为方式的起点,我听到很多人说电脑会被淘汰,只要手机就可以了。电子书,虽然有很多人对电子书是否代替纸质书持有怀疑的态度。我们看图片,世界上有名的电子书,到现在有四代产品了,而更替的时间只有两年时间。从亚马逊提供的数据来看,2011年4月开始,他们销售出的电子书的数量首次超过纸质书籍,这意味着什么?国内,做传统印刷报纸出版领域最具有优势的是方正集团,他们也在做电子书。这是盛大文学做的战略终端,反过来卖内容,这条路是否走得通?值得思考。Ipad,在美国有77%的平板电脑拥有者每天使用,54%的人看新闻,30%人认为用这个比以前看新闻的时间更多了。在未来一切都是终端,物联网发展之后,每个人、每个物体成为终端,终端是媒介融合变革的杠杆,我们做产品要提供什么样的终端,然后我们去适应。媒介融合时代对我们来说是不是变成一个模样?融合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合是为了更好的分,通过融合达到更高层次的多样化,这才是媒介融合的终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业务形态需要整合。有很多的嘉宾提到每个媒体业务链条在拉长,报纸、电视还有其他的媒体之间业务心态要整合,不是一个部门把所有任务扛起来,这是不可能的,需要重新进行一种生产流程的细分。媒介融合需要传媒业的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性结合。化学变化怎么实现?我作为一个业外人士理解不如大家深,但我认为这是我们的目标。最后一点,我们有两个旋律,媒介融合与社会化媒体两个旋律相互交织并进行着互动,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战略规划。中国人民大学新媒体研究所举办首届微博客应用与运营管理研讨会2011-06-1223:48:01作者:佚名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浏览次数:80网友评论0条5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新媒体研究所举办的“首届微博客应用与运营管理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国内数十家媒体机构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所所长彭兰、副所长匡文波分别以“媒体(机构)微博经营策略”和“微博的应用及未来展望”为题作了主旨演讲。《新周刊》总主笔闫肖锋、新浪网副总编孟波、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络发展部主任栾轶玫、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委员唐兴通、新民网微博项目负责人王洋等也分别就传统媒体的微博运营策略、微博营销、微博赢利模式创新等内容和参会代表进行了交流。研讨会由新媒体研究所副所长黄河博士主持。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微博应用在中国迅速推广,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中国微博用户已经超过一亿。微博这个代表传播新模式、新方向的产品对既有的传播模式和传播格局形成巨大挑战,如何更好地洞察微博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并进一步积极利用微博所包含的革命性基因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已成为当前政府、企业、媒体等面临的深刻问题。从理论高度对这一问题加以阐释,是对业界需求的良好回应。会后,参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研讨会主题新颖、内容丰富、贴近实践,给予他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关键字:微博客媒体微博营销“媒体:重新想象”论坛举办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启动十周年院庆系列活动2011-03-2820:39:18作者:程思炜来源:北京大学浏览次数:138网友评论0条科技发展引发媒体变革,新媒体改变了什么,传统媒体又该何去何从?2011年3月25日晚,作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十周年院庆系列首场活动的“媒体:重新想象”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本次论坛由现代传播集团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现代传播董事会主席邵忠、资深财经媒体人何力、《东方企业家》执行出版人程益中、现代传播无线事业部总编辑虞萍、搜狐网副总编张帆、《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杨瑞春、《生活》杂志联合出版人许知远等嘉宾出席论坛,聚焦媒体变革展开讨论。仰望星空想象力是创新的动力“虽然论坛在室内举行,但是论坛的主题—创新,嘉宾讨论的话题—媒体重新想象,都带领我们去仰望星空。”徐泓在演讲开头强调想象力的重要性,她认为,新媒体重要功能之一便是通过参与、互动、平等、自由、分享等核心特征与基本精神,再一次解放了思想和创造力,焕发出公民社会自我培育的巨大主体性。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致辞现代传媒集团董事会主席邵忠认为,想象力和新思维是未来新媒体最重要的动力,即便是技术导向的互联网时代,真正的媒体仍需要有态度和理念的注入。回顾媒体的发展历程,如今的“传统媒体”也曾是“新媒体”,因此新媒体是一个永恒的概念,传统媒体无需焦虑。在新媒体时代,并无落后、先锋之分,只要在思想上保留在新技术的前沿。他还指出现代传播集团理念之一“Appetite”(态度),强调媒体定位的重要性。现代传播集团无线事业部总编辑虞萍同样强调媒体定位的重要性。她提出自己对媒体的认识:媒体=洞见+价值观。她以《周末画报》及其IOS媒体应用iWeekly的发展为例,介绍了新媒体环境下,以定位创新、载体创新、技术创新为特征的媒体差异化创新。聚焦变革新媒体改变了什么论坛中讨论最多的,也是最核心的话题是新媒体带来的改变。《东方企业家》执行出版人程益中说,新媒体带来的最深刻的变化是世界变平了,而微博具有提供宣泄渠道、民情来源等功能,有利于推动中国良性民主建设。徐泓认为,现代媒体环境有三点巨大改变:第一是改变了话语权格局,赋予普通民众平等话语权;第二是改变了语言生态,民众自由言说挑战传统官方话语方式;第三是改变了社会交往结构,从Google到Facebook,社会交往组织中心由信息向人转变。搜狐网副总编张帆则提出,不是看新媒体改变了什么,而是看整个中国媒体生态群改变了什么,因为新媒体的很多内容都来自传统媒体。他认为,微博“消息+网友的评论+冷嘲热讽谩骂”的传播方式提供了更多参与话语权的渠道。微博最后到底会发展到什么状态,谁都不清楚,这种传播新方式是难控制的。圆桌讨论讨论中,嘉宾主持何力提出,社交网站等新媒体形式改变了传统社会人际关系中强、弱关系的功能。《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杨瑞春结合亲身经历作答:“我最近有两个失散十年左右的朋友通过微博找到了我。”她认为,社交网络提供多种可能性,包括广泛建立弱关系,但互动最多的还是强关系;弱关系是对强关系很好的补充,并且也会互相转化。研讨会现场关于围观能否改变中国的问题,许知远回答说,微博会提供某些力量,但这是一种世俗的力量,而世俗的力量有它的局限性。仅有巨大数量的事实是不够的,仅有群众的智慧是不够的,比如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转向,仅造成昙花一现的爆炸力,相比而言机构的力量则会更为持久。他还指出了新媒体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辅助功能,比如,我们总有归属的需求,会在豆瓣等新媒体上寻找身份认同。本次论坛主题丰富、讨论深入,嘉宾之间、嘉宾与
本文标题:人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社会化媒体与媒介融合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1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