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信息时代媒介素养。2
泛信息时代的受众媒介素养冯资荣社会进入泛信息时代,电视成为大众传播最广泛、最主要的形式,成为信息传播的核心媒介。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遭遇了电视铺天盖地的信息狂轰滥炸,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信息,广泛介入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生活等各个领域。电视以其特有的视角和特定的密码报道社会、诠释社会,以它独立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建构社会和引导社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电视这把双刃剑,既发挥巨大的社会功能,也带来各种负面效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症候:信息爆炸、信息疲劳、信息侵略、话语霸权、数字鸿沟、精神污染、传播焦虑、信仰危机等等。对此,1994年,美国著名作家威廉·卡尔迪在畅销杂志《四海》新年特刊号发表了《关掉电视》一文,号召人们为了你自己,更为了你的孩子,把电视关掉①,由此引发了美国一年一度为期一周的关掉电视,开启生活运动②。其实,关机只是一种抵抗虚伪暴力色情信息的无奈手段,终极目的是要求共造媒介与受众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因为杜绝电视的有害污染信息而遏止电视的发展,更不能告别电视重回蛮荒时代。关机或者对信息围追堵截是没有用的,只能从培育受众内在素质入手来弱化、消解污染信息的影响--那就是培育和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使其成为理性的信息接受者、合格的媒介使用者、成熟的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从而达到与媒介的和谐相处,这才是关键之所在。一、媒介素养理论的发端媒介素养理论最早为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首倡。他们认为,有必要提倡媒介素养,反对媒介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抵抗媒介的低俗文化。20世纪60年代以后,媒介素养的观点发生转变,即由消极抵抗转变为积极培养批判能力。由于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介入,到20世纪70年代后,媒介素养教育开始形成规模,目的也愈发明确,那就是培养受众的媒介批判意识以及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何谓媒介素养?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这样定义: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辩的反应能力③。如果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那么,媒介素养就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现在的拥有的听、说、读、写诸能力之外,还应具有批判性地接收和解码影视、广播、网络、报刊和广告等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电脑、电视、照相机、录音机、录象机等广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有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审美层面和道德层面。就认知层面而言,指受众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和加工思考过程;情感层面侧重的是人的情感感知能力,以及体认媒介信息的价值和力量,判断其正当性、合法性;审美层面是从艺术的角度欣赏、理解和鉴赏媒体信息的能力,掌握不同媒介和艺术形式的不同符号表征及其经验形象;道德层面却是从伦理的角度,从媒介信息内部提取价值观念的能力。概言之,即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媒介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的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和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媒介的批判能力。在我国,媒介素养理论的提出略早于西方,只是提法有别。20世纪20年代,著名报人邵飘萍提出:新闻知识应列为国民普通知识之一④,远见卓识地提出了提高受众媒介素养的朴素思想。1931年,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黄天鹏撰文指出:新闻学谁都有研究的必要,如果我们对新闻学有相当的了解,对新闻社有若干的常识,则对新闻纸的记事,自有较深的认识,对新闻纸的评论,也有更明确的判断。在社会上为报纸的监督者,在自己增加了是非的判别力。只有这样,面对无论何种的新闻纸,都有敏锐的判别眼力,不致为有作用的新闻纸所同化,才能尽读者的责任,有监督记者的力量,督责新闻社的向上⑤。可惜这些提议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半个多世纪以后的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卜卫发表《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才正式拉开了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帷幕。2004年12月,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以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为主题的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第一次向社会推介了媒介素养理念,这才逐渐被国人所关注。二、泛信息时代媒介素养的实施途径媒介素养理论的提出,是泛信息时代对受众素质的更高要求。我国的受众,由于性别、文化、民族、职业等差异,媒介素养的程度不一,低下者居多,媒介素养的缺失现状不容忽视。中国的受众是媒介信息很好的接受者,却不是很好的分析者和批判者。由于媒介的喉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信息的垄断,造成受众可用于判断的基础信息匮乏。长期以来媒介呆板的、强制色彩的教化模式,使得受众对其传递的信息丧失了基本的警觉性,对媒介信息表现出盲目和过度的信任,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辨识。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媒介信息也往往显示出幼稚的一面,尤其是那些与国计民生休戚相关的危机事件,由于缺乏必要的媒介素养,不对媒介信息进行思考,不弄清真情实况,引起不必要的心理恐慌,蔓延开来,引起更大范围的混乱。媒介的进步有赖于受众媒介素养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性批判意识,减少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强化媒介的社会责任,开展受众媒介素养教育刻不容缓。第一、引导受众自主介入媒介生活,培养其对媒介信息的解码能力受众所接受的新闻就是现实的真实克隆吗?同样的新闻事件,不同的媒介为何会有不同的报道?媒介是理性地反映客观世界吗?受众能理性地面对媒介吗?媒介和社会舆论之间是什么关系?媒介对受众有何影响?如何提高受众选择、判断、分析和使用、制造、传播媒介信息的能力?面对这一系列问题,要引导受众自主介入媒介生活,让受众了解媒介的运作规律,了解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产品的制作流程,了解不同媒介的经营模式,理性辨别媒介真实与社会真实,重新审视媒介信息的特质,熟悉寻求信息的方法,具备评估、解释、判别、选择、组织及解码、综合信息的能力,并积极影响和促进媒介维护信息的透明度与公正性。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对媒介的神秘感,才能对电视、电脑或任何其他媒介获得某种程度的控制⑥,才能更好促进媒介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从而达到人与媒介的和谐相处。第二、构建受众的媒介传播知识体系,发展关于媒介的思想美国媒介素养教育专家JAMESPOTTER认为,媒介素养是一种观察方法,即当我们置身与媒介中时,为了解读我们所遇到的信息时主动采用的一种方法,我们通过知识结构来构建我们的方法。要构建知识结构则需要工具和原始材料,工具是我们的技巧,原始材料则是来自于媒介和现实世界的信息。主动采用指我们不但知晓信息,而且还会不断与信息交流⑦。在泛信息时代,认识媒介、选择媒介、解读媒介、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技能。媒介素养教育,正是帮助受众正确认识媒介性质和功能的手段,帮助受众构建媒介传播的知识体系。媒介信息是建构出来的真实,其内容不完全是客观世界的真实拷贝,而是经过刻意筛选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因素相互融会、碰撞的结果,它不是为某自然人单独设置的。媒介对人类社会进程有巨大的影响,媒介的技术特征决定了人类的感知方向和感知方式,决定了信息的形态、性质。媒介在上层建筑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媒介信息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不可避免的带有国家、阶级和阶层的烙印,传递着性别、年龄、种族、职业等各个层面的文化内涵。此外,媒介信息含有浓烈的商业气息,不少媒介信息是经过精心包装、修饰、剪裁而成的内容产品。媒介教育就是要使受众明了媒介常用的编码、解码规则,明了版面、时段、内容编排、收视率、广告对象等是如何吸引眼球的。第三,引导受众正确鉴赏、评析媒介产品,树立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意识受众知晓媒介的基本性质以及媒介的运作程序之后,需要引导他们对媒介产品进行欣赏和评析,使他们能够正确选择、解释、分析媒介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这里所说的媒介产品,包括新闻、广告、记录片、影视剧和媒体活动,只要是通过媒介展示出来的,受众都要凭借自己的媒介素养功底加以赏析和批判。在所有的媒介产品中,或糅合着制作者的价值观念,或隐藏着商业味道,要想正确地解读信息,必须把它们一一剥离出来,还原事物本来面貌,才能有所启迪。要使受众能科学、理性地辨别信息的意义,就是要能辨别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格格不入的内容,辨别反科学、反人类的、假恶丑的、扭曲人性的内容,辨别法律所不容许的内容。学会理性地辨别信息的真伪,辨别媒介真实与社会真实,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潮,开启思维的过滤器,不盲目相信或采用,而是从中发掘出对己或对社会有用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第四、提升受众的媒介道德水准,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电视为了讨好最大多数观众,而大量复制和渲染低层次的文化,假如你的孩子自小就是个电视迷,那么当他长到15岁时,他总共会从电视屏幕上看到5万起凶杀案,3万件抢劫案,1万件强奸案,还有无穷无尽的床上镜头,威廉·卡尔迪如是说。⑧针对电视媒介中屡见不鲜的非法信息、暴力信息、垃圾信息、庸俗信息等,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通过不断地列举并评论这些负面信息,指出其对社会的危害性,提升受众的媒介道德水准,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力。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必然带来许多传统社会所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诸如网上新思潮的渗透、观念的碰撞、手机短信晕段子、人际交往的即时互动及虚拟化等,都会给今天的人们带来思考、产生影响。受众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奠定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正确解析信息,运用信息,为我所用,这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泛信息时代受众媒介素养提升的需要。第五,有效地利用媒介完善和发展自我有效地利用媒介帮助自己成长与进步,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受众在了解媒介及其信息的基础上,了解自己的需求,并学会利用媒介满足自己的需求,以帮助与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西方国家媒介素养教育让受众了解各种媒介的生产制作过程、机构背景、内容特点、传播过程、正负作用,提高受众辨识、利用媒介的能力,包括使用现代化传播工具的能力,防止媒介的负面影响,促使传媒履行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借鉴西方的经验,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加深对媒介这一社会公器的了解,提高受众的媒介选择和媒介内容辨析能力,知晓时代赋予受众的知情权、传播权、讨论时政权、保护个人隐私权、接近和使用媒体权,以及参与、监督媒介的批判意识和能力。批判性的媒体读解能力的获得乃是个人与国民在学习如何应付具有诱惑力的文化环境时的一种重要的资源。学会如何读解、批判和抵制社会-文化方面的操纵,可以帮助人们在涉及主流的媒体和文化形式时获得力量。它可以提升个人在面对媒体文化时的独立性,同时赋予人们以更多的权力管理自身的文化环境。⑨。受众媒介素养的提高,使自身洞悉了传播实质,熟悉了编码规则,获得了话语权,增长了挑战偏颇意识形态的勇气,既能有效的监督传者,又能打破传者对传播权的控制,成为全新意义上的又一个传者。与此同时,还能更有效地促进媒介的体制创新、内容创新和节目创新,更好地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传受双方良性互动,形成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注释}①1994年5月30日《文汇报》②参见冯建三《开或关,这是个问题-评价美国关电视机运动》,《思想战线》2006年第3期第32卷③林爱兵,王希华《面对当代受众:媒体的素养教育》[EB/OL].科学网=30658,2004-01-12.④邵漂萍《实际应用新闻学》,北京京报馆1923年月版,参见共青团上海市委《困惑和期待:影响青年媒体选择的因素与未来趋势》⑤黄天鹏《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上海联合书店1931年版⑥[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⑦JAMESPOTTER,madialiteraxysagepublication,1995,p4⑧同①⑨[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中译本,丁宁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p2
本文标题:信息时代媒介素养。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18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