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文化·新闻广播·出版事业
文文化化··新新闻闻广广播播··出出版版事事业业文化事业暰圆满完成奥运文化活动,全方位展示了开放、发展的新山西暱暋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为展示山西文化独特魅力提供了历史机遇和世界平台。山西省文化部门先后组织29个表演团体、3600多人次围绕“好运北京、精彩山西暠这一主题,在北京开展了一系列奥运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展览、展示、展演活动,全方位地展示山西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取得了显著成果。交响乐《黄河的记忆》、大型歌舞晚会《黄河情韵》、话剧《立秋》、舞剧《一把酸枣》、京剧《走西口》、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民间器乐专场演出、迎奥运———群星奖优秀节目展演,尤其是在天安门广场的山西文艺专场演出、在北京火炬传递现场的文艺表演和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演出等活动,都得到了北京奥组委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在奥林匹克广场举办的“中国故事·祥云小屋暠展示中,山西省共接待观众100余万人次,并以独特的创意和周密的组织在30个省市中脱颖而出,获得最佳策划奖、最受欢迎奖和贡献奖3项大奖,受到奥组委和文化部表彰。暰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推动全省文艺舞台新的繁荣暱暋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全省各级文化部门认真实施艺术精品生产工程,繁荣了全省文艺舞台。舞剧《一把酸枣》获得文化部“2007~2008年度优秀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暠评比一等奖,并获得首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艺术贡献奖暠、“文化和谐奖暠,男主角任中杰获得个人艺术贡献奖;在第十八届上海“白玉兰暠戏剧表演奖评比中,山西省谢涛、陈红荣获主角奖,王波、金小毅获得配角奖;在第二十九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暨第八届全国声乐比赛中,运城文工团梁晓丽为山西省市级院团首次夺取奖项;在全国第十二届少儿戏曲“小梅花暠比赛中,山西省有10名选手获得“小梅花暠金奖;在第三届CCTV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决赛中,山西省选送的4个节目、12个小演员全部获奖,省曲艺团编创的小品《梦别》获得最佳作品奖,山西省获得优秀组织奖;在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山西省京剧院编排的《走西口》荣获新编历史剧一等奖,是山西省连续五届参加中国京剧艺术节的最好成绩。以展示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春潮颂》和全省现代戏新创剧目评比演出活动,通过经典歌舞、戏曲等形式集中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发生的深刻变化,表达了人民群众促改革、谋发展的高昂士气和火热激情,代表了2008年全省实施艺术精品生产工程的丰硕成果。暰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暱2008年,山西省积极实施“竞争拉动、标准带动、考核推动暠三项措施,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达标率暠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作为文化强县建设的重要依据,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出现了新局面。山西省图书馆新馆、山西大剧院相继开工。太原市、长治市、阳泉市、大同市、朔州市等一批市级重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乡镇文化站建设稳步推进,“两区暠乡村两级文化设施建设完工面积10灡2万平方米。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进展顺利,为5500个村配送了书柜1灡1万个、图书165万册。全省各级文化部门积极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完成公益电影放映24灡4万场,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一个月放一场电影的目标。国家和省共投入资金1632万元,加上市、县配套资金,共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县支中心87个、基层服务点97个,村级服务点6766个。先后组织举办了山西省第三届“三晋之春暠合唱音乐节、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场音乐会、全省城镇广场电影公益放映、全国“四进社区暠评选、山西省“走进读书日、亲近图书馆暠等一大批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了“快乐阳光暠少儿卡拉OK选拔赛、“阳铝凤飞杯暠业余歌手大赛、“京剧票友暠选拔赛等具有广泛群众参与度的竞赛选拔活动。同时还组织了百台大戏进社区、万册图书送基层、千支映队大汇映等活动,累计向农村送图书2000万余册、送戏18万余场、送电影85万余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923暰统筹协调、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暱暋2008年,山西省文化部门确立了“培育三大支柱、构建八大方阵、打造三张名片暠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培育三大支柱:一是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品质,培育以满足大众基本文化需求为主的基础文化产业支柱;二是推动动漫、网游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产业支柱;三是做大做强战略性旗舰型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产业园区龙头文化产业支柱。构建八大产业方阵:一是整合全省演艺资源,繁荣创作,推出精品,形成能够满足多层次需求的新型文化演艺产业方阵;二是推进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基地)建设和山西民间工艺美术创新发展,带动优势传统工艺美术生产项目,组建新型民间工艺产业方阵;三是对城市歌厅、影院、卡拉OK等休闲娱乐行业实行战略改组,推动升级换代,打造新型都市娱乐产业方阵;四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主题公园式的文化设置,构建“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暠的新型文化旅游产业方阵;五是培育全省古玩书画等艺术品收藏交易市场,加强行业管理与市场规划,形成新型文博收藏产业方阵;六是发展以设计、策划、广告、节庆、会展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意产业,实现文化创意与其他经济领域产业活动的联动发展,带动形成新型内容创意产业方阵;七是推动动漫、网络游戏等高新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引进战略投资伙伴,构建国际性数字化动漫网络游戏产业方阵;八是加强对全省艺术教育培训行业的规范管理和资源整合,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形成新型艺术教育培训产业方阵。打造三张名片:一是打造具有诚实守信、义利并举的经营品格,博大宽厚的经营胸怀,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的晋商文化名片;二是打造凝聚忠、义、信、智、仁、勇核心精神,超国籍、超信仰、超民族、超时空的关公文化名片;三是打造源远流长、内蕴深厚、影响巨大、特色鲜明的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五台山佛教文化名片。积极推进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与省发改委联合编制使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发展文化产业项目规划,对接申报项目150个;确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10+1暠项目,重点推进山西文化产业创意示范园项目、五台山旅游文化演艺中心等项目。组织参加和主办文化产业展会方面取得新突破。先后参加了第三届中国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国际动漫展、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第三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先后举办了山西省第三届动漫艺术节、山西动漫创意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山西省动漫产业招商暨人才交流会。在这些展会期间,共组织开展40余项专业活动,先后有100余万人参观,100余家企业参加展示交易;总计推荐项目360个,签约29个,签约金额24灡9亿元;发布了山西省15种紧缺动漫人才需求信息,形成了一批合作意向。(杨暋渊)文物事业暰2008年文物工作会议暱暋山西云冈石窟窟檐设计研讨会。2008年1月,云冈石窟窟檐设计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云冈石窟是我国33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一千几百年的风雨使石窟出现了岩石裂隙、石雕风化等问题。从2002年开始启动的云冈石窟防水保护工程,包括顶部防渗排水、凝结水研究与治理、建设保护性窟檐3个部分,分别针对顶部大气降水的入渗、洞窟表面凝结水和雨水对石窟外壁面雕刻的冲刷等进行了治理。石窟顶部地质勘察已经结束,在取得基础数据资料之后,经过大量的室内试验,提出了云冈石窟顶部防渗方案,该方案已经国家文物局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原则通过。云冈石窟保护性窟檐的设计于2005年开始,经过多次专家讨论,特别是在本次北京召开的专家讨论会上,确定了窟檐设计的原则和功能,并对窟檐设计的形式和所用材料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今后的窟檐设计和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省长城资源调查工作会议。2008年1月,山西省长城资源调查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省文物局、省测绘局、省基础地理信息院、省财政厅等省长城资源调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负责人和各调查队队长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各调查队2007年明长城资源调查田野调查和测绘工作成果汇报。2007年,全省5个调查队累计徒步行程10余万千米,共调查长城墙体763灡2千米、敌台547座、马面553座、烽火台1070座、马市3座、碑碣27块及其他相关遗存。还有30多千米墙体和5个县的烽火台尚未完成调查。通过调查对全省境内明长城墙体长度作了进一步确认,还有很多新的发现,弥补了文献资料记载上的不足或空缺。全省文物安全应急管理工作会议。2008年3月,山西省文物安全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会议学习了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和落实确保文物安全的紧急通知》和《山西省文博系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点分析了山西省文物安全的薄弱环节和面临的困难,针对实际状况,制定了措施和对策。一是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强化安全责任制。二是不断改善消防基础设施,提高防火能力。在“十一五暠期间,拟分3个层次逐步解决。分别向中央财政申请和省政府专项资金资助,以及地方政府和文物建筑的使用、管理单位出资解决。三是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提高应急能力。全省文物保护宣传工作会议。2008年5月,省文物局在太原召开全省文物保护宣传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07年全省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对2008年文物保护宣传及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作了安排部署。一是做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暠系列活动,二是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三是做好文物事业重大工作宣传,四是做好奥运期间“赛在北京·游在山西暠系列活动的文物展示宣传,五是做好山西文物网信息宣传,六是做好国家文物媒体宣传。会议还对2008年全省文化遗产日活动总体方案进行了研究讨论。033山西省文物建筑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方案需求论证会在太原召开。2008年12月,省文物局在太原组织召开了“山西省文物建筑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方案暠需求论证会。与会专家们认为该软件系统需求接近文物建筑的特点,定位清晰、目标明确、需求合理,技术体系有很强的适用性,对文物建筑的管理及不可移动文物信息化建设具有带动作用;该系统根据用户特点,可实现指标数据管理、影像资料管理、文本附件管理、综合展示等功能,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符合文物建筑信息管理的要求,提高了系统的适用性。全国文物艺术品展销会暨山西省文物总店30周年店庆活动。2008年5月,全国文物艺术品展销会暨山西省文物总店30周年店庆活动在太原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70余家文物总店、文物经营单位共23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山西省文物总店成立于1978年,三十年来,以保护国家珍贵文物为宗旨,积极发挥社会流散文物经营主渠道作用,为国家收购、保存并先后为各级博物馆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元代《桃竹锦鸡图》、北宋“淳化金币暠、春秋“虞侯政壶暠、“明天顺七年造大同马氏筒式三足炉暠、清代龙床等数十万件珍贵文物,收购经销了各类民间流散文物20多万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次活动有数万件精美的文物艺术品进行交流展销,是山西省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文物艺术品展销会。暰2008年文物事业新进展暱暋依法行政迈出新步伐。2008年,完成了与国务院、省政府取消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对接工作,原由省文物局审批的23个项目调整为18个,5个项目下放市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行政许可项目和审批权限进一步明确。完成了国家文物局国保单位设计方案审批权下放试点省的准备工作。制定下发了《山西省文物保护工程审批管理规定》、《山西省古建筑维修工程质量与监督验收规程》,并在部分县(市)试行。制定了《山西省文物安全专项督察制度》、《山西省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批管理规定》、《山西省博物馆陈列设计方案审核暂行办法》。各市也出台了一批加强本行政区域内文物保护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检查清理了2006年以来省局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履行审查情况,梳理了行政审批流程,行政管理更加规范。省、市、县三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了25件违法案件。为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省文物局编制了《山西省文物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在“山西省文物局网暠开设了政务信息、政务大厅、局长信箱等专栏,重大决策、重要事项、重点工程等都依托
本文标题:文化·新闻广播·出版事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91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