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新闻特写综述前言:特写原本是电影艺术中的一个术语,是指突出地拍摄人或物的局部,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和清晰地视觉形象。特写新闻正事借鉴了电影艺术的这种手法,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街区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职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题材。本新闻特写的文体特征为:一、“镜头感”。特写借鉴电影手法,通过描写,将对象镜头化。人们常把特写称之为“视觉新闻”。二、现场感。新闻特写一定要是来自现场的报道,记者一定要在现场采访,一定要是事件或人物的目击者。三、特写要求“形神兼备”。特写的目的是吧新闻事实镜头化以后,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出新闻事件或人物的本质特征。新闻特写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要紧扣特写的文体特征,采用一些具体手法,具体归纳为:抓准“镜头”,用精彩的细节传神,如新闻事件中某些有意义的,细小生动的又有助于表现人物与实务个体特征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以及景物等;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背景材料的运用要与现场的“镜头”有机结合,加强特写的纵深感和厚重感。本综述的范围着力于新闻特写的概念,含义,特征与写法,对这四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总比较归纳和总结,力图寻找新闻特写的规律。意在加强对新闻特写的认识以及提高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正文:一、新闻特写的概念和含义“新闻特写”,一个众说不一的文体概念。什么是新闻特写?新闻特写是运用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和刻画人物或事件富有特征的、某些章节、片断、瞬间,让读者产生共鸣,使之留下深刻印象。美国的丹尼尔·威廉森教授为特写下的定义是:特写是一种带有创作性的,有时也带有主观性的文章,旨在给读者以精神享受,并使他们对某件事、某种情况或对生活中的某个侧面有所了解。美国教授阿伦森在他的《新闻采访和写作》一书中说:特写,通常指报刊上篇幅较长的某类稿件,这类稿件没有正规的新闻导语,写的是有关某人、某机构的一桩新闻事件,或某一政治事件、社会事件。一个美国名记者海敦主要从功能方面来认识特写,他说:“特写”一词还是有用的,2它可以将纯新闻报道和非纯新闻报道区别开来。特写可以带感情,可以幽默,可以写不平常的事,还可以写怪诞的事。特写可以提供知识,也可以是趣味性的。关于政治集会的特写可以绘声绘影,五光十色。在苏联时代,高尔基等人也曾提出和阐释过特写这一概念,不过,他们的观点跟新闻学的距离较远一些。高尔基本人的说法比较简单:“特写是介乎研究性论文和短篇小说之间的一种作品。”这几乎和新闻没有关系。但名记者波列伏依在《论报纸的特写》一书中,基于高尔基的观点作了下列阐述:特写就成为一种独具风格、武装报纸的文艺体裁,它跟其它政论体裁的不同之点,是在于含有艺术的形象的描绘成分,它和其他文学体裁的不同之点,是在于它是根据具体的事实,含有政论文章和研究性论文的成分。波列伏依把特写解释成新闻和文学的两栖文体,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含有政论文章和研究性论文的成分”的说法,却很难让人赞同。究竟应该怎样认识“特写”这一文体呢?综合各家观点,我们尝试着给特写下这样一个定义:特写是运用描写的手法报道一个特定场合中的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特别讲究形象性和趣味性,并以局部强调为鲜明特色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为现实的精彩瞬间拍摄的特写镜头。美国名记者朱尔斯·洛在他的工作经验报告中,通过与消息的比较来阐明什么是特写,他说:消息性报道是让读者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特写则告诉读者那里的情况可能会怎样。消息性报道讲的是一个人说了些什么;特写讲的是什么样的人说了这些话。消息性报道告诉人们的是形势的状况;特写告诉人们的是这种形势的由来.特写作为一种新闻文体,是从消息和通讯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报道形式。区别特写与消息和通讯写作方法上的不同,把握特写的特征。首先,体现在对新闻素材的选择和处理上。一般的消息、通讯往往要比较全面地交代新闻事实的多个因素;而特写主要是想向读者说明事情是如何发生的,当时的情景怎样。概而言之,一般的消息或通讯注重报道的全面性与完整性,而特写则侧重于新闻事实中某个典型而精彩的片段。一般的消息或通讯着眼于“叙述”,而新闻特写则着眼于“描绘”,很多时候使用“工笔”的方式突出新闻事实中的具体形象。如果用电影叙事手法做比喻,消息像远镜头,通讯像中镜头,新闻特写则是近镜头。新闻特写与一般消息的相同点:简要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之处,消息往往报道新闻的全过程,而特写则是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断和瞬间,重笔展开写;消息以新闻事实说明情况取胜,特写则以绘声绘色地报道新闻事实而取胜。它与通讯的相同点:用形象思维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之处,通讯是向读者展示新闻事实的纵向面。特写则是展示新闻事实的横断面。一般讲,特写的写作手法更加细腻生动。3二.新闻特写的特点“特写”一词,顾名思义.就是特别写照。新闻特写与电影中的特写与文艺特写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必须绝对真实,不允许移花接木,也不能张冠李戴。新闻特写具有形象化的特点,它往往截取新闻人物的一个侧面,新闻事件的一个片段或一个场面,把最富有意义,最富有特征的部分展现在受众面前,能取得清晰、强烈的视觉的视觉形象,增强新闻宣传的可信性和感染力。(一)特定场合和局部强调这是特写在取材方面体现出来的特点。特写“特”在哪里?主要“特”在强烈的瞬间性和场面感上。特写所写的内容,在时间上成点,在空间上也成点。就是说,特写表现的一般是一个特定的时空交汇点上的形象画面。我们在定义中所说的“特定场合”,就是强调的这一特征。时间和空间的局部性使这种文体有一种特有的“局部强调”性质。(二)运用描写手法特写有着消息的快捷和通讯的生动,快捷是得力于选材集中,生动则要依靠描写手法。这是特写和消息的重大区别:消息主要用叙述,特写主要用描写。例如:一些过去的冰球运动员操纵着绿色和金色的绸龙在冰上翩然起舞。在两只桔黄色狮子的肚子里,各藏着一名运动员。两头狮子随着扩音器播送的音乐激烈博斗。音乐中锣鼓声震耳欲聋,在宽阔的湖面上回荡。观众最喜欢的节目是“老鹰抓小鸡”。扮演老鹰的是61岁的陆洪义(音译,下同),他的56岁的妻子那金花则扮演保护小鸡的母鸡。扮演小鸡的是20多个青年和儿童,最小的才4岁。“这些年轻人滑得不错”,观众这样说。每当有表演者摔倒的时候,他们就爆发出同情的笑声。——美联社1980年1月13日电《北京的龙穿上了冰鞋》在消息中,这些描写就要被形象性细节性较弱的叙述来代替,很可能写成这个样子:在锣鼓声中人们进行了冰上表演,有龙舞和狮舞,不过最受欢迎的还是“老鹰抓小鸡”。(三)讲究灵活性、趣味性和幽默感特写的笔法要比消息灵活得多。由于文体性质的限制,消息的文笔通常是比较拘谨的。而特写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创作性,在表达方式、表现角度、修辞手法等方面,都不拘一格,作者可以较多地利用自己的才智和能力,进行创造性的发挥。特写也不像消息那样严肃和凝重,如果所写的题材充许的话,它会有较多的趣味性和幽默感。前面我们曾经引用过的《装上假牙的狗》和《三岁娃娃将被征入伍》,都是活泼幽默的新闻特写。外国记者有时还拿总统开玩笑:布什尝试用法语对话法新社肯纳邦克波特1989年9月1日电自从今年2月在渥太华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尝试之后,美国总统布什就曾说过他再也不愿在公共场合学着讲法语了。但是,8月31日他当着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的面又勇敢4地进行了一次新的尝试。马尔罗尼总理在对美国肯纳邦克波特的布什总统的家乡进行了24小时的私人访问之后,他按照加拿大的习惯先用英语后用法语谈了他同布什会谈的结果。布什总统用法语说了一声“谢谢”。但当一位加拿大记者问他是否愿意用法语来回答他的问题时,布什总统却断断续续地回答说:“不。我不想试了。我记得在渥太华的教训。”这后一句比较复杂一点的话还是用英语说的。后来在接见一位加拿大女记者时,布什又用法语对她说:“夫人,您有问题要问我吗,或者别的……”,后面的话简直叫人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了。人们记得布什总统在今年2月10日第一次以总统身份访问加拿大首都时,曾试图用法语来说明天气很冷,结果说成了“天气像地狱一样的冷”,这句话显然是不太合适的。布什总统承认,他的唯一的一门外语——法语的学习还完全处于“书本阶段”。这善意的调侃其实并不损害总统的形象,倒写出了总统颇具人性的平易的一面。三、新闻特写的写法新闻特写的特点是放大和再现,相当于电视、电影中的近镜头。新闻特写在选材上,是切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是事件发展中的某一两个片段和侧面,给以集中地突出地描绘。所以,特写取材有三个“要”,要有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特写;要有细节,没有细节就没有特写;要有场面,没有场面就没有特写。掌握了这三个“要”,特写的“特”味才能写得出来。1,新闻特写要善于抓住情节的高潮。新闻特写绝不能从头至尾细细写来,而要有重点。事件发展的关键,情节开展的高潮,也就是重点,要紧紧抓住,写细写透。比如,当前反映公安“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新闻特写,不可能像写通讯那样写整个战役,但可抓住斗争的关键和高潮来写,如突破难点、擒获首犯的战斗场面等等。新闻特写在抓住这些现场情景进行描写时,还应当适当的背景材料作穿插,吧问题交代清楚,使作品显得丰满有趣。新闻特写的重要特征是“特”,必须选择有特点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集中描绘,写得有情有景,绘声绘色,使已经发生过的事实重现在受众面前。2.新闻特写以现场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现在,在各类报纸上,在各种题材的报道中,新闻特写都已成为常见的新闻体裁。它作为一支新闻报道的“轻骑兵”充分发挥了机动灵活的特点,又以其和生动、形象的文字起到了感染读者的作用。一个大的骨干事例,如果情节丰富,通常可以采用新闻特写。如《重庆日报》曾在头版头条刊登的新5闻特写《移民直航专船“刹”了一脚》,讲的是重庆市云阳县外迁去上海的三峡移民船上发生的一件事:为了一位小移民的几包奶粉,运送云阳首批外迁移民前往上海的专船,专门在武汉港“刹了一脚”。一个直航的大船为了一个婴儿的奶粉,中途破例停靠,事情虽然不大,人文意义却不小:政府对移民群体的关怀,社会对儿童的呵护都在其中。这是一个成功的新闻特写作品。它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列入: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新闻写作教程》中的一个事例。在《北京的龙穿上了冰鞋》这篇特写里,作者在文章里有这样一段描写“:观众最喜欢的节目是‘老鹰抓小鸡’。扮演老鹰的是61岁的陆洪义,他的56岁的妻子那金花则扮演保护小鸡的母鸡。扮演小鸡的是二十多个青年和儿童,最小的才四岁。”在这里,作者重墨描写了“老鹰抓小鸡”。为什么呢?一是因为作者对这个节目不陌生——全世界到处都有类似的游戏;更重要的是,这个节目的表演者最具有代表性——他们中最老的61岁,最小的才4岁。中国人民的冬季生活是什么样子?可以说,这个溜冰表演,尤其是这个“老鹰抓小鸡”的节目,就是一个缩影。精炼的语言,准确的描写,极其生动的细节,是新闻特写的关键所在。《北京的龙穿上了冰鞋》,全文也不过几百字,用这么少的文字,却写出了中国人民的风貌,应该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记者在采访时,必须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你才不会放过那些生动感人的细节3.首先,现场感会加强街闻的客观弃实性,时读者产生强烈的影响力。新闻的基本功能是告知,它帮助人们清除或减少对外部世界认识的不确定性所谓告知,当然包括了新闻人对于历史现场的感官性知觉的记述。我认为,既然新闻特写特别讲究现场感,不仅要把读者带进现场,而且还要对读者的思想、感情与情绪产生较大的影响与刺激,或者是高兴、或者是气愤、或者是悲伤等。因此注重对事物或人物或环境的局部和细节,用典型细节来表现和描述新闻事件,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或现场情感,就成为新闻特写表现现场感的一种突出的和不断需要强化的手段。其所具有的“局部放大”和“拉紧拉近”的效果,记者透过对现场细节的强化处理,往往能让读者获得“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为说明本文观点,在这里我们不妨看看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纽约时报》记者埃。姆。罗森
本文标题:新闻特写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98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