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由“重建圆明园之争”探究电视深度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深度报道需要多角度,多侧面地挖掘事实的真相,反映事实的本质,这也决定了它在表现手法上的多样化。深度报道不是一种新闻文体,而是一种报道追求深刻性的理念,思想方法和立体的思维方式和旨趣。一篇深度报道包含的主要内容:事件,新闻背景,新闻前景,新闻过程,新闻分析,主观感性,新闻预测,图片说明,对策建议等。深度报道从调查走向研究,从知性走向理性,记者通过调查研究社会问题,从调查型记者走向研究型记者。对于深度报道,英、美叫“大标题后报道”,法国称“大报道”,我国又名之为专题新闻、专题报道、深度新闻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要想弥补时效性的先天不足,就必需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多信息、全角度的将事件进行还原和挖掘,让不同层次的受众均能接受。本文以央视《新闻调查》中《重建圆明园之争》的节目,通过该节目探究电视深度报道“深度从何处来”。关键词电视深度报道新闻调查重建圆明园之争目录1引言……………………………………………………………………………………12新闻报道如何具有深度…………………………………………12.1精心选题是确保新闻报道具有深度的保证…………………………………12.2明确精准的主题是确保新闻报道具有深度的必要条件…………52.3灵活多样的报道手法是确保新闻报道具有深度的重要基础……………6结论………………………………………………………………………………………8致谢……………………………………………………………………………………9参考文献………………………………………………………………………………10附录………………………………………………………………………………………11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1页共22页1引言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是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详细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带领观众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和目的,挖掘现象背后的含义和理念。深度报道概念诞生于40年代,是报纸为应对电子传媒竞争发展而来的。在西方有解释性调查性报道体裁基本属于深度报道范畴,如电视中的焦点新闻,新闻透视。所谓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它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一面剖析事实内部,一面展示事实宏观背景,把握真实性。要着重揭示原因WHY和怎么样HOW两个新闻要素。多维思考,不孤立报道单个事件,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或观点)立体地组织新闻要素。电视深度报道难度大只是相对而言。2新闻报道如何具有深度《新闻调查》注重研究真问题,探索新表达,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理性,平衡和深入,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点点滴滴的作用。那么深度从何而来?围绕深度报道我们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调查不是报道,不是单纯的反映,不是对于现成结论的注释与演绎,而是一次出发,一次向着黑暗深处的冒险进军。《新闻调查》不是平实的、讲究艺术的纪录片,也不是新闻报道,而是一种战斗性、节密性的事件调查、真相挖掘,追的是热点,要的是卖点。“接近真相从现场开始,接近真相从质疑开始,《新闻调查》探询事实真相”——《新闻调查》的片头较为准确地概括出了其调查性深度报道类节目的定位及属性。下面,笔者试图通过《重建圆明园之争》这一期节目,由点及面,对《新闻调查》这样的深度报道类节目进行分析。2.1精心选题是确保新闻报道具有深度的保证《新闻调查》要想好看,选题是第一关。这是许多业内外专家共同的看法。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2页共22页而《新闻调查》对选题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作为一个在中国电视界较早的成功引入“策划”的栏目,从前期的选题立项,到后期的剪辑加工,策划组都在进行统一的策划。《重建圆明园之争》这期节目,讲的是自上个世纪以来,渴望强国的中国人赋予了圆明园遗址太多的解读。2008年2月18日,在浙江横店,要重建一座圆明园的新闻一经发布,立即在社会上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以宗天亮等为首的反对派认为建圆明新园占用大量的土地、空间去做这样的事情,是个得不偿失的事情。以徐文荣等为首的赞成派认为投入以后会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从这个选题中我们明显地看到了凸出性和接近性。①热点社会热点——老百姓关注的焦点,收视率的保证。社会热点成为报道选题——体现出选题价值。网络,电视新闻是观众了解事件的梗概,深度报道是全方位展示,对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新闻背景的系统报道,故事性强,富于悬念,具有一定深度。如:《新闻调查》推出重建圆明园之争,在其他电视新闻已经报道很多了,但是这两期节目的收视效果还是很好。1凸出性中国圆明园在我们心中是一个特殊的符号:它代表着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顶峰,同时也意味着一段耻辱、悲愤的历史创伤,一种自强、复兴的民族情结。自上个世纪以来,渴望强国的中国人赋予了圆明园遗址太多的解读。2008年2月18日,在浙江横店,要重建一座圆明园的新闻一经发布,立即在社会上掀起一场轩然大波。是个有很强的凸出性和典型性的事件。2接近性圆明园遗址,它的原貌已经消失了一百四十七年,如果按照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中的描绘进行复原,这里,可能是这样的,而这里,也许又是这样的。今天,人们依靠电脑技术,发挥最大的想象力,试图恢复它的容貌,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到底能展现那个“万园之园”的多少气魄和精华。现在有人提出想要重建它,重现它的辉煌。这场新闻通报会吸引了近两百家媒体。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3页共22页②难点,疑点对于社会难点,疑点的阐释是深度报道的优势,而且这也是深度报道的社会责任。比如:政府机构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农村民主选举,国企改革,惩治腐败,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等等问题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难点,疑点,也是老百姓急于了解的新鲜事物。这里《新闻调查》做到了这点。例如《拉萨二中的非常记忆》,《透视东西方农奴制》,《旧西藏的封建农奴制》,《没有赢家的官司》,《重建圆明园之争》,《南京:破解看病贵与难》,《麻柳的民主》,《女代表》《郴州:孤城记》都是以社会难点疑点来做选题的。《重建圆明园之争》正符合了社会难点疑点。圆明园西洋楼五十分之一的微缩景观,横店方面介绍说,他们在开工之前要将圆明园的所有的景观都要制成这种微缩模型,而在圆明园至少都有一百多座景观,建筑物达到一千多座,它是清政府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建成的号称万园之园,而如今,在横店,在人们计划的五年时间里,当年的辉煌真的能够重现吗?决定在横店重建圆明园的初衷是什么?原貌已经消失了一百四十七年,如果按照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中的描绘进行复原,谁也不能保证,到底能展现那个“万园之园”的多少气魄和精华?③故事性深度报道要求内容有深度,而要有深度,必须有一定的节目长度来保证。而在较长的时间里锁定观众,故事自身必须居于很强的故事性。清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教授李希光说过:“新闻学传授的寻找故事和写作故事的一门学问。新闻学的根基和核心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和学问。”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也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中华新闻报》曾载文称“‘新闻故事化’是记者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4页共22页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说起讲故事,大概没有一个人不是听着故事长大的。提倡讲故事的新闻写作手法,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我们所熟悉的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和范长江的《中国西北角》,都是讲故事的名篇。大家一定记得央视《东方时空》有一个著名的栏目就叫“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还有现在很多媒体都开辟了“新闻故事”的专栏。讲故事的新闻一般都很注重人物的言行,事件的细节,环境的画面等,注意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性、人情的因素,描述人的生存境遇,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情境,展现人性的真善美,从而增加了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也优化了新闻的传播效果。下面还是以《重建圆明园之争》为例:2008年02月18日,浙江横店重建圆明园的新闻通报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宣布圆明新园工程正式启动,同时启动首轮公募,接受社会各界捐款。5年后,圆明新园将出现在横店。这个事引起了众中媒体的关注,在各种声音出现一个月以后《新闻调查》做了重建圆明园之争一期节目,尽管可能新闻的时效性不是特别强,但它发挥自已的优势。依然能够把其它媒体报道引发的热点,疑点问题做的有故事有深度。到底重建圆明园之争深在哪,又是什么让观众看了众多其它关于浙江横店200亿重建圆明园的新闻报道之后还能静下心来看新闻调查的节目。向未知出发,探寻事实真相,这种目的性决定过程的波折。应对这种挑战就必须主题故事化、情节冲突化。紧凑而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在故事中冲突迭起,在冲突中层层推进,最终“剥笋式”的将事实展现出来。《重建圆明园之争》中,主持人开门见山:有人要在横店重建圆明新园,直接调动受众收看欲望。随后事件相关当事人粉墨登场。人物语言的对比和画面的对照中,观众可以感受到反对和赞成新建圆明园的“紧张气息”,缘起、真相、关于耕地三部分的层层剥落;同时在后期编导的精心剪辑下,冲突中事件真相步步逼近。关于本次节目的结尾许多评论认为主持人的点到为止,栏目收尾的嘎然而止,起到了升华主题、扩升思维空间的作用。笔者不敢苟同,我们的许多调查节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5页共22页目,之所以不好看,不容易使人相信,就是因为在节目中加入了太多的主观倾向。作为一个以“探寻事实真相”为目的的调查类节目,事实的客观性表现尤为重要。一个好的新闻调查类节目,观点、倾向性应当体现在事实情节的安排中。《重建圆明园之争》的结尾,笔者个人认为有“画蛇添足”之嫌,原本完全可以“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画面,往往是最有力的回应。2.2明确精准的主题是确保新闻报道具有深度的必要条件①对新闻事实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对新闻事实前因后果与其它因素的关系都要有个深度了解。②要从动机上入手分析,从表层深入到新闻事实的真相。③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认识新闻事件,作者的认识要高出普通大众有认识。④要用复杂性思维范式去思考事实,尤其是要能够具有预见性,能前瞻事情有未来走向。《重建圆明园之争》主要采访对象徐文荣浙江横店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员会主席宗天亮北京圆明园管理处新闻发言人张廷皓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汪之力圆明园学会原副会长叶廷芳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道成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罗哲文古建筑专家蒋友朝东阳市国土局土地利用规划科科长金铁木编剧导演这些人中,有事件的主角,有对这个项目支持与反对的人物,他们之前的对话,有强烈的冲突性。在人物关系中,汪之力,张廷坚等代表的反对方质疑徐文荣的动机,他们认为:这是爱国主义的旗号,进行商业营利活动。记者代表广大观众提出了:您当初决定在横店重建圆明园的初衷是什么?对于最初动机的提问有助于大众了解真相,不论徐文荣如何回答,观众心中都会有一个定义。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6页共22页此外,这期节目中,涉及到的人物方方面面。他们各已都有自已的想法,节目保持中立,让他们每类人以代表的形式都有发言权。节目并没有给事件定性,但观众看了节目自然会对事性做出评论,事件本来就是比较复杂的,牵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较广,对于重建圆明园这样的事情,本来就很难下结论,也不可以做结论,还原真相就足够了。2.3灵活多样的报道手法是确保新闻报道具有深度的重要基础深度报道需要多角度,多侧面地挖掘事实的真相,反映事实的本质,这也决定了它在表现手法上的多样化。首先,从节目组成元素来看,在深度报道中,记者的采访,现场取证,主持人演播室的评论,专家评点,现场的记录等,都可以成为节目的一个部分。《新闻调查》的主持人不仅仅是主持人,更是45分钟故事中的一个“串连者”,节目能否逼近事实,能否体现深度,主持人的采访至关重要。衡量一个访谈记者的标准并不在于你说得多么好,而在于你是否使采访对象说得好,主持人孙宝印就是一个引路中,带着观众把一个一个的问题弄情楚。其次,由于圆明园重建的选题涉及
本文标题:由“重建圆明园之争”探究电视深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81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