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场由王志与陈鲁豫引发的“PK”-----浅谈王志与陈鲁豫主持风格传媒学院09级广播电视编导班自立20091104079前言在2005年中国电视主持人年度颁奖典礼上,王志和陈鲁豫双双获得了2004年年度最佳电视专访主持人奖,在现今电视专访类节目百花齐放的时代里,王志与陈鲁豫却如同时代中的“异类”一般,在如同“浮萍”般的众多访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电视访谈节目历史上新的里程碑式的人物。王志与陈鲁豫原本俩个不相干的人物,却因为在各自节目中所展示的独特魅力,在观众们的口口相传中成为中国主持界的标志人物。正文如今媒体行业在日新月异的前进中,在受众中滋生了不同的对文化理解,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受众的价值取向和主持人的类型各不相同。从现今电视业的发展来看,媒体中各具特色的主持人越多,他对各类受众的适应性会越强,不同层面的认可度、收视率也会大增。我从他们身上似乎可以看到这样一条规律:主持人凸显的个性特征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节目,而他们的这些个性化特征往往显得难以模仿却又似乎与生俱来,可以说,当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在节目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所主持的节目就好象是为他度身订做,二者结合的天衣无缝。而我今天谈到王志与陈鲁豫只是中国大地上众多主持人的其中之一。但是他们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美”的感受,简析从他们身上提炼的特点,我将这两位主持放在主持行业擂台上,在文章中做出一番”PK”,在“刀光剑影”中领略那些让我们沉醉的魅力。第一回合:面部表情王志被业界人物称为“冷面判官”,这是因为在王志采访起来就像是一个判官似的。表情冷峻,那挂在脸上的勉强的微笑也让人见之仍觉几分鬼气,森森然如欲搏人。这是王志面部表情上最大的特点,所谓君子能好人能恶人,但是王志也基本上没什么情绪上的激动,比如听了什么悲惨的经历,他脸上依然是那副勉强的微笑,但在那样的情况下,他的表情可谓是麻木啊。回到陈鲁豫,在表情的世界里她可谓是“百变天后”,但是那永远不离笑容的脸给了她独特的气质,这也是能在观众里有很好口碑的原因,鲁豫在采访过程中,善于用一种体贴、温柔的态度拨动嘉宾的心弦,这都是她动人的微笑敲开被访者的心灵的大门,将自己的悲喜全都流露在外,用微笑调动谈话的气氛。回合得分:陈鲁豫★★★★★王志★★总结:鲁豫以其清晰地笑容打动了万千的观众,而王志的“死人脸”似乎难以拨的观众的欣喜,显然鲁豫胜之不武。但无论是扮笑脸还是扮哭脸,最终的目的都是将人物最真实的内心世界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第二回合:提问风格王志提问风格中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质疑”,更是有人称他为“质疑典范”。在采访的世界的,质疑是主持人挖掘被访者内心深处更多故事的手段,下面是王志与王岐山的一段采访:王志:什么底数?王岐山:就是说增长总有一个头,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要逐渐回落的。我相信我们这些措施,这些人为的工作都不是白费的。王志:预期是多少?王岐山:我现在不想作这种赌博式的预期回答,不想回答。因为什么?确实我不想预期,起码现在向市民做这种预期,是要严肃而负责任的。我没有相当把握的时候,我不会讲这种话。王志:你上任的时候,我看了这个数字,当时是300到400。王岐山:对!王志:昨天的数字是2705。王岐山:对!王志:那跟你的严厉措施这是成反比的,说明什么问题?王岐山:传染病有潜伏期,传染源是在我的措施中逐渐的被切断,是一步一步地在被隔离,社区的卫生状况包括社区整个组织、预防的组织是刚刚建立起来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应该非常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措施,要对今后的十天起作用,不能对当天。如果说现在我们有一种措施,能够今天布置下去,当天就解决了。我们面临的就不是一场严峻的斗争。王志:那我能不能这样预期十天之后一定降下去?王岐山:我相信十天之后,起码我们可以讨论这个问题。总结这段采访中,王志运用了“什么底数”“预期是多少”“当时是300到400”“昨天的数字是2705“题”等的系列词藻,对王岐山进行了追问及质疑,这样的提问使王岐山应接不暇。王志的这种采访方式令人以为他格外强势和要操纵被采访者。他几乎要诱导被采访者。在平日的节目中他很喜欢用“是吗?”“然后呢?”“为什么?”“你要给我个理由”,他的发问方式让人觉得他很冷酷甚至有点霸道。而《面对面》节目的最大特点就是主持人与被访者是一对一的状态,而对事实的描述只来自一个新闻当事人,这就会造成单边信息的不均衡,所以主持人只有站在采访对象的对立面才可以进行采访,而不是和他站在一起,这样才能保证节目的公正性。这样的主持状态能够制造矛盾冲突,提问的内容可能显得尖锐,但并不代表自己的观点,一个是为了节目好看,一个是为了公正,因为有另外一个声音存在。主才人往往要正题反问,因为这时候主持人是一个桥梁,是一个参照,而不是主角。这是对采访者最好的关注,要实现一对一访谈节目的效果,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方法就是质疑。在王志的讲述里,他认为面对质疑,嘉宾必然要表白自己,这种状态能调动其谈话的欲望,另一方面,通过质疑将一些不利于嘉宾的反面消息、以及人们对其普遍所持有的“怀疑”或者“不解”甚至是对其轻微的攻击向嘉宾提出,嘉宾必然会做出相应解释,这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受众对嘉宾的理解或者谅解。这就是为什么观众在观看王志对嘉宾的质疑后拍手称快,在不对等的世界里,王志用他的追问和质疑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世界。而相比于王志来说,鲁豫的提问风格可以被称为“贴心的小棉袄”,在《鲁豫有约》节目中主持人中,鲁豫与嘉宾始终保持着一种等对话的态度,谈话时很尊重当时人的意愿,做到了民主与平等的统一。鲁豫在节目中努力营造“很宽松很真实、没有被侵犯的氛围”。似乎在访谈的同时,嘉宾身上也穿上了一件贴心的小棉袄,贴心的让人毫不介意向吐露心声。在鲁豫采访现代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志老人的时候,是这样开头的:“来,梅老您坐在这儿,我们打扰您休息了,您是不是一般中午都要睡一会儿啊?”一个令被访者很和谐的谈话就此开始了。梅老说:“不要紧的,我恐怕配合不好。”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围绕梅志老人写的《胡风传》和《我陪胡风坐牢》两本书进行的一系列回忆。鲁豫拥有极高的亲和力,因为那永远不离笑容的脸给了她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让别人愿意和她聊天。这样的亲和,让被访者频频放松心里戒备,这样的氛围下,好的采访自然而出。这一点也可归结于她永远用一种平等的心态来做节目来和别人交流。谈心更需要一种尊重和诚恳的态度,要与人谈心首先要成为一名“听者”,倾听不但能获取有效的信息,同时也是对对方的尊重,这样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她对人物的赞美,表现得很真诚和自然,常说“你真”还注意附和被访者,常说“我也是”。鲁豫常常还善于用经常问的问题去调节气氛,比如她老喜欢问人家上学时候的数学成绩,然后又说自己的数学不行,高考考了110,对此早已有观众反感,说她不会提问。我以为这可以成为她本人的招牌问题啊,如同刘谦的招牌语言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她常持一种欣赏的姿态来采访人物,即便有时她被被采访者“自以为是”弄得受委屈,她仍然保持从容的心态,稳住欣赏的表情。当然鲁豫有时也会用疑问句,例如“真得假的”,但是她不是质疑,而是一种惊叹,她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是被访者更感觉到一种尊重。鲁豫的主持让被访者都很有成就感,鲁豫善于欣赏,同时又很随和爽朗,不板着脸孔,没有正襟危坐,纯粹是一种拉家常的味道,使人如坐春风。回合得分:王志★★★★★陈鲁豫★★★★总结:“质疑大师”王志与“小棉袄”鲁豫,俩个冰与火世界的人,一个省去多余的词语,用追问洞察嘉宾隐藏在内心里的每一寸肌理。而鲁豫这件小棉袄的确温暖,但是过多的贴心反让嘉宾感到反感,也许说这个世界上的体贴太多会使某些人感到无法适应,反倒是激进的追问才能得到最后的真相,王志略胜一筹。第三回合:话题风格先说说鲁豫吧,鲁豫的话体很感性,也很善解人意,这是她的风格,同时也很契合节目舒心、平等的谈心氛围,更重要的是,让嘉宾在心理上逐渐接受了自己,从而放松、自然地打开话匣,袒露心扉。正如她自己所说的“他们的哭、笑、愤怒……都会让你感受到他们的真实、可爱。”在开场话题选择上,鲁豫常常选择一些开放度大的问题,例如“平时在家里看什么电视节目”“喜欢用哪些品牌的护肤品”这些更加贴近生活大众的问题,在节目伊始打消了嘉宾的紧张情绪。用平易近人的话题打开谈话的窗口。而在总体话题设计上鲁豫常常使用“故事式的话题”,对于鲁豫的《鲁豫有约》来说,如果说鲁豫有约平均每期有25个问题的话,那么“故事性问题”将占到15个左右,在《鲁豫有约》的节目中,鲁豫在对嘉宾的采访中一般是想一个恬静的晚辈或是和蔼的朋友,认真的聆听长辈或前辈对往事美好故事的追忆,几乎在每一期节目中,鲁豫的眼神都专注于嘉宾,听到动情和激动处,会热泪盈眶,神情伤感。她的提问舒缓亲切,似乎仅仅是为嘉宾寻找那些往日消失的记忆。因此,他的话题带有较强的“故事性”和“情节行”,仿佛是一篇章回小说的标题,带着嘉宾从一个故事跳到另一个故事,从事业跳到家庭,从友谊跳到爱情。此外,背景画面在《鲁豫有约》中引导“故事式话题”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背景画面的使用。让“故事”的过渡显得自然贴切。比如在采访常香玉时,鲁豫将常香玉15,22,30,54,80岁的照片用蒙太奇的手法编辑播放,勾勒出了常香玉丰富多彩充满传奇的人生。所以,正如鲁豫对节目的定位中所说的:“说出你的故事”就直接映射了“有故事的人”。说到王志之前,我们先看看王志与鲁豫对易中天的采访。同样的采访人物,同样的节目标题,从开场话题引导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息。在“鲁豫有约•疯狂教授易中天”中,鲁豫以这样的方式做开场白:“如果我跟大家说有这样一个人,他有自己的追星族,喜欢他的粉丝们会在网上特别热情地聊关于他的一切。他出门的时候必须要戴墨镜,否则就会被人认出来,有人会要跟他签名呀、跟他照相什么的,那我们说这个人不是歌星就是影星,但他呢,其实是一个大学教授,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易中天教授。”随后节目大体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了易中天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使观众共享了嘉宾的生命体验。在“面对面•麻辣教授易中天”的节目开场,用了这样的画外音:“几年前的易中天,‘博不精,专不透,高不成,低不就’(易中天语);现在的易中天,‘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易中天语)。崇拜者对他趋之若鹜,批评者对他毫不留情。是什么造就了易中天现象?这种现象还能维持多久?”言语之间充满了对探询真相、洞察人性的渴望。王志的话题是一针见血的,没有秀美词藻的修饰,直奔热点和误区点的话题,让嘉宾往往很压抑,在谈话的开始就以压迫式的话题,让嘉宾绷紧神经,生怕不禁意间被王志的强势压的闯不过气。这样的风格上建立在王志的“死人脸”和“追问达人”的身份上,王志在话题风格上为我呈现了一种紧逼式的风格,大量的追问,反问,疑问的运用,在问题上不给嘉宾任何逃避和喘息的机会,节目的节奏显得快速,回到上面王志采访王岐山的例子中,王志问到“你上任的时候,我看了这个数字,当时是300到400”“昨天的数字是2705““那跟你的严厉措施这是成反比的,说明什么问题?““那我能不能这样预期十天之后一定降下去?“显然王志在采访前已经做足了功课,面对嘉宾直截了当的提出了敏感度最高的话题。但是王志尖锐的话题,也是得知嘉宾真实内心及实际情况的最佳方法。在质疑,逼问中嘉宾的最原始的反应往往是最真实的心声的吐露。效果最为明显的一期是2003年4月12日《水均益·前沿故事》一期中,王志对水均益的尖锐话题实际上给了水均益一个解释和澄清的机会,节目播出后,对水均益“逃兵”、“胆小鬼”之类的斥责之声反而得到了弱化。回合得分:王志★★★★★鲁豫★★★★总结:说到访谈类节目的要点,我认为话题的选择是重中之重,话题的吸引力决定了整个节目能否得到观众的认可,在当今虚假新闻层出不接的前提下,观众显然对那些风口浪尖的话题与问题跟加关注。能将真相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采访,才是大众所需要的。两个节目难分伯仲,但是王志的强迫式的话题却又迎合了观众们的猎奇心,所以王志略占优势。第四回合:现场互动首先说说鲁豫,具有共享风格的“鲁豫有约”中,为了更加直接地使嘉宾与观众互动,节目设置了大量的、
本文标题:电视采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823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