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
3-6岁幼儿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特点为何要思考幼儿学习问题?(一)基于对儿童发展的理解■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可见的事实■学习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表现出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对环境具有高度的好奇和兴趣,喜欢与环境互动,好问、爱探究。■幼儿的学习受其身心发展水平制约,表现出自身所特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二)基于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认识■《指南》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一、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个体因经验习得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包括态度、情感)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对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学习是由练习、实践活动或观察等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2.学习需要过程。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学习是由练习或实践经验而产生的。4.学习不仅仅指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和行为准则的学习,这学习通常为人们所忽视。二、幼儿的学习方式?(一)什么是学习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习方式是指个体为接受和保持新的知识经验、技能所采用的方法和活动形式。儿童的学习方式是怎样的,不同的心理学派的观点是不一样的。为了便于研究幼儿的学习方式,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学习方式的定义及各心理学流派对学习的分类,我们可以把幼儿学习方式分为学习形式和学习方法两部分来理解。从组织的角度出发,幼儿的学习形式可以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自选活动等。从幼儿学习行为的角度出发,幼儿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模仿学习、操作学习、倾听与表达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感受学习、探索发现学习等。在幼儿实际学习的情境中,这些学习方式是交融在一起的,幼儿需要同时采用多种学习方法来完成活动。(二)幼儿的基本学学方式1.观察学习(1)观察学习的内涵观察学习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图拉提出的。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learning),就是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替代性(间接性)学习。由于观察学习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个体社会行为的习得和个体社会化的历程,因此这一理论也称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rningtheory)。这种学习不需要直接做出反应,也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观察他人接受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2)观察学习的实验基础(3)观察学习有四个环节第一,注意过程:示范者的特点,观察者的本身的特点,以及所属的同伴团体的接纳性第二,保持过程,这是头脑中的记忆过程,包括对于动作,对于图像乃至声音的记忆。第三,动作再现过程,要将示范者的示范转变为行为,必须有一定运动技巧,也就是最初的尝试不断校正行为。第四,动机过程,也就是行为产生的原因。2.操作学习(1)操作学习的内涵操作学习是以手的动作对物体的控制而实现的学习活动。儿童对物体的探究与发现,对周围世界的探索都离不开操作活动。操作动作是学习的载体,操作学习过程表现的是“动作——经验”模式。操作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其运行机制表现为反复的“操作——认识”联系,即多重性操作学习的循环。具体体现为三层次的循环运动:一级操作学习循环:“实物外部操作——具体认识”循环;二级操作学习循环:“象征操作——形象认识”循环;三级操作学习循环:“概念操作——本质认识”循环。(2)操作学习的意义对于3-6岁的幼儿来讲,操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首先,操作活动与智力发展关系密切。其次,操作活动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可以弥补幼儿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不足。再次,操作学习会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与自我价值感。自信、自我肯定,这是健康发展的条件。(3)操作学习的方式根据操作学习的目的,操作学习分为:探究性操作学习;形成性操作学习;强化性操作学习;模仿性操作学习;创造性操作学习。根据操作学习中师幼的互动关系,操作学习分为:示范性操作学习;指导性操作学习;个体探究性操作学习;群体协作性操作学习。(4)强化在操作学习中的作用操作学习理论的提出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指出,个体在一定情境中,主动做出一种探索性操作反应,反应给主体带来满意的结果,从而使操作反应的概率增加的现象,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学习)。操作反应产生的满意结果即为“强化”。强化理论是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的核心。他认为,强化是增加反应概率的手段,强化在行为塑造和行为保持是不可缺少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与强化安排有极大关系。一般来说,提高学习效果的最佳强化安排方式,在学习初始阶段使用连续强化,在学习的巩固和维持阶段使用间歇强化。强化与惩罚的区别:惩罚是指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其反应结果降低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强化是指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其反应结果提高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二者的具体区别如下表:行为结果行为的将来表现刺激物的出现刺激物的移除正强化(积极刺激或活动出现)负强化(厌恶刺激或活动移除)行为发生概率增加正惩罚(厌恶刺激或活动出现)负惩罚(积极刺激或活动移除)行为发生概率降低教育启示:1.充足的操作材料2.充分的操作时间3.操作自由的保障3.语言理解学习(1)语言理解学习的内涵它是在获得一定水平的语言能力后使用的学习方式。在这一学习方式中,语言是学习的载体,学习过程体现为“语言——经验”模式。基于以上分析,语言理解学习,就是儿童在成人的讲解示范和引导下获得知识经验、态度情感和行为能力的学习。(2)幼儿语言理解学习的形式与婴儿相比,幼儿大量使用语言理解的学习方式,主要有倾听、提问、对话、阅读等形式。就倾听学习而言,主要是儿童通过听觉器官对声音感知、理解的学习,如听成人或同伴讲故事。这是孩子特别喜欢的获得经验和体验的学习方式,我们也会经常看到,幼儿吵着家长或老师讲故事的情境。就阅读学习而言,它是儿童的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和动觉器官等共同支持的,儿童获得经验的语言理解学习活动。4.交往学习交往学习是指学习者以他人为对象,并以与他人的对话和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了对话学习与合作学习。“合作”“对话”“交流”“互动”是对交往学习的最好阐述。在交往学习中,幼儿突破了个人狭隘的知识经验,同伴的存在为自己经验的获得提供了许多不同的视角,通过交流对话协商,幼儿认知结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得以进一步丰富。同时,一些社会性品质,如交往能力、同情心、互助等得到加强。由于同伴的参照,幼儿更逐步学会认识和评价自己。幼儿交往学习发生的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教育情境。交往学习的情形:交往中互学(相互观察、相互问答形式)、合作中分享共同获得的经验,冲突中的学习。幼儿交往学习的对象:家长、教师、同伴。5.体验感受学习体验学习是人的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式。体验学习过程一般是指个体在亲身经历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感受、实践、探究,对认知、情感、行为和认识的内省体察,心灵感悟,最终认识某些可以言说或者未必能够言说(意会)的事物,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养成某些行为习惯,形成某些观念、情感、态度乃至心理品格的过程。《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三、幼儿的学习特点?1.主动性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儿童从出生开始,就积极地与周围世界交往,不断建构对事物的认识。幼儿会积极地从观察和参与人际交往活动中学习,从亲自的探索操作和思考中学习。由此,幼儿表现出好问、爱探究、好模仿的学习行为特点。陈帼眉、姜勇(2007)研究指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源于对环境的好奇、兴趣等。好奇,是指幼儿去观察、探索、操作、询问新奇的事物,从而获得对事物了解的一种原始性的内在冲动。好奇被视为人类与生俱来的原始性求知内驱力。Deci(1994)曾说:“我惊讶于幼儿经久不变的好奇心。他们探索周围的一切,他们用手触摸,用鼻子嗅,耳朵听,用嘴巴品尝,通过这些,他们学习,并经历着激动。”兴趣,是指幼儿对某人、某物或某事所表现出来的选择性注意的内在心向。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现实中,成人常常按照自己的理想或愿望去塑造、要求孩子,结果导致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容易被扼杀。材料:有位妈妈讲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一天,在外面玩耍时,女儿做了一件她自己十分满意的作品,她给我看过以后,要求我给她一个塑料袋,把作品放在里面,带回家给爸爸看。然后,她又要一根橡皮筋系住代扣。我对她说不用橡皮筋,直接在袋口处剪一下,就可以像手提袋似的提起来,很方便。她说不要,就要橡皮筋。我却一刀剪了下去,并且得意地递给了孩子。没想到,她一下子连同作品扔到垃圾桶里去了,随即跑去和小朋友玩了。”2.环境依赖性人是环境之子。环境是第三位老师。这些命题旨在表明,儿童的健康成长、学习、良好人格的形成与环境息息相关。环境对幼儿学习的作用,我们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分析:第一,安全的环境与幼儿的安全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第二,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3.体验性个体的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幼儿与中小学生相比,主要不是依靠语言和文字符号来学习,幼儿的学习主要以行为实践为主,直接参与性和亲身经历性是幼儿学习的要素。所以,无论是教师指导的活动,还是幼儿的自由活动,都要尽可能地给予幼儿动手操作、直接观察和实验的机会,让他们获得充分的亲身经验和体验,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操作方式表达和表现。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体验,学习效果最佳。4.无意性幼儿的学习以无意性为主。这也是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一个典型心理特征的表现。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学习没有明显的预定目的,随兴而至,受情境特点影响明显;二是学习过程中的意志参与水平低,自我调控能力差。所以,无意识学习状态,是一种无目的、自动化的加工过程,具有较强的自发性和随机性。为此,一方面,避免过多强迫幼儿从事有意性的学习;另一方面,教育者有意识地创设适宜、丰富、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支持幼儿的无意性学习。幼儿园活动环境的布置、规则的运行;教师与幼儿交往中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的语言,尤其是姿体语言等都可能让幼儿在无意中获得某些经验。5.整体性皮亚杰认为,年幼儿童对客体的知觉行为是“整体性”的。幼儿对风筝的观察主要是观察学习的方式。在观察学习的方式中幼儿表现出了幼儿阶段的认知特点。即首先认识的是事物或观察对象的整体部分,也就是以场依存性的形式知觉事物。学习过程应为一个先整体认知——再分析思维的过程。
本文标题: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87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