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2018-2019最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1、晴、阴、雨、雪、雾等都是描述天气的。2、天气符号是表示各种天气现象的专用符号,请你在下面的符号下写出各种天气现象。(晴天)(多云)(雨天)(风)(阴天)(雪天)(雷雨)(雾)3、光和热是太阳送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礼物。4、早晨,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5、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关抽屉用的是推力,开抽屉用的是拉力。6、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对物体用力来改变它们的形状。7、爱迪生是世界发明大王,他发明出了电灯、留声机等一千多样东西。8、我知道不透明的物体有书本、木头、纸盒等等。9、用手电筒照射在白墙上,光斑越大,亮度越暗;光斑越小,亮度越亮。10、光是看见物体的重要条件之一。11、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12、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二、选择题。1、下列名称中,不是二十四节气的是(C)。A、清明B、冬至C、春节2、下列属于恶劣天气的是(C)。A、下雨天B、下雪天C、台风3、月亮的开形状是(C)。A、圆形B、半圆或月牙形C、以上都是1、符号☼表示(A)。A、晴B、多云C、阴2、下列不是表示天气信息的是(C)。A、多云B、南风C、大雁南飞3、阴雨天的时候,晴雨花的颜色会有什么变化?(B)A颜色变深B颜色变浅C颜色不变4、下列现象中,(D)与秋天没有关系。A、天气凉快了B、雨水少了C、太阳光没那么强烈了D、荷花开了5、下面(B)项活动是人们在春天做的。A游泳B植树和播种C割稻子D堆雪人6、(C)在冬天开放。A桃花B荷花C梅花D菊花7、(C)不是利用太阳的事例。A晒衣服B太阳能热水器C在树荫下乘凉8、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是(A)。A从东往西B从西往东C位置不变9、400多年前,(B)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亮。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布鲁诺10、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A)乘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A阿姆斯特朗B加加林C杨利伟11、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原因是(B)。A星星睡觉了B太阳光太亮了C星星被乌云遮住了12、我们在(B)观察星星比较好。A城市B旷野C广场上13、下面(A)用的是拉力。A拔河B踢足球C搬凳子14、下面哪种方法不能改变物体的形状?(C)A用力拉伸B用力弯曲C放在盒子里15、在日常生活中,(A)需要亮一些。A看书写字B看电视C睡觉16、下面哪种情况不是在保护眼睛?(B)A电焊工在工作时要使用防护罩B长时间看手机C登山时戴上雪镜17、如果在室外,我会选择在(B)看书。A阳光下B树荫下C昏暗处18、阳台的门窗我们一般选择(A)的玻璃。A透明B不透明C半透明19、透过红色的玻璃纸看白色的物体,会发现白色的物体(A)。A变成红色B颜色不变C变成黄色20、用红色的玻璃纸看红色的物体,会发现(A)。A红色的物体不见了B红色的物体不变C红色的物体变黄了21、下面物体中,(C)是透明物体。A作业本B房门C一袋空气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滑雪运动员装备先进,滑雪时不受天气影响。(×)2、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骄傲。(√)3、天气变化对动植物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4、预报天气是气象工作者的事情,与我们无关。(×)5、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6、人们在房子上安装窗户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的光和热。(√)7、太阳是东升西落,月亮也是东升西落。(√)8、望远镜发明之后,人们终于看清了月亮的脸。(√)9、人们通过望远镜看到的图像是倒立的。(√)10、所有的星星都是发光发热的。(×)11、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东西,都会伤害眼睛,我们要学会保护眼睛。(√)12、透明灯泡和半透明灯泡一样发光,所以效果是一样的。(×)13、不能长时间看亮着的白炽灯泡,以免伤害眼睛。(√)14、晚上看电视的时候,要把所有灯都关掉。(×)15、有光才能看见物体。(√)16、物体形状发生变化的程度与拉力大小无关。(×)17、只要对物体用力,物体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18、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需要用力。(√)四、在不同的季节,把你能看到的花和动物用连起来。蜡梅春季大雁桃花夏季蝉荷花秋季喜鹊菊花冬季蝌蚪五、简答题。1、生活中,你有哪些保护眼睛的好方法?答:不在强烈的光线下看书,不在昏暗的光线下看书,不边走路边看书,不长时间看电视或手机、电脑,认真做眼保健操,经常看看窗外的绿色植物,加强身体锻炼。2、你了解的24节气有哪些?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本文标题:2018-2019最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879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