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诗二首——《红烛》16张ppt课件1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生于湖北浠水。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他潜心钻研古籍,从唐诗出发,到楚辞、庄子、诗经、周易、神话,进而金石甲骨。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指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1946年7月15日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害被国民党卑鄙刺杀于昆明。闻一多:诗人,文史学者。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杀。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写作背景: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它的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祖国的理想;既反映了诗人对西方社会的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解题——《红烛》于1923年9月初版,是闻一多的第一部诗集。其中的诗多写于留美期间。贯穿整个诗集的主导精神,是一个热血青年对真理的追求,对祖国的挚爱和对黑暗世界的批判,其中“红烛”本身就是象征着对祖国的炽热之情和对祖国新生的祝愿。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红烛”的象征意义——诗歌《红烛》采用具有象征性的手法,表现一个执着追求勇于牺牲的形象,灵感来源于李商隐的无题诗,但超脱情诗的范畴,反映了苦难社会需要的光明、勇气、牺牲,反映了诗人自觉地扛起社会责任赤诚之心。第1节: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第2~3节:讴歌红烛自我牺牲的精神。第3节: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第4节: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第5~7节:是诗人对烛泪的思考。第8~9节:对红烛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诗人的矛盾与痛苦——诗歌中所表现的痛苦,反映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悲哀,他的痛苦,反映诗人对现实的关怀和祖国的爱,这种爱根植于祖国悠久文明的传统文化中,关注社会的苦难的现实,关注祖国的光明前途,虽九死而未悔,形成了他屈原似的执著性格,也就铸成了诗歌中爱国主义的灵魂。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七子之歌——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死水(节选)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本文标题:诗二首——《红烛》16张ppt课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88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