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世说新语两则对比阅读测试题
初一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测试题《世说新语》两则·测试题一、按课文内容默写填空。(16%)①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子也。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太丘舍去,。元方时年七岁,。客问元方:“?”答曰:“,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元方曰:“。日中不至,;对子骂父,。”友人惭,下车之。。二、文学常识填空。(10%)1、《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其中《陈太丘与友期》放入一门中。2、《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太丘的原名是,字;太丘是什么意思:。元方入门不顾五、知识拓展(12分)1.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B.“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C.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3.你认为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请说出你的理解2分答:。4.“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回头”,你还记得这句童谣吗?你可曾为了自己而失信,也可能曾为了守信而付出代价。那么这则故事,带给你的又将是何种信念呢?为什么?3分答:。6.也有人说元方过分了,因为“友人”已经知道错了,并且“下车引之”,元方就应该原谅他了,“入门不顾”是不对的。你说呢?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___________________行:___________________初一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测试题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过:___________________乃:___________________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___________________去:___________________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惭:_________引:_________顾:_________2、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7、《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卷2.简答。《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语段点将陈太丘与友期初一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测试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5.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二)迁移过关华歆王朗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zhé,即)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入。歆曰:“本(当初)所以疑(迟疑不决),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接受他的请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同“耶”,呢)?”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选自《世说新语•德行门》通过患难中对待别人的态度,你如何评价王朗和华歆的人品?C卷一、积累运用初一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测试题2.用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1)元方入门不顾(2)友人便怒(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二、阅读理解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③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⑤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⑥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⑦班军⑧而还,一郡并⑨获全。[注]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②值:适逢,碰上。③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④败:毁弃。⑤既:已经。⑥汝:你。⑦遂:于是,就。⑧班军:退兵,军队出征回来。⑨并:都,全。5.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友人有疾,不忍委之(2)吾今死矣,子可去(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7.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认为他这样做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A【参考答案】1、A、约定时间外出B、超过才C、舍弃离开D、惭愧拉回头看初一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测试题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3、南朝宋刘义庆5、B6、⑴约定⑵才⑶化⑷一会儿,不久7、答:此题答案为开放性的。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B1.略2.略3.略4.答案参照“释疑解难”部分的“译文”(一)1.①中午②通“否”③拉④回头看2.友太丘友3.无信无礼4.C5.略6.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二)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而王朗正相反。轻易接受他人的请托,而一旦形势紧急便“欲舍所携人”。这样的人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提示】“基础训练”第2题: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到作者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点将过关”(一)第5题:这是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可以有不同见解。当然不要忽视元方当时只有7岁。C一、1.(1)在家里把儿女们聚在一起(2)拉(3)回头看(4)离开到2.(1)义无反顾(2)怒不可遏(3)至死不悟信誓旦旦3.(1)等待您好久了,您不到,(父亲)就已走了。(2)在空中撒盐大约可以比拟吧!(3)不如用柳絮随风飘起来比拟。4.(1)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天礼元方入门不顾二、5.(1)抛弃他(2)离开(3)病6.(1)毁弃了道义来求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所干的吗!(2)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竟然侵入讲道义的地方。7.本文表现了荀巨伯道义至上,诚信第一的高贵品质,这种品格很值得赞扬。(如自己有不同看法,只要能讲出道理即可,希望能积极思考,另辟蹊径谈看法,但不可悖理)
本文标题:世说新语两则对比阅读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922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