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整理
《科学》七上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3.《教与学》第2页题5,知道什么是科学发现。(二)走进科学实验室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2.人的感官判断事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借助一些仪器和工具不仅可以扩大观察范围,还可以帮助我们作出准确的判断。3.实验基本操作复习见发下的资料和活动册第7--11页。.滴管的使用。酒精灯使用。4.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三)测量的基本知识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这类公认的标准就是单位。比如,长度的国际单位就是米。2.对于同一被测量,所选的单位不同,测量的数值就不同,因此在测量的数值后面必须写明单位,没有单位的测量结果是没有意义的。3.测量需要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对于测量工具我们需要了解:①测量工具所测量的物理量,如:刻度尺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②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量程)③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最小一格所表示的多少,如1毫米,注意:数值+单位)④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4.测量工具的选择依据①不同的测量工具准确程度不同,根据被测对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准确程度由最小刻度决定,最小刻度越小越准确。②测量前先估测,根据估测值选择一定测量范围的测量工具,以便于测量5.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四)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米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米=10的六次方微米=10的九次方纳米单位换算过程[例]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教与学》第7页题11,12①使用前,应仔细观察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一次所能测量的最大长度即量程,最小刻度决定一把刻度尺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②使用时,要放正确、看正确、读正确。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的一端,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若零刻度线已磨损,则应另选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看正确:视线与刻度面垂直,不能斜视。读正确:先读出刻度线所对应的值(准确值),再在两条刻度线之间进行估读(估计值),即测量值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注意:测量值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测量值是没有意义的。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估计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单位例如:第一幅图,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厘米,测得物体的长度为1.7厘米,其中1厘米是准确值,0.7是估计值第二幅图,最小刻度为1毫米,读数2.40厘米第二把刻度尺更精确3.特殊的测量方法①根据地图怎么样计算北京到杭州的铁路的实际长度?“化曲为直法”“滚轮法”②如何用刻度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卡尺法”③如何测量《科学》书中一张纸的厚度?“累积法”注意页和张的区别,2页=1张4.测量不规则物体面积的方法:A本第5页13题(五)体积的测量1.体积的单位: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³”表示。常用单位米³、分米³、厘米³、升、毫升。(升、毫升是液体的体积单位)单位换算:1米³=1000分米³1分米³=1000厘米³1升=1分米³1毫升=1厘米³2.①测量规则固体体积——刻度尺测出数据,代入公式计算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测量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上密下疏3.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①排水法配合作业本A本第4页第7题②针压法③重物法④薄膜法⑤替代法4.量筒(量杯)的正确使用:把量筒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俯视导致读数结果偏大,仰视导致结果偏小——羊小虎大)【典型例题】例1.下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厘米。若用最小刻度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该物体,则测量值应为。解题分析:使用刻度尺时,一定要清楚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即每一小格所表示的刻度;读数时,一定要明确被测物在刻度尺上的始、末位置(被测物长度应为末端刻度和起始刻度之差),且应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本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毫米,测量结果的准确值可以达到毫米位,应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即最后一位为估计值。若末端刚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则测量值的最后一位为0,不能省略,为估计值。此空应填3.50厘米;3.5厘米例2.一位粗心的同学在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忘记了写单位,请你给他记录的数据填写上适当的单位(1)教室的门的高度是23.5(2)某同学的身高是165(3)一张卡片的厚度是0.24(4)一只普通新铅笔的长度是0.18解题分析:要注意观察刻度尺上1mm,1cm,1dm,1m有多长。一般教室的门高2m-3m,合20dm-30dm,故(1)应填dm;同学的身高应为1.65m,合165cm;一张卡片的厚度不足1mm,应填mm;而一只铅笔的长度与直尺长差不多,为20厘米左右,合0.2m,故应填m。例3.用刻度尺测量课桌的长度,所得的结果为1.446米,则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A.1米B.1分米C.1厘米D.1毫米解题分析:在这个数据中,1.44米是准确值,估计值是0.006米,准确到了厘米位,故最小刻度值为1厘米。例4.有下列器材:刻度尺、铅笔、细铜丝,怎样测得细铜丝的直径?解题分析:由于被测物体(铜丝直径)很小,而测量工具精确度不够时,可将同类待测物体集中,测出总长度后,再求每个单一物体的长度,这种方法称为“测多算少法”答案:①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绕若干圈,数出圈数记为n②用刻度尺量出n圈的总直径L(mm)③计算铜丝直径d=L/n(mm)或: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一根长而细的金属直径?把细金属紧紧的在钢笔上绕20圈,用刻度尺量出长度,除以20。例5.小明家里为装玻璃和窗帘都要测量窗户的长度,应分别选用什么样的刻度尺?解题分析:装玻璃和窗帘对准确度的要求是不同的,装玻璃要求精确一些,因为如果相差几毫米都会导致玻璃和窗框不吻合,而装窗帘相对来说要求没那么高,所以选择的刻度尺也有所不同。装玻璃可以选择最小刻度为毫米的钢卷尺,装窗帘选择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皮卷尺。例6.某同学用“排水法”来测量形状不规则的木块的体积,他发现木块不能完全浸没在水中,而是浮在水上面,“排水法”失灵了,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吗?解题分析:法一:用体积很小的物体将木块压入水中,如针或牙签法二:可以用一个已知体积的重物和木块系在一起,把木块拉下水。配合书本第22页第5题图法三:用细沙或面粉代替水。六、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2、实验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标准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分,每一分就表示1摄氏度。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最小刻度为1℃,如人的体温(口腔温)是写作:“37℃”读作:“37摄氏度”。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写:“-4.7℃”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3、温度计的使用:①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碰容器底、壁。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④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4、体温计里有一段很细的弯曲的管子,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它,遇冷收缩通不过它,因此可以离开被测者读数。体温计测温范围35℃~42℃,最小刻度为每小格为0.1℃,可离开人体读数,因为有一段很细的弯管,所以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段用力下甩几下。七、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参考《教与学》第2页题8,问题的提法:句末要有“?”,一般问为什么,或怎么了。
本文标题: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92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