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六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重要问题唤醒或焦虑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唤醒水平如何影响运动表现的主要理论观点与假设。引起赛前焦虑的主要原因。唤醒或焦虑水平测定的一般手段和方法。心境状态概念与心境状态测量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关键概念应激唤醒焦虑特质焦虑状态焦虑运动表现驱力理论优势反应状态自信心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心境与心境状态引入语:“考试型”学生和“学习型”学生,“训练型”运动员和“竞赛型”运动员的出现说明了学生或运动员在学习、考试、训练、比赛时的心理学状态与行为的关系,简单讲也就是我们应激、唤醒和焦虑对我们行为的影响。第一节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1、应激(stress压力)概述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的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在不寻常的紧张状况下人体把各种资源(首先是内分泌资源)都动员起来,以应付紧张的局面,这是所产生的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都属于应激状态。生理反应: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心理反应: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引发条件:紧急的不良事件,噪音、拥挤、污染等等都有可能引起应激。对应激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刺激物可以是躯体的、心理的和社会文化的,但是刺激物和应激之间存在中介物。(2)应激不能只根据生理术语来界定,还应考虑应激的认知因素。例如,已有的经验使人对当前的境遇还是感到无力应付和无法控制,这时候容易产生应激。(3)应激的产生以神经活动为基础。(4)应激与多种情绪相结合而形成复合情绪。(5)知觉水平不同,应激程度也不一样。(6)适度应激可以促使个体提高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唤醒(arousal)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唤醒是一种自然的、连续的状态,每一个人的唤醒水平总在从深睡到高度兴奋这条连续线上变化。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唤醒水平的变化与刺激的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与刺激的性质之间的相关性较小,即无论是令人高兴的还是痛苦的刺激,都可能在唤醒水平上出现相似的变化。唤醒(arousal)唤醒有三种表现,即脑电唤醒(刺激使脑电出现去同步化的低压快波)、行为唤醒(非麻醉动物唤醒时伴随的行为变化)和植物性唤醒(较高水平刺激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唤醒(arousal)极低唤醒(深睡)中等唤醒极高唤醒(疯狂)唤醒水平连续线示意图焦虑(anxiety)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李维等,1995)。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分别为情绪体验,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心的认知表征以及生理唤醒。焦虑(anxiety)对于焦虑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产生了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的概念。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状态焦虑则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第二节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主要是了解焦虑和唤醒的有关理论,主要包括了驱力理论、倒U形假说,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和多维焦虑理论。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体育运动参与者体育运动情境运动表现认知评价情绪、生理反应对任务要求对自身能力对可能的结果对结果的含义对身体的反应任务难度任务要求运动技能体能状况个人经验心率肌肉紧张度脑电波皮肤电位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驱力理论(DriveTheory)高中低中低运动表现高唤醒水平驱力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预测经Spence等人修订并定型的驱力理论认为,运动表现(P)是习惯(H)与驱力(D)的乘积,即P=D×H。“习惯”是指完成运动技能时个体所处的运动技能掌握阶段,或表达正确动作、错误动作的比例优势。驱力理论提示:在技能学习的初期阶段应尽量消除不必要的压力,使学生或运动员在比较低的唤醒水平条件下进行练习,以降低错误动作的优势反应,而在学习的后期可以通过提高唤醒水平来提高正确动作的优势反应,以达到加快学习速度的目的。理论不足之处:适合用来预测需要极高的体能、极大的努力和坚持性的运动表现,对需要协调配合、控制复杂和协调性极强的运动表现进行解释就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倒U形假说(InvertedUHypothesis)高中低中低运动表现高唤醒水平倒U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解释倒U形假说是人们在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研究中讨论的最多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有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逐渐恶化或成绩下降。研究表明,倒U形假说在预测精细类运动技能表现是具有很高的效度。那么我们怎么来理解倒U形假说及其对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关系得预测和解释呢?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决断的因素知觉的因素操作的因素必须作出决断的数量所需刺激的数量参与技能活动肌肉的数量每个决断的备选范围实际出现刺激的数量肌肉进行协调运动的成分做出决断需要的速度刺激的持续时间对活动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做决断的连续性刺激的强度运动技能的精细程度干扰性刺激的情况影响运动技能复杂程度的因素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举重射击高中低中低运动表现高唤醒水平技能的复杂程度与最佳唤醒水平的关系一般研究认为,高水平的唤醒可促进粗糙或简单的运动技能活动,但会干扰精细或复杂的活动;较低水平的唤醒有助于精细或复杂任务的完成,却会阻碍粗糙的或简单的活动。影响运动技能复杂程度的因素有很多,一般来说,运动技能越复杂,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相对越低。首先,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比较高;其次,由于受在同一时间内处理信息的能力限制和注意范围与唤醒水平呈反比的影响,可以推测在刺激的数量多、持续时间短、强度小的情况下,运动技能在相对低的唤醒水平下容易获得好的运动表现;另外,技能的操作因素将会对运动技能的复杂程度产生影响,参与活动的肌肉越多,对肌肉协调运动越高、对动作精细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越高的运动技能,越需要在较低的唤醒水平下才能够取得好的运动表现。个体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乙甲高中低中低运动表现高唤醒水平个体差异与最佳唤醒水平的关系由于每个人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和技能的掌握水平不同,有些人需要在较高的唤醒水平下才能获得满意的运动表现,而另一些人则在较低的唤醒水平时出现优良表现的可能性最大,其中,与最佳唤醒水平更为密切的个性因素是特质焦虑和性格的内、外向性。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苏联学者提出的最佳功能区的概念是指:运动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理论上的最佳技能区段,当唤醒水平处于这一区段内时,运动员有更多机会获得最佳运动表现,在通过大量的研究后,他又认为,不同运动员应该存在各自不同的最佳功能区域,即运动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竞技水平的唤醒程度。个人最佳功能区被界定为一个情绪强度的区域。多维焦虑理论认知特质焦虑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特质焦虑躯体状态焦虑认知焦虑特质焦虑状态焦虑躯体焦虑焦虑的多维性示意图人们对倒U形假说和内驱力理论的两维模型感到不满,重要原因就是这两种理论过于简单,而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有过于复杂,要想更好地预测运动成绩,需要多维度理论的介入和指导。马腾斯于1982年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三个方面,认知状态焦虑是指个体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认识到的对某种危险或威胁情景的担忧,是由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对比赛结果(成绩)的消极期望引起的焦虑。躯体状态焦虑是指个体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急火火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是直接由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所引起的焦虑。第三节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环境因素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个体因素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环境因素比赛的重要程度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个体因素特质焦虑自尊第四节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1、心境与心境状态情绪按基本表现形态分类为:激情、心境和应激。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一段时间之内,使人的整个生活活动都染上某种情感色彩。其实,心境简单讲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情。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心境状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境状态主要体现在精力感和幸福感两个方面;消极的心境状态包括抑郁、疲劳、惊慌、愤怒和紧张等情绪,且这些消极的情绪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积极的心境状态能使人振奋乐观,朝气蓬勃,在乐观快乐的心境下,甚至遇到巨大的困难人也不会灰心丧气,消极的心境状态使人颓废悲观,同样的工作却会感到枯燥乏味。引发条件:引起心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事业的成败,工作的顺利与否,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等等都有可能引起某种心境。健康状况与心境的关系尤为密切,一方面健康状况不同会引起人的不同心境,同时心境也影响健康状况。另外,心境有时候也有人的主观因素决定。“越挫越勇”“在现实的打击面前马上就放弃”。2、心境状态的测量心境状态剖面图(POMS)是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中较多使用的量表,也是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测量心境状态的量表之一,而另一心境状态量表(BFS)1995年由武汉体学院姒刚彦翻译成中文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和适用性检验,现在已经被广泛运用。POMS量表是在1971年首先由美国的心理学家编制出的一种心境状态自评量表,它包括了紧张、愤怒、抑郁、精力、疲劳、慌乱6个分量表,共65个形容词,5级记分模式,测量时要求被试在10分钟内,根据自己一周来的心境状态,在这些描述心境状态的形容词上选择最符合自己情况的等级。1992年,对其进行了简化,题目简化为40个,并增加了“与自我有关的情绪”分量表。BFS(Befindlichkeitsskalen,心境量表)是一份德语的心境测量与描述工具。由联邦德国运动心理学家Abele和Brehm于1986年编制。目前是德语国家的有关研究中较多采用的工具。BFS共有8个分量表。分布在由评价性和激活性两个维度组成的坐标系中,每一象限对应两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包括5个题目,共40个题目。所有题目随机排列。这8个分量表具体是:活跃性(1)、愉悦性(2)对应第一象限(良性高激活);思虑性(3)、平静性(4)对应第四象限(良性低激活);愤怒性(5),激动性(6)对应第二象限(负性高激活);抑郁性((7)、无活力性(8)对应第三象限(负性低激活)。BFS主要用来报告“即刻”的心境状态,有5级回答方式和2级回答方式。POMS主要是测量一段时期内的心境状态BFS主要是测量“即刻”的心境状态3、心境状态与运动员的成就水平摩根等人将优秀运动员的标准化POMS的分值标图,发现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状,而不成功的运动员,其心境状态剖面图较为平坦,4、心境状态与运动疲劳的监测运动疲劳是大强度训练所引起的生理心理症状。心境状态失调被认为与不适应的运动负荷相关,国外学者利用POMS研究显示过度疲劳或过度训练会导致明显的负性心境状态运动员处于过度训练时,心境状态量表总分显著升高不同性别在分量表的表达方式上不一致5、赛前心境状态与运动成绩的预测赛前保持理想的情绪状态被广大运动员和教练员认为是取得运动佳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赛前心境状态与行为结果的预测中,存在运动类型与评价方式两个调节变量6、人格与心境状态的交互作用模式对运动表现的预测特质论心理学家考虑运动行为的成因,通常只考虑人格因素的影响,不考虑特殊情境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运动行为。情境论的心理学家则主张运动行为大都是由环境所决定的,人格的作用较小。交互作用理论认为:运动行为=人格+情境+人格×情境+误差思考题1.你认为哪一种理论能更好地解
本文标题:第六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961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