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10课《铃儿响叮当》教案-湘艺版
1《铃儿响叮当》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2、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教学重点、难点: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教学过程:一、师:最近几天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用“WU”。师在黑板上画出短促有力的短旋律线。学生用“LU”来演唱。(强弱对比)师:我们来试一试加入音高和唱词又是一个什么效果。2/4(1)5-|5-|5-|5-|……WU……(2)333|333|333|333|……叮叮当,叮叮当,……(3)111|111|111|111|……二、学唱歌曲:1、师:大家刚才表现的非常好,老师也想和大家比试比试。(单簧管演奏)演奏的音乐线条和刚才黑板上的哪条旋律线相似?第一段:单簧管低音区《铃儿响叮当》B部分缓慢第二段:单簧管高音区《铃儿响叮当》A部分低声部欢快生答,师复奏,学生随音乐律动。2、师:刚才老师演奏的曲子大家熟悉吗?生答:《铃儿响叮当》!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所作。2师:跟着老师的钢琴划拍视唱全曲。(低声部视唱,高声部评价)。强调: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高声部视唱,低声部评价)、4、师:这首歌曲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师: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结束部分不同)5、讲解弱起。(B部分)6、跟琴试唱歌词。三、听赏《雪橇》四、结束部分: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很多的音乐场景,首先是我们用声音模仿的圣诞老人马拉雪橇的场景,然后是歌曲,后来有出现了一个3拍子的变奏……你们回去以后能不能利用这些音乐素材来组成一个音乐故事或者一段音乐剧……相信大家会从中找到更多的乐趣。第二课时:《歌声与微笑》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歌声与微笑》,培养学生珍爱友谊的思想感情.二.认知目标:初步认识调性与音阶的有关知识.三.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唱歌的能力.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珍惜中学时期的幸福生活,珍爱友谊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唱歌的能力.教学时间及环节:开始部分:一.发生练习:三声部的练习二.音乐知识:1.曲式:音乐作品的结构叫曲式.曲式由音乐作品的内容决定.2.乐句:乐句是旋律的一种单位.它的长短不一.一般来说,一个乐句由四小节组成.它能表现一定的音乐内容,但不够完整.如:3.乐段:乐曲中最基本的,具有独立性的完整单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音乐思想.乐段一般由两个以上的乐句组成.4.练一练:这里有一句旋律,我们把它作为问句.3二:作品分析:1.《声与微笑》是一首歌颂友谊的歌曲。歌曲的语言简洁,直率恧寓意深刻,含蓄。因此,很容易使学生使主产生共鸣。歌曲采用自然小调与和声小调合使用的旋律写成.2/2拍子速度稍快,其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段由两个乐句构成,这两个乐句均包含两个乐节.其中,两个第一乐句的旋律乃是严格的重复,而第二乐句则是变化重复.即:句尾有所变化.这部分旋律采用自然小调写成,亲切而甜美.在两个乐句的第一乐节中,使用了下滑音作装饰的八度大跳.它与歌词语言的音调十分贴切.因而增强了口语化的色彩,唱起来很容易上口.B段为二声部合唱,音区向上移动,起写法与A段相同,只是改用了和声小调式,并较多地使用了同音重复.这一方面是为了与A段成对比,另一方面是为了把情绪推像高潮.特别是两个声部间,基本上都使用三度,四度,五度,和声乐程彼此配合,这就形成了一种丰满,和谐的和声效果,因此,这个乐段具有热情洋溢,充满希望的艺术表现特点.完全再现的A段,使首尾相顾,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2.范唱,总体感觉作品的艺术性.3.教唱新歌4.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演唱,发现错误,及时纠正.5.艺术处理三、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本文标题:六年级音乐上册-第10课《铃儿响叮当》教案-湘艺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96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