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刘永泰目录一、农业的地位二、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发展三、农业技术革命的机遇四、农业农村信息化与现代化五、农业信息技术六、农业与农村信息化七、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的任务与对策一、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从古到今,老百姓都知道,“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得者则生,弗得则死,理固然也”。但在实际上,农业的地位,无论从理论到实践,一直是学术界争论和决策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农业出现前:在从猿到人的漫长进化过程中,人类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意识和手段,采集、狩猎、捕捞等成为人类最早从事的经济活动,单纯依赖大自然业已存在的的原型资源,以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原始农业时代:从距今约已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到以铁器和畜力的广泛应用为终结,跨越约七、八千年。初期为以种植植物和驯化饲养动物为特征的“火燎杖种”或“刀耕火种”,逐渐发展为以火开荒,用石制和木制工具播种。原始农业曾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起点和基础,为人类定居、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的复杂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1.1原始农业是人类文明的起点和基础•传统农业:铁器农具,特别是铁犁和役畜的广泛使用,导致了传统农业的产生。人类对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自然条件、季节变化、土壤肥瘠等认识逐步深化,开始因时因地种植,畜牧业开始出现以放牧或游牧为主的生产方式。经济形式以自给自足、生产规模狭小的自然经济为主体。•传统农业大约经历了两千年。长期以来,人类不断对农业资源认识、开发、利用,使传统农业生产力的广度和深度逐步扩大。农业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生产部门,在这一阶段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曾创造了人类农耕文明的辉煌时代,供给人类世世代代不断需要的全部生活的物质来源,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也是人类文明的转折点,农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1.2在农业社会农业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工业社会:18世纪70年代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在短短200多年的时间内,生产了农业文明社会不可比拟的物质财富,而且这种生产发展,具有加速度的性质。•二战结束后的50年来,世界国民总产值增加了7倍。–1994年全球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6万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4500美元左右–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早已超过2万美元,有的甚至接近4万美元。而在战后初期,它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才只有一两美元。•工业文明带来的财富增长,使世界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20世纪,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世界发达国家首先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也陆续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农业在各类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从而形成对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动摇。1.3工业社会后对农业基础地位的动摇•现代社会:20世纪末,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推动了全球的信息化,以信息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所有国家经济中的比重都在上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的同时,开始向信息社会发展,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开始下降,现在已只占1/3左右,第三产业已占到6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由于正实现工业化,工业的比重仍在上升,现在已占到40%左右,第三产业也增至40%左右。•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的逐步增大,使得农业在各类国家中,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已只占5%以下;–在发展中国家也仅为17%左右。这一历史性的转变,致使有些人对农业基础地位发生了动摇,认为“农业发展对带动相关产业起飞的意义不大”,主张“把农业放在次要地位”的论调也就有了市场。•维持人类生存前提的食物及其营养物质始终要靠农业来提供。一个国家无论经济如何发达,粮食等农产品仍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人类的生活消费方式和饮食文化无论如何变化,人们“食”的本质却仍不会改变,食物和营养物质的来源说到底毫不例外是依靠农业来提供的。农产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战略物资。•农业是决定和制约社会其它产业的社会基础工程。–农业对于社会其它产业的基础和制约关系,以及其它产业对于农业的基础依存关系,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在各种社会形态的经济结构之中。–农业是为解决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提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工业对于农业的依存关系就体现出来。–发达的农业经济既能保证国内供需平衡,又可以对外换取外汇,平衡对外农产品贸易收支,还可以把农产品当作向国家间进行政治交易的战略武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可以有效地缩小城乡、工农差别,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1.4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容动摇•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是农业剩余劳动。从本源的意义上说,一切丰富多彩、光耀夺目的体现人类进步的社会生活,都是有赖于农业剩余劳动积累增加的基础上形成或转化而来的。•就目前而言,我国有9亿农民,农民收入的近60%来自于农业,同时,农业还担负着为60%以上社会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的任务。•农业的发展和进步,使农业剩余劳动向城市或其他产业转化,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业在社会总产值中比重不断下降的历史趋势与农业生产率持续上升的历史必然是一致的,反哺农业是历史的必然。•农业“通过生物机能的途径把自然物质转化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物质资料”,具有为社会提供食物、有机原料、生物能源、生存环境和休闲场所的的本源功能和根本特征。•摆脱了传统农业的束缚,从而树立“社会大农业”的观念。–强调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广泛而普遍的意义;–强调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功能;–强调要把农业这种既有综合投入和综合产出又有决定和制约其它关系特性的经济活动当作“社会基础工程”来认识。•农业是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畜牧业、林业、渔业、虫业和农村副业等产业的基础产业;–利用生物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对农副产品的精加工业;–农工贸、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一体化产业大系统。1.5树立大农业的观念树立大农业的观念•大农业包括三个组成部门:–农业第一部门:又称农业前部门和农业产前部门,主要是指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包括提供农用机械、农用化肥、农用药品及其他农用生产资料等;–农业第二部门:又称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业产中部门,包括种植农作物,植树造林,饲养农畜家禽等;–农业第三部门:又称农业产后部门,包括广义农产品的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出发,我们都必须清醒认识到: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无从谈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摘自《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公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农业,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战略思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对我们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发展农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加强、支持、保护农业不动摇,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切实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摘自《胡锦涛2004年3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的一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被人类社会发展史证实的一条客观规律。•维持人类生存前提的食物及其营养物质始终要靠农业来提供;•农业是决定和制约社会其它产业的社会基础工程;•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是农业剩余劳动;农业的发展对经济的振兴和社会稳定,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的强盛密切相关。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因此,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二、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将是世界各国发展农业的普遍战略。从根本上来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完成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认真研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途径。1、人口急剧增长,食物需求压力剧增世界人口面临两大主要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多年来,世界人口年均以7800万人的速度递增。1999年10月,全球人口超过了60亿。预计到2054年,全球人口将增至90亿。–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由于穷国与富国发展程度不同,它们之间生活水平、包括健康和教育等在内的人口素质的差距不断扩大,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平衡发展极为不利。人口增长的时间与数量的奇特比例关系,形成了“人口爆炸”,由此而产生了资源危机和粮食危机,从而构成了人类生存危机。2.1人类面临的挑战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0102030405060170019271997三维柱形图1180419741999.10.12亿人年世界人口增长时间增长率史前上万年l%17世纪0.5%20世纪40-70年代接近2%1995-2000年1.3%2000-2005年1.2%2000—2005年世界人口增长地区平均人口增长率发达地区-0.2%欠发达地区1.5%亚洲1.3%非洲为2.2%欧洲0.1%拉丁美洲和加勒比1.4%中美洲1.7%大洋洲1.2%中国0.7%人口增长的时间与数量的奇特比例关系◇史前时期需要好几百万年,古代需要几千年,当代只需要几十年。◇世界人口从5亿倍增到10亿,历时约200年;再倍增到20亿,历时约100年;又倍增到40亿,历时约50年。◇目前,全世界每分钟大约出生259人。•世界总人口增长主要来源于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国家还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过程中,农业生产力还非常低下。•据联合国估计:–1950年至1990年间,发达国家总人口增长了45%,而发展中国家却增长了143%。–1950年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7%,1987年这一比例上升为76%,2025年将上升为84%。–很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粮食的增长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人均食物消费水平在已经很低下的情况下还将呈下降趋势。所以,营养不良、饥荒和食物欠缺仍然是这些国家发展所面临的巨大难题。•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22年,世界人口将倍增到80亿,到下世纪末,世界总人口将达到110~190亿。–世界人口的过快增长导致食物供给不足的威胁的产生,对农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人类生存危机的阴影更加灰暗,迫使世界各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求农业的新出路。2、自然资源退化,生态环境恶化人口的过度增长和人类不合理的行为,造成一系列生态平衡的失调和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已接近临界点。①森林面积锐减。古代四大文明中心的兴起都得益于茂密的森林的滋润和保护,然而,这些文明却又毁灭或严重破坏了养育它的森林。–历史上全球森林面积76亿公顷,由于过度采伐,使全球森林面积每年以1%约20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如果按这种速度计算,再过200年,地球上森林就将完全消失;–森林的减少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加速生物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动植物种质资源急剧减少,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2.1人类面临的挑战②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土壤退化和沙漠化。–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统计,自1945年以来的近50年中,•全球共有2.96亿公顷土地因严重流失而退化;•9.2亿公顷的土地因过度耕作而使地力衰退。–据统计•现在世界年损失土壤量已增加到254亿吨,超过新土壤的年形成量;•全球沙漠化已占陆地面积的1/7,还以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展,46亿公顷的耕地和草场受到沙漠化的威
本文标题: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982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