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陈丽琼)
论文类型:经验总结征文内容: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江门市新会实验小学各个学科评价的思考江门市新会实验小学陈丽琼【内容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确定素质教育目标在学生身上的实现;有利于发现学生特殊的发展领域,充分地实现因材施教;有利于为教师的正确施教提供反馈信息;有利于学校整体工作的优化、促进教育活动朝着素质教育的评价的目标逼近;有利于开展竞争、鼓励各校、学校内各部门或各科组,甚至各门课程办出特色。分析目前江门市新会实验小学的评价面临的问题,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素质教育的育人意识,确立评价的原则,科学构建各学科的评价体系,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的整合,形成了“等级+特长+评语”、“课堂表现+成长记录袋+期末综合考试”、“动口+动手+动脑”、“学生+教师+家长”、“自主+愉快+严谨”的评价操作体系。把评价的多元性、发展性、全面性、整体性、综合性给学生带来乐趣和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不受评价的限制,反而是爱上了评价,更进一步发挥评价作用下的“轻负担”而取得的“高质量”,使他们成为一群不怕考的学生。从而使评价真正获得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教育价值。【关键词】素质教育;评价;发展评价,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它伴随着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自然也离不开评价这一环节。为了判断和衡量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否符合和在多大程度上达到预定的目标,必须对素质教育实施的条件、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素质教育评价既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实施——评价这个循环上的终结性环节,又为下一个循环提供反馈信息,注入新1的动力。因此,研究素质教育的评价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一、素质教育中评价的意义主管基础教育工作的原国家教委柳斌副主任在《四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一文中强调: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人事制度。他说:“教育评价是检验教育过程当中教育方针是否得到贯彻、教育目标是否得到实现的手段,可以说是教育实践的指挥棒。没有有效的、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就很难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也就很难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育事业的社会效益。由于应试教育长期且片面地用考试分数、单纯地用升学率来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形成对基础教育的负导向作用和负激励机制,不改革这种片面评价制度,基础教育就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就不能最终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评价就是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对素质教育实施的条件、过程及其结果作出的价值判断。[2]其具体意义包括五方面。(一)有利于确定素质教育目标在学生身上的实现教育是一种改变受教育者的过程。每个教育界目标、教育方案,都应导致学生的某些变化。学生在一日、一周、一个单元以至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结束时的发展水平,应该不同于这些周期起始时的水平。这种差异,尽管有一些可以归因于个体的成熟、生长和各种经验的影响,但最重要的却是教育的积极成果。素质教育的评价,正是系统地收集证据以确定受教育者实际发展情况,并进而作出更为精细的分析: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哪些方面尚未达到预期的同时也是他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样,教师可以依据这些分析,有效地防止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缺陷的积累。学生则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积极地自我调节,扬长补短,从而保证素质教育目标的圆满实现。(二)有利于发现学生特殊的发展领域,充分地实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要在教育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关键是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准确的把握。素质教育的评价,有利于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素质发展的原有基础、现实水平和发展方向,在坚持统一的教育目标方向的前提下,对不同的学生得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1]周峰,素质教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238页。[2]刘彬,《四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载《人民教育》1997年第6期。2得到最适宜的充分的发展。(三)有利于为教师的正确施教提供反馈信息教育过程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则起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都有赖于教师对教育进程中每个环节、每个方面的了解。而要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掌握反馈信息。教育评价的“诊断功能”,就可以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供各种反馈信息,以便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四)有利于学校整体工作优化,促使教育活动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逼近素质教育的评价不仅包括对教育对象的评价,还包括对教育过程的评价,而且包括对课程、教材、办学条件和学校管理等各种构成因素的评价,只有注重优化条件,才能最终优化结果。正如日本学者桥本重治所说:“指导、学习的结果,每个儿童或整个班级的知识、理解、技能、思维、创造、表达、态度、兴趣等等,有了多大的发展呢?——这都是属于输出部分的评价。然而评价的作用不止这些。它还负有从输入部分——学生的智力、已有的学力、性格、学习适应性、环境、课程等等——来获得信息的作用。”(五)有利于开展友好竞争,鼓励各校、学校内各部门或各科组,甚至各门课程办出特色过去学校工作是纵向比较的多,横向比较的少;学校之间比升学率的多,比全面办学质量的少。这就造成校际间常常出现恶性竞争。学校领导和教师不顾全面办学质量的提高,仅仅盯住升学率不放,结果必然是走进应试教育的提高。通过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变恶性竞争为良性竞争,变单纯的升学率竞争为全面的办学质量竞争,充分调动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扬长补短,发挥优势,形成特色。二、江门市新会实验小学的教育评价面临的问题(一)评价的指导思想仍没有完全转变评价的指导思想仍未从“升学选拔的尺度”上完全转变过来,“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为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而评价”还没有真正成为全体教师的实践活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有相当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都是凭3老经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基本上没有开展教育科研实验的意识和经验。更有少数人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看成是一对矛盾,是互为对立的两种教育模式,非此即彼。认为既然“应试教育”存在种种压抑人性、限制人的发展的弊端,那么,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自由快乐地学习,多搞些文娱、体育、技能活动,玩玩唱唱,笑笑闹闹,不需考试,不需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是对素质教育极大的误解。故此考试成绩一旦落后,一些教师就认为是素质教育惹的祸,或者认为考试是走老路子,制约素质教育的开展。(二)评价受传统考试的制约传统的考试重笔试轻口试;重闭卷轻开卷;重期末轻平时;重知识轻能力;重教师轻学生。这种考试只能换来“高分低能”的畸形人才,何以言之?因为它不科学。第一,这种考试的可靠性不大,以笔试的形式,在单位的时间里进行测验,其内容总是有限的,不能真实反映学生水平。第二,这种考试无形中造成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即不重视平时的训练,。第三,这种考试造成了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不考的就不练。使素质教育难以贯彻落实。(三)评价体系的设计缺乏系统科学评价体系的设计欠缺系统科学,还没有完全适应和满足日益深化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要求。从而压抑了教师和学生的抱负水平,也削弱了学生的发展动机。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三、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的思考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要改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在评价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可以说,考试评价的问题是本轮课程改革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所在。作为一所示范性、实验性的江门市新会实验小学,在课改实验中,应始终把教学评价的改革视为重中之重,在探讨小学各学科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的基本框架,应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评价理念,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的整合,使之有效地引导教师改进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评价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我们在评价中应形成“等级+特长+评语”、“课堂表现+成长记录袋+期末综合考试”、“动口+动手+动脑”、4“学生+教师+家长”、“自主+愉快+严谨”的评价操作体系。(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新育人意识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都是凭老经验、靠磨时间、拼精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基本上没有开展教育科研实验的意识和经验,对在课堂上全面实施素质化研究,教师队伍中出现的怕困难、怕失败、等经验、靠专家、要政策等思想。要改变这种状况,这必须要在教师队伍中树立两大育人意识。一是全新的教育意识,二是全新的课堂教学意识。1.全新的教育意识包括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人才观——由唯有升上重点中学、考上大学才是人才向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普通劳动者便是人才的转变。质量观——由传统考试成绩、升学率为质量评价的唯一标准向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得到健康和谐发展转变。发展观——树立“学生在校学习六年,为他未来六十年”的思想,着眼学生能力培养,着眼未来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求知。2.全新的课堂教学意识包括学生观、教学观、方法观和优质高效观。学生观——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唯老师是从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转变,体现以生为本。教学观——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优教发展;由传授知识到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方法观——由教师“满堂灌”,学生围绕教师问题转向加强学法指导,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使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学习,逐步掌握学习方法,自能吸收新知识的方面转变。优质高效观——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好有效的教学时间,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质量和减轻学生负担当作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二)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在评价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要确立几条基本原则。1.评价的整体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就是在评价时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样化,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就是在评价时做到评价指标多5元化、评价方式民主化、评价机会多次化、评价内容合理化,评价形式多样化,在评价中体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写作知识与操作知识相结合,学习成绩与学习方法相结合,纸笔测试与口头测试相结合,平时检测与期末检测相结合,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教育,教师善于挖掘新教材在检测评价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就是在评价中重视定性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档案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中体现评价对象的互动性、评价内容的多样性、评价过程的动态性。4.特色评价与教学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就是做好各学科一般性的教学评价外,还通过随机写学生个性化评语、评价学生特长和创新性等方式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三)探讨各学科的科学评价体系1.语文科的评价以《课程标准》的教学板块为依据语文科应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板块,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应从五方面考虑。一是充实评价的项目和内容,增加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包括“我会读”、“我会说”、“我会背”,并且占总体评价成绩的20%,使学生重视口语训练,体现语文的全面性和发展性;二是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及时收集学生平日的测查、综合性学习材料等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资料,做好课堂学习表现记录,积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和获得各种学习成果的材料,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同时通过
本文标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陈丽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034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