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古典诗歌单元“爱情诗”教学设计
古典诗歌单元“爱情诗”教学设计广州培英中学卢彦元教授对象:高中一年级课型: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的六首诗歌:《静女》、《氓》、《孔雀东南飞》、《迢迢牵牛星》、《上邪》、《饮马长城窟行》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力。学习古代优秀作品,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因此本课教学遵循感觉、鉴赏、思考、领悟、应用、发现的学习路径,以师生、生生合作的听、诵、读、析、写为基本的活动形式。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诵读课文。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并能够准确表述。3、掌握《诗经》、乐府、民歌诗歌结构和表现手法的特点,对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技巧做出个人评价。4、体味作品展现的爱情情感,形成健康的爱情观。教学重点:1、准确表述作品基本内容。2、能够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技巧。教学难点:用比较法阅读文学作品。教学时数:3课时课前准备:开学之初已布置学生背诵《静女》、《氓》、《迢迢牵牛星》、《上邪》、《饮马长城窟行》、《孔雀东南飞》精彩章节。上课前一周内完成如下的预习作业:1、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2、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扫清文字读音、词义理解的障碍。3、借助辅导资料和《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掌握《诗经》、乐府诗、民古代民歌的基本常识和特点。4、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合作小组,每一个小组约为5—6人。5、各小组自行准备好诵读的音乐背景。6、根据各自的兴趣,就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质疑。教师做好课件,充分准备好教学使用的材料。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春华秋实,是自然规律;少男慕情,少女怀春,是人之常情。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妇孺皆知;一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戏剧,老少同唱。这不,走进高中语文新教材,同学们也会发现这里也有不少的爱情诗!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第2页的目录,说一说第四单元古典诗歌里边有几首是爱情题材的诗歌?(生回答:《静女》、《氓》、《孔雀东南飞》、《迢迢牵牛星》、《上邪》、《饮马长城窟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几首爱情诗。读了它,同学们就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就会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的爱情观,同时也会明白:人生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爱情也不都是甜如蜂蜜,夏花不结秋果,爱情,只有在适宜的季节,适宜的土地,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二、诵读1、听《氓》和《饮马长城窟行》配乐朗读。2、指导诵读。①四言诗的节拍一般是二二,五言诗的节拍有二二一或二一二。②根据诗歌情感基调,注意诵读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3、诵读比赛活动。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或章节诵读。②诵读形式不限,由小组成员讨论后确定下来,可以单人、男女双人、小组等形式,也可以邀请其他小组或全班同学一起参与。③每一个小组派出一名同学但任评委并商定评分标准。④教师评点活动情况三、小结:诗歌的语言不同于其它文学样式的语言,尤其是古典诗歌的语言节奏感特别明显,能够反映作者感情的起伏。郭沫若在论诗的节奏时说:“情绪的进行自有它的一种波状的形式,或者先抑而后扬,或者先扬而后抑,或者抑扬相间,这发出来便成了诗的节奏。”古代诗歌作品风格多样,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也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或慷慨激昂,或哀婉低沉,或轻松活泼,或缠绵悱恻,因此,吟诵时也应该有所区别。用贴近诗歌情感的语音、语调、语速传达出诗歌的情感,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把无声的文字中蕴涵的情感变为有声的可感知情感,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这节课的诵读,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凄婉,也领悟到了诵读对学习古典诗歌特殊意义重要性,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给大家在今后的古典诗歌学习中提供一个的好方法。四、布置作来:①课后再认真诵读6首诗。②概括每首诗的内容大意,品味诗歌形象的异同。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用声音抒唱了爱情的美丽,用耳朵聆听了爱情的凄艳。这一节课,我们用眼睛寻找爱情的光芒,用心灵探索爱情的真谛。二、研读1、这六首诗分别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爱情?请各小组讨论后写出每首诗的的内容大意。讨论归纳后明确:《静女》:诗歌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描绘了“我”见到恋人前后的不同心情。《氓》:诗歌以第一人称“我”(女青年)的口吻描述了一个妇女被丈夫遣弃后,回忆当初恋爱、结婚的经过以及婚后的遭遇,诉说了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孔雀东南飞》:诗歌描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因家长迫害而离别、抗婚、殉情的悲剧故事。《迢迢牵牛星》:诗歌借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现织女星的相思之苦和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上邪》:诗歌描述了一位女子对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饮马长城窟行》:诗歌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对远出未归的丈夫的思念和自己孤凄无依之情。2、比较六首诗歌,它们都有哪些共性?讨论归纳后明确:①没有确切的作者。②主角都是女性。③格律不严格。④都抒唱爱情。3、诗中的女性形象都一样吗?你能说说她们给你的印象吗?是哪些诗句或字词让你有这种印象的?讨论归纳后明确:不一样。“印象”的答案可五彩缤纷,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下面略举一些例子:静女:文雅美丽(静、姝、娈)俏皮活泼(爱而不见)真诚大方(贻我彤管、自牧归荑)氓太太:美丽善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勤劳能干(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对爱情全心投入、专一(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女也不爽)对爱情产生怀疑、哀怨(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刘兰芝:漂亮(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知礼(上堂谢阿母;十六知礼仪)聪明(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勤劳能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对爱情忠贞(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性格倔强刚烈(临走前的打扮及最后的殉情)织女:思念丈夫魂不守舍(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相思的无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上邪》女主角:直率大胆(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对爱情忠贞不渝(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饮马长城窟行》女主角:对丈夫日思夜梦(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孤苦无依(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4、这些女性的爱情或美丽或苦涩,你是如何评价她们对待爱情的态度?从她们身上你又获得什么启示?自由讨论发言,答案不拘。二、小结: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一直是文学的母题之一。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大量爱情题材的作品,今天我们学习的6首诗就是其中的一朵小浪花,这些诗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而美好的情感世界,既有初恋甜蜜的遐想,也有婚姻痛苦的怨恨,既有对执着爱情的礼赞,也有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爱情都有了一定的认识,爱情的成长需要有适宜的季节和土壤,夏花不结秋果,希望每一位同学认真对待自己的情感,在适宜的季节和土壤再播种爱情的种子,这样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否则,带给大家的将是无尽的痛苦。三、布置作业:课后查阅资料,每人收集三首古代爱情题材的诗歌并作点评。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从内容和形象两方面鉴赏了六首诗歌。今天,我们将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更深入的品味诗歌的韵味。二、品读1、请一位同学讲述《诗经》的基本常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2、“赋、比、兴”是古典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请把六首诗中运用了这几种表现手法的诗句找出来并简述其作用。赋: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氓》);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孔雀东南飞》)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上邪》)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迢迢牵牛星》)比: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氓》)。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饮马长城窟城》)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作用:赋能能了的叙述事物,抒写感情;比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现异彩纷呈的物象;兴起到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烘托或渲染环境气氛的作用。三、拓展阅读学生出示收集的诗歌并稍作点评。四、小结五、布置作业设计说明:古代诗歌单元是必修课模块(一)的第四单元,教材所选的诗歌容量大,共有11首诗歌,课时安排又比较紧张,一般都只能安排8或10课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每一首诗都要具体研读是不可能的。语文课标明确了语文的课程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在设计本课时,我特别注意到了对学生人文情感的熏陶,把诗歌单元中同一类型的题材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充分认识到了诗的教化功能,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所谓“兴”,就是说诗能激发人的情感,能兴起人的好善恶恶之心,从而陶冶性灵,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正是处于十五六岁的花季年龄,对爱情开始有了朦胧的意识。因此,我就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诗歌的特点设计了本课例。旨在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必要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爱情观,让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接受其所属社会的文化、规范和价值观的影响,并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情感、态度。
本文标题:古典诗歌单元“爱情诗”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040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