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初中生物课标教材解析
初中生物课标教材解析李红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tel:010-58758358(办)email:lihong@pep.com.cn一、教材编写意图解读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体系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教材特点之一: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知识体系,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新体系1.为什么以生物圈为背景?课标P.3: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提高公民素养的教育)2.关于植物部分的内容现行大纲内容案例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根的结构和功能•叶的结构和功能•茎的结构和功能•花的结构和功能•果实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的类群: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分类)新标准内容案例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绿色开花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绿色植物的一生•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有关植物类群的知识则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和地方教材中加以阐述。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新旧教材体系的变化,反映课程观念的转变:以知识为中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3.关于人体部分的内容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教材知识体系人体生理学、人类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的交织融合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4.关于动物部分的内容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动物部分的知识结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知识内容特点•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简化了一些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围绕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展开教学内容,便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突出人与生物圈。•体现课标中相应的知识目标,突出环节、节肢、鱼、鸟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课标中关于动物类群的要求(p.27)•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脊椎动物类群(如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什么将运动和行为一并安排为第二章•学生已了解运动方式,需要了解运动的结构基础。人体部分未讲运动。•运动是行为的基础。•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与行为有密切联系5.为什么将《健康地生活》单列为一个单元?为什么单列为一个单元•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健康的概念。•用药和急救、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等内容不宜穿插在人体各系统的生理中。6.学习并没有结束•两个主题——总结和展望。•具有开放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现终身学习的理念。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3.倡导探究性学习。1.怎样理解: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1、给每个学生同等的学习机会2、课程内容多样,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3、因材施教4、学习资源的分配均等5、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及时、客观、适度的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但是发展的结果必然是不同的,不要追求整齐划一的结果。2.什么是科学素养?关于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摘自《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学生物科学教育是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教育。教育界普遍认同,科学素养不仅是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的掌握、科学行为与习惯的养成,更重要的是相关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把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一个合格的健全的人,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综合培养(知、能、情),最后落实在人的全面发展上。把人的主体性、自主学习放在了首位。把学校教育看成人的社会化过程,不断地把学习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联系起来。学习与人共处,和谐发展。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知、能、情三方面•有侧重•明确具体•用行为动词表述•教学目标不能僵化,注意其生成性0附录:学习目标的说明各水平的要求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了解水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描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理解水平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知识性目标动词应用水平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模仿水平在具体示范和指导下完成操作。尝试,模仿技能性目标动词独立操作水平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运用,使用经历(感受)水平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体验,参加,参与,交流反应(认同)水平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关注,认同,拒绝情感性目标动词领悟(内化)水平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的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确立,形成,养成案例:七上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表述•少用课标中高水平要求的目标动词,如确立、形成、养成。•尽量不用课标中未列出的目标动词,如培养、提高、发展等。•注意目标的阶段性。每一节课都是有限目标。如“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应改为科学探究的某一环节的能力目标。教学目标设计•知、能、情三方面•有侧重•明确具体•用行为动词表述•教学目标不能僵化,注意其生成性知识教学的重要性•知识与方法是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教学仍需到位,明确各章节知识目标•知识学习应强调基本概念和原理。•应强调理解的质,而不是信息的量。•要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建构知识。•知识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性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能促进知识的学习。3.什么是科学探究?关于科学探究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摘自《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是发现问题。•要创设问题情境。•要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要鼓励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问题应当是科学问题(通过科学探究来回答)•问题应具有探究的价值。•提出问题要用疑问句表述。•提出问题要明确、具体。关于作出假设•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需要做出假设。•有些探究不需要做出假设。做探究实验都要设置对照吗?•析因实验大多需要对照,但也有例外。如孟德尔杂交实验。•判决实验如检测等,可不用对照。如检测细胞中的有机物,证明食物中确定含有能量。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什么是探究性学习?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得出结论的学习方式。探究途径有多种。•探究性学习应当成为惟一的学习方式吗?接受式学习也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只是针对目前学生学习主要立足于被动接受、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的状况,帮助学生逐步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构建一种相对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种相对个性化的、多渠道地获取知识的机会,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这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不同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自主:是学习品质的变化,高品位的学习。•引起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的学习。•对学生的智慧和能力的发展提出挑战。•切入学习过程时,紧密结合并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获得较深层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机会。•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注意不同个体水平和发展的可能,关注弱势群体。应是发展机会的平等,不可能是平等的发展水平。探究:是学习过程的变化。•更强的问题性教育的重要功能是让学生提出问题,不能停留在分析、解决问题。哈佛的重要经验:教出来的学生是不断提出问题的学生。否则,教育失去其价值。•更强的实践性动手、动脑的活动。强调学生动手做,做科学。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不是做给学生看的,而是要学生做的。•更多的参与性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全过程或部分过程。•更好的开放性探究的内容和方法应开放。探究的主要类型•实验型探究•基于测量的探究•逻辑推理性质的探究:资料分析、网络环境学习•技术性设计的探究•大型项目、任务的开放性研究: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跨学科)“探究”最终追求的学习目标•获得理智和情感方面的领悟和体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养成科学精神和态度合作:是学习组织形式的变化。•追求共同学习任务和个人责任的最佳结合,这种结合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变动。•合作学习是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寻找最佳统一。•合作学习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而是作为社会的人在许多方面的锻炼。积极参与、交往,尝试分工合作,尝试民主决策。远远超过对知识的掌握。进入民主社会的演练。最终形成推崇民主、热爱集体的价值观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讨论•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尊重每一个学生•讨论的问题要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挑战性•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甚至辩论。不要各说各的•教师的主导要适度三、有关教学的几个问题课时不够怎么办•把握好重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而不是以教材为依据)•有些内容让学生自学•有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兴趣小组同学课程余时间做,在课上汇报•教研部门可以根据当地情况统筹安排关于评价•强调形成性评价•全面评价•重过程也重结果•实事求是地评价•讲究策略地评价•平等民主地评价•发动学生互评关于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低成本原则。•争取校领导的支持。•利用社区资源。(录像)•调动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建设。•争取家长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多利用网上资源。•注意积累课件和音像资料。•校际联合。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明确的可以达到的目标分为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求全•足够的信息量有些课内容太少,方法花样太多•科学、准确、严禁、鲜活•寻求和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和方式•给学生丰富的、健康的思想营养•要把新的知识组合到已有经验中,形成结构化、网络化知识,如概念图的运用•要对弱势群体以更多的关怀和机会,这是现代文明的标志进一步提高的标准•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重视核心概念科学既是过程也是概念的系列•注重和现实生活的联系STS,身在课堂,心系社会•在讲课、探究、实验中设计形成性评价,并记录在案•既要生动活泼,又要严格要求表现不可少,批评不可缺教学组织(选择教学策略和方式)上的突破1.角色扮演学生社会化过程,不仅仅是有助于学习2.网络媒体环境下的学习反映了今天的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3.引进了竞赛和及时评价的做法强调自我检测、自我感悟教学组织(选择教学策略和方式)上的突破4.把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作为学习化社会的主人,应该在任何时候选择、吸纳新鲜知识。把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延展和扩大了。是否会加重负担:①学生是否感兴趣;②适当注意课外延伸时不一定全员参加,学有余力,成果展示、共享。冲破旧的课堂组织模式,必须有新鲜的方法冒出来。按照学生特点,内容特点和目标要求,创造多种多样、百花齐放的教学模式。教学是个性化的过程。教学策略方式的综合运用,课堂多彩而不乱。单一的、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一)关于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关系到科学教育的质量,继承我国基础
本文标题:初中生物课标教材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066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