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诗歌鉴赏--炼字答案
炼字趣事相传,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这是为什么呢?试想,如果是“八月秋高风怒号”,细柳梅花则不堪一击,只能是败柳残花,如何禁得起“摇”“舞”这样的字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推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炼字题的几类词性;2、了解并掌握炼字题的命题角度及答题技巧。炼字的词性:1、动词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2、形容词3、数词4、虚词5、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试说出该诗的用字精彩之处。“挂”化动为静,赞颂大自然的神奇伟力,“飞”字生动写出瀑布喷涌景象,“落”字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气势。比喻奇特,如“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又自然,新奇又真切。一、炼动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饮酒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里的“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晴景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纷纷蜂却二、炼形容词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强诗词的感染力,表现力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具有双关意义的形容词在写景诗中,可以写景也可以体现人物情感。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郑板桥《咏竹》)诗中只用了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却写尽了竹子萧疏、瘦劲的风姿神韵。三、炼数词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常”字写时间之长,频率之高,由此强化了诗人因遭遇坎坷、长期漂泊而产生的孤苦与悲凉的心境。诗中一个“复”和“又”字把游子那种复杂而细腻的心理活动充分表现出来了。四、炼虚词五、特殊词1、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拟声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表颜色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动词1、生动形象;2、描摹心理能妙传人物心绪;3、描摹情景能让人身临其境。炼字的作用课堂小结形容词1、描摹物态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强诗词的感染力、表现力。3、具有双关意义的形容词:在写景诗中,可以写景也可以体现人物情感。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表颜色的词: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炼字题型的答题技巧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2、诗中的“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直接鉴赏关键词)(找出关键词并鉴赏)(比较鉴赏)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诗眼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答题步骤:析字(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所用的技巧)+述景(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炼字题如何解答?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语法现象以词类活用为主,多数情况形容词用作动词。修辞手法则以比喻、拟人、通感等为主。当然还可能出现化动为静等表达技巧。一般表达式X一字(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或烘托了……的意境氛围)。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提问】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的妙处。例题示范“空”在文中是“形单影只、白白地”的意思,写出了诗中之人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析字析效果述景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提问】第三句中的“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看”字的表达效果。迁移训练一1、看,在诗中指回望。2、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3、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析字述景析效果2012安微卷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迁移训练二参考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辉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2012四川卷子规[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迁移训练三参考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2011天津卷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参考答案:“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迁移训练四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对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迁移训练五绿活用为动词,是“使……变绿”的意思。这使很抽象的色彩顿时化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析字义)“绿”字表现了在春风吹拂下,江南大地的野草由枯到荣的变化过程。仿佛春风一过,江南大地便万物复苏一般。(绘景象)“绿”字更好地写出江南春天时节家乡的美丽景色,诗人借此景表达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表情感)课堂小结炼字题要求品味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本文标题:诗歌鉴赏--炼字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068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