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夹板固定小夹板固定是利用与肢体外形相适合的特制夹板固定治疗骨折。适应症:①最常用于桡骨远端骨折。②适用于肱骨、尺桡骨、胫腓骨骨折。③对关节骨折、关节附近骨折及股骨骨折,多不适宜小夹板固定治疗。禁忌症:①不能按时观察的患者。②开放性骨折(如创面小,经处理后创口已愈合,也可考虑夹板固定治疗)。③皮肤广泛擦伤。④伤肢严重肿胀,末端已有血循环障碍现象者。⑤骨折严重移位,整复对位不佳者。⑥骨折肢体已有神经损伤症状,局部加压可加重神经损伤者。⑦伤肢肥胖、皮下脂肪多,因固定不牢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者。优点:①材料来源广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病人乐意接受。②操作简单,基层医院可以很好地使用。③观察方便,可早期发现对位、对线不良及肢体血运障碍等情况,以便随时调整。④固定范围小,一般不包括骨折部位上、下相邻的关节,有利于早期关节活动,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缺点:①对肌肉丰厚部位(如大腿骨折)、长斜形、易短缩移位的骨折,固定力则显不足。②如使用不当、捆扎过紧及固定时使用的压力垫、分骨垫等,会对肢体造成压迫,出现压疮、骨筋膜室综合症、肢体缺血性坏死等严重后果。③随着肢体消肿,夹板容易松动,造成骨折移位。④早期增加病人复诊次数。[目的和要求](一)掌握小夹板固定的适应症、禁忌症及优缺点。(二)掌握小夹板固定的操作方法。(三)掌握小夹板固定时及固定后的注意事项。[器材](一)夹板的选材:柳木、椴木或杉木等。胶合板类。新型材料聚氯乙烯树脂夹板、杜仲胶夹板及纸基塑料夹板等。(二)夹板的类型:根据伤肢的部位、长度及体型,制成各种不同规格及形状,适合伤肢固定用的小夹板。(三)辅助材料:1.衬垫:多用1~2层棉纸。厚度0.3~0.5cm之间。防止夹板长时间直接固定在肢体上摩擦、刺激、压迫皮肤。2.固定垫:对于移位明显的骨折,可在手法复位后放置固定垫,并用胶布固定。利用加压或杠杆作用维持骨折断端在整复后的良好位置。厚度0.5~1.5cm为宜。制作时可在垫内夹衬一层金属窗纱,以便在X线摄片时确认固定垫的位置是否正确。图小夹板固定垫的使用方法3.布带:3~4条。也常用绷带撕成3~4条。在夹板上缠绕2周后打结,松弛程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0cm为标准。[操作方法]以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固定为例:(一)根据骨折断端的移位情况手法复位,助手对抗牵引。体会整复满意后,由助手双手扶托稳固,维持骨折端位置。在相应部位的皮肤表面,缠绕1~2层棉纸衬垫。如骨折移位明显,也可在手法复位后紧贴皮肤放置固定垫,并用胶布固定,防止移动。(二)放置前、后、内、外侧夹板,再用绷带或布带在夹板上缠绕2周后打结捆扎夹板:先扎骨折中段部位的1条,然后向两端等距离捆扎2~3条;松紧度以适当力能上下移动1cm为宜。所有结应打在一条直线上,美观且便于调整。固定后用三角带托起,悬吊于胸前;或直接用绷带悬吊制动。图Colles’骨折小夹板的固定位置[注意事项](一)夹板固定时的注意事项1.整复后伤肢体位应放正确,由助手扶持稳固。夹板下方衬1~2层棉纸,以免压坏皮肤。2.选择固定垫要求大小合适,放置加压点准确,并用胶布固定,防止移位。3.选用小夹板的型号要合适,且按需要位置放置前、后、内、外侧夹板。4.捆扎布带或绷带的长短及松紧度要适宜。5.捆扎完毕后,应检查伤肢末端的血循环及感觉情况。(二)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1.防止骨折端移位:上肢骨折复位固定后用三角带托起,悬吊于胸前;或直接用绷带悬吊制动。下肢骨折复位固定后在搬运时,一定要给予充分的支托。1~2周内骨折端容易移位,应多次摄片复查。此后,每1~2周摄片复查。桡骨远端骨折的X线复位标准:①掌倾角10~15度。②尺偏角20~25度。③远端关节面短缩不超过1厘米。固定时间,一般上肢6~8周,下肢8~10周。摄片证实骨折愈合满意后,才能去除固定。2.抬高患肢,减轻肿胀:骨折后肢体肿胀,一般在伤后3~7天达到高峰,随即逐渐消肿。肿胀较重时,可采取平卧等措施,尽量让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3.密切观察末梢血运及感觉、运动功能:如发现患肢末端不能自主活动,感觉迟钝或消失,末梢皮肤苍白或发青,皮温较健侧低现象时,说明患肢已出现循环障碍,应立即松解布带、放松夹板,并迅速到医院就诊。4.辨清疼痛的性质:骨折的疼痛局限于骨折部位。血运障碍引起的疼痛表现为整段肢体的搏动性疼痛。骨隆突处或夹板两端的持续性疼痛,要注意局部压疮。对剧烈疼痛病人,应警惕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5.随时调整松紧度:骨折创伤加之复位继发性损伤,在复位后3~4日内肢体肿胀明显,夹板内压力上升,应每日将布带适当放松;随着肿胀的消退,再每日适当收紧布带;但均以能上下移动1cm为宜,并教会患者家属。6.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鼓励患者肢端手指或足趾的活动,骨折部位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及未固定关节的屈伸运动。石膏绷带固定石膏固定已沿用二百余年,至今仍为骨科临床治疗骨折及各种矫形疾患的基本方法之一。医用石膏为白色粉末状的熟石膏,有很强的可塑性。当其遇到水分时,可重新结晶而硬化,利用此特性可以制造骨科病人所需要的石膏模型。即将熟石膏粉与吸水纱布制成石膏绷带,在温水中浸泡后,包绕在需要固定的肢体上,塑形、凝固后,可以达到固定骨折、制动机体、预防和矫正畸形的目的。适应症:1、稳定型骨折复位后;2、脊柱压缩性骨折;3、关节脱位复位后;4、关节扭伤、韧带撕裂及撕脱;5、术后促进愈合及防止病理性骨折,如神经吻合、肌腱移植、韧带缝合、关节融合固定、截骨术、骨移植、关节移植、显微外科、骨髓炎等术后;6、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后;7、矫正或预防畸形。[目的和要求](一)掌握石膏固定的适应症。(二)掌握石膏固定的种类及操作方法。(三)掌握石膏固定后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器材](一)按照石膏形状分为:1.石膏托:将石膏绷带做成6~10层的条状,敷于肢体的一侧,再用纱布绷带包扎使之固定与成型。适用于轻型损伤,或肢体明显肿胀、有血循环障碍危险,或开放性骨折手术后以及各种急性炎症或骨关节手术后等病例。图前臂石膏托2.管形石膏:以石膏托为基础,再用石膏绷带环形缠绕成管状,主要用于需确实固定的患者。图上肢管形石膏3.石膏夹板:将已定型的管形石膏,自相对不需确实固定的一侧全层(一层不留)纵形剖开。主要有于既需确实固定,而又易发生进行性肿胀,并有可能出现血循环障碍的骨折早期病例。(二)按照固定部位分为:1.上臂石膏:分短臂石膏和长臂石膏。2.下肢石膏:分短腿石膏和长腿石膏。3.躯干石膏:石膏背心、石膏围腰、石膏围领、石膏床等。4.特殊类型:①肩人字形石膏:用于肱骨髁上一对肩关节处的损伤及该处的各种疾患;②髋人字形石膏:用于髋关节及股骨干各种伤患。(三)新型石膏:聚氨酯石膏。优点:塑型快、轻便、便于清洗。缺点:造价高。[操作方法](一)操作流程:1.摆放体位:将肢体或躯干置于功能位,或特殊要求的体位,中途不能随意变动2保护骨突部:在骨突部垫棉垫或棉纸。3.浸泡石膏卷:将适量石膏卷(一般不超过3卷)浸泡于35~40℃的温水中,待石膏卷停止冒气泡时,双手持石膏卷两头取出,并向中央轻轻挤压,挤出多余水分。图石膏卷的浸泡法和挤压法4.做石膏条、放置石膏托、固定石膏、捏塑。5.包边、表面整理、修整石膏。6.标记:用红记号笔在石膏外侧写上打石膏的日期及诊断,画出骨折的部位。(二)石膏的切开、开窗及拆除1.切开:肢体肿胀时,为防止血管、神经受压,可将石膏切开。常用石膏剪或石膏刀,剪切时注意勿伤及皮肤。2.开窗:为减压、局部检查或伤口引流、换药、可在石膏上开一窗洞。先用铅笔画出范围,然后用石膏刀沿铅笔线向内侧斜切,边切边将切开的石膏向上拉直至切开,注意防止往石膏内掉石膏渣屑。已开窗的石膏需在洞口用纱布敷料包扎。3.拆除:一般用石膏剪、石膏刀或石膏锯将石膏剖开拆除。操作时注意勿伤及皮肤。[注意事项](一)体位护理1.四肢石膏固定需将患肢抬高,预防或减轻肢体肿胀,并悬空足跟,防止受压。2.下肢石膏注意防止足下垂足外旋。3.髋人字石膏用软枕垫起腰凹,悬空臀部。(二)石膏护理1.促进石膏快干:石膏未干时,勿在石膏上覆盖被毯,冬天可使用支被架;可用电吹风促进石膏快干,夏天保证病室通风即可,冬天可使用烤灯照射,先照射关节部位,防止石膏折断影响复位,注意勿烫伤皮肤。2.保持石膏清洁:防止大、小便及食物,饮料的污染,避免污染物刺激石膏固定部位的皮肤,或造成石膏断裂;小儿患者应告之勿在石膏上乱写乱画;如石膏表面污染了,应立即用毛巾蘸肥皂水或清水擦洗干净,但水分不宜过多,以免石膏软化。3.防止石膏断裂:石膏从初步硬固到表层完全干固需要24~72小时,刚固定石膏者尽量避免搬动;石膏未干时,要用手掌平托石膏固定的肢体,不可用手指抓捏,防止留下凹陷或影响石膏的塑型;石膏干固后有脆性,翻身时应采用滚动法,勿对关节处施成角应力,防止关节部位折断。(三)皮肤护理1.注意石膏固定肢体的保暖,防止冻伤。2.每日2~3次按磨石膏边缘及受压部位的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可用手指蘸少许酒精或肥皂水按摩,增加润滑度。3.保持石膏末端暴露的手指(足趾)、指(趾)甲清洁,便于观察。4.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更换体位,并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无碎屑,预防骨突部发生压疮。5.石膏内出现瘙痒时,应禁止患者用筷子或毛衣针之类的硬物搔抓,以免损伤皮肤,继发感染,可用75%酒精棉签擦拭皮肤边缘止痒。6.拆除石膏后,石膏下的皮肤一般在一层黄褐色的痂皮或死皮、油脂等,其下的新生皮肤较敏感,告诉患者不要搔抓,可涂抹润肤霜保护皮肤。(四)石膏内出血的观察1.石膏内伤口出血时,血迹可透到石膏表面,为了明确出血是否继续,可用铅笔勾画出血迹的边界,并注明时间。如发现血迹边界短时间内不断扩大,则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工程师给予处理。2.石膏内伤口出血较多或有严重渗血者,血液可能不渗到石膏表面,而沿着石膏内壁往低处流。因此观察时,不能只检查石膏表面,还要掀开被子,查看石膏边缘外面血液可能流到之处。(五)并发症的观察1.血循环障碍:由于石膏的固定,肿胀的肢体受压可发生血循环障碍,尤其是管形石膏,所以要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如发现肢端苍白、皮温降低、发绀等,应及时报告医师妥善处理,必要时将石膏切开减压。可利用体位垫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面20cm),促进静脉及淋巴回流,减轻肢体肿胀。2.缺血性挛缩:又名Volkmann’sContracture,多发生于前臂豚小腿,是由于动脉血流受阻时间过长,导致缺血性坏死,早期症状表现为疼痛(pain)、苍白(pallor)、脉搏减弱或消失(pulselessnesss)、麻痹(paralysis),其英文字首均为P,故常用4P表示。3.神经压迫:如患肢疼痛、麻木、感觉减退、指(趾)不能自主活动,但血运上好,表明神经受压,应及时报告医师妥善处理,在受压部位开窗减压或更换石膏。4.压疮:压疮早期征象表现为局部持续性疼痛,必要时应开窗检查,不要轻易使用止痛药,否则会造成皮肤溃疡甚至坏死。应加强对石膏边缘及骨突部位皮肤的观察,注意有无红肿、摩擦伤等早期压疮症状。另外还可利用嗅觉进行观察,在伤口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如石膏内有异味,提示石膏内有压疮,已形成溃疡,组织发生坏死,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5.石膏综合征:躯干包扎石膏后,发生以急性胃扩张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生理改变称为石膏综合征。为此,应注意:包括时胸腹部不宜过紧,应在腹部开一石膏窗或留出一定的空间;嘱患者不要进食过饱,食用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逐步适应石膏的包裹;观察患者进食后的情况,如发生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面色苍白、出冷、血压下降等症状,应考虑发生了急性胃扩张,应立即剖开石膏,给予胃肠减压和补液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六)饮食护理1.增加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防止应活动减少而引起便秘。2.躯干固定石膏的患者应少食易产气食物,避免腹胀。(七)功能锻炼1.鼓励患者活动石膏近端及远端的关节,防止关节僵直、促进血液循环,如臂部石膏固定者可活动肩关节及指间关节。2.指导患者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锻炼肌力的同时
本文标题:骨折固定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094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