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乌市第五十中学陈思思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三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二、说学生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除法的知识,但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已经听说过“平均分”,甚至对平均分还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掌握“平均分”。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四、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五、说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1、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2、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究和难知识规律,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中的过程中发展思维。3、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4、练习法:通过多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六、说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安排以下教学过程(一)尝试“平均分”这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老师这有8颗糖,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几颗?“平均分”是怎样分呢?请同学到黑板前分。通过学生尝试分,让学生知道“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二)揭示课题像上边那样,把糖平均分成几份,像这样的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计算,今天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三)认识除号1、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每一种运算都有运算符号,除法也一样,它的运算符号叫做除号。2、先让学生试着说除号是怎样写的,再教师讲解除号是这样写的:中间写一横,上面一个小圆点,下面一个小圆点。注意上下两点要对齐。3、教师示范,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写两个除号,一定要注意上下两个点要对齐。(四)列式计算及讲解意义此环节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我采用了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把8颗糖平均分给4个同学,求每人分几颗,要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⑴我们把几颗糖平均分?“8”是被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⑵平均分给4个同学,“4”写在除号后面。⑶每人分得几颗?就等于2。⑷这个算式怎么读呢?让学生试着读。⑸“8÷4=2”表示什么?通过学生自己分实物的演示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的写法,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基础;通过让学生试着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能正确地读出除法算式;通过说意义,不仅让学生明确除法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尝试练习。⑴填空:15÷3=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18÷6=3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2)看算式说出意义。6÷2=312÷2=612÷4=320÷4=5(3)完成教材13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1、2题“认识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实践经验。教学时,由分物品的具体情景引入“平均分”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摆摆、分分、看看、圈圈等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就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除法,就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3、小结。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4、质疑。《小学数学课标》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哪些弄不明白的问题”,接着教师及时解答或请同学帮助解答。(五)巩固练习众所周知,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课我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1、读出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8÷2=10÷5=12÷3=此题的练习,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新知的理解和掌握。2、在下面算式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1)把15个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15÷3=(2)把15个梨,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个?()÷()=(此题的练习,以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3、根据题目说出算式。(1)把18棵树苗,平均捆成3捆,每捆有几棵?(2)小冬把6只兔子,平均关在3个笼子里,每个笼子关几只?(3)妈妈买来10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分几个?讨论:为什么列式是“10÷2”,“2”是从哪里来的。(六)课堂总结同学们都学得很好,我们对除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并预告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做到了承先启后。《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乌市第五十中学陈思思
本文标题:《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09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