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张爱玲小说中男性形象分析din
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张爱玲小说中男性形象分析学生姓名徐亚婷学号20124998学院政法学院专业汉语言1班指导教师2014年12月张爱玲小说中男性形象分析以范柳原、长白、沈世钧为例分析摘要:张爱玲曾感叹到:“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作为生活在四、五十年代的中国男权社会的女作家,与当时众多关注社会政治的作者不同,张爱玲在小说中更偏好以其敏感犀利的笔触来“写男女间的小事情”,而那些关乎风花雪月柴米油盐的故事对人性却有异常刻毒的拷问。她以独特的视角,力求对人物作真实、精细的刻绘,在她的小说世界里,她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形形色色的市井男女,勾绘出一幅幅旧中国市井生活的风情画。在她笔下的那个混乱得支离破碎又光怪陆离的乱世里,连男人也被剥去了传统披上的冠冕堂皇的外衣,从里向外地做一回透视。她冷静地站在人性的层面,对传统男性形象进行颠覆。关键词:男性、人性、爱情、亲情、自身观照一.行走在新旧之间的都市男人形象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塑造了一个风流自持的富商之子范柳原,一场不负责任的海外之恋有了他的存在。他在英国长大,自小就深受西方文明的熏陶,父亲故世以后,他远涉重洋赶回来继承家产,可却有种种棘手之处。因母亲是华侨交际花,族人对他都抱敌视态度,使庶出的他根本成不了家族的正式继承人。“他孤身流落英伦,很吃过一些苦,然后方才获得了继承权。”“他年纪轻轻的时候,受了些刺激,渐渐的就往放浪的一条路上走,嫖赌吃喝,样样都来,独独无意于家庭幸福。”作为洋场社会的花花公子和风月高手,他秉着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享乐至上。他的洋装里包裹着的是陈旧灵魂,虽然是新派人物,可是他的内心深处依然笼罩着荒凉。他颓废的生活方式下隐藏的是脆弱的生命和感情,还有朝不保夕的恐慌。他事业成功,心思缜密,工于心计,游戏于情感与女人之间,但是对女人存有戒心。这样一个男子,却又偏偏看上了流苏。表面上毫不在意,漫不经心,却是处心积虑地玩着各种手段,想让对方上钩,而自己又不受到损害。而作为小说女主角的白流苏,一个旧时代女子,不堪丈夫暴力,离婚住回娘家,面临的社会舆论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再加上同一屋檐下家人因时间愈久厌弃愈深的寒言冷语、指桑骂槐却是装聋作哑也是无法回避的。因此,痛楚里又多了怨恨,绝望中又有了对自身前路的探寻。她在长居娘家的七八年里,终日被“破落户”兄嫂冷嘲热讽。而范柳原因为母亲出身低微,被族人敌视。两个旧家庭的弃儿,茫然中抓住了对方,犹如攀住了救命稻草。与流苏相同的命运,使范柳原觉得“在她身上,他感觉到了那种非常熟悉的没有根的凄凉和惶恐”。范柳原是真正懂流苏的,他曾多次提到流苏是“一个真正的中国女人”,她的“特长是低头”,他看出了流苏身上具有的中国传统女性的特质。他有自己的私心,他希冀从这位具有传统风韵的“真正的中国女人”身上找到自我。可是他又无意于担负起丈夫的责任。相逢于乱世,他们在互相吸引、挑逗,在进行一场恋爱的智斗,当然不乏情感的真心,在浅水湾一边山的高墙下,范柳原对流苏说:“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塌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范柳原可以一纸电报就把上海的白流苏招来,使她做自己的情妇。可是他也有拿不稳的事情,那就是“不期而至”的战争。战争使他们的爱情定格在这一瞬,倾城最终成全了他们的姻缘,“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一波三折的情节终于尘埃落定,白流苏也终于遂了愿。可是,当他们用结婚证书将这爱情固定下来后,也许这爱情会又浸入尘世,并且爬满了虱子。二.畸形母子关系下成长起来的心理低能儿形象“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从一个曾有青春温情回忆的曹大姑娘变成了阴鸷、凶狠、残酷,近乎心理变态的姜老太太。她曾经有过的纯真与快乐随着一身嫁入姜家的“卖身契”而终结,沉重的黄金枷压得她心理畸形,她担心受怕,总觉得有人惦记着她的财产,她唯一可放心的就是儿子姜长白。但是,她无法容忍儿女的生命乐趣,儿女的幸福,在她眼里全变成了对她自己的嘲笑,她嫉妒所有人的和睦婚姻,包括亲生儿女的,她亲手扼杀儿女的爱情和家庭。在缺失男性家长的家庭中,曹七巧建构了独特的家长秩序。儿子姜长白是个弱者,他的精神如同他父亲的肉体,患了骨痨病,整天躺着,难得坐起来时脊梁骨直溜下去,死活也坐不住。长白没有好好上过学校,很早就有打小牌、跑票房的少爷恶习。一年一年,他在外面赌钱、捧女戏子,跟着三叔季泽逛窑子,母亲七巧给他娶了一房媳妇。但是,七巧又无法忍受有另外的女人来分享她的儿子,于是,她借着要儿子孝顺自己的名义,让儿子给自己烧烟泡,想借此控制住儿子,这个唯一一个不想着她的钱财的男人,但是长白成了婚就不同了,连这半个人都要失去了,七巧不惜采用卑劣的手段拆开长白夫妻,离间他们的感情,也要保住这半个男人,她诱引长白抽鸦片烟,为儿子纳妾,拉着儿子聊黄段子,想尽办法对儿媳妇进行言语和精神上的刺激,两个儿媳妇都结婚不久病死的病死,自杀的自杀,其实说到底都是被婆婆和丈夫折磨死的。面对母亲的变态心理,长白没有反抗,只是承受,甚至成为母亲的帮凶。他没有正常人的思维判断,或者说他可能没有意识到在母亲变态凶狠的心理影响下,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也有了某种程度的变异。他没有上进心,吃喝嫖赌,麻木不仁,一味迎合母亲,甚至将自己的秘密出卖给母亲,间接地逼死了两个老婆,他患上了精神上的“痨病”,最终他和母亲合力将自己的家庭拆散,再也不敢续娶妻子,只好常常去花街柳巷走动,彻底沉沦。三.真诚善良软弱的知识分子形象在《半生缘》里,沈世钧不可避免的成为“软弱的人”。正因为他的软弱在一定程度上使自己也使周围的人陷到悲剧之中。沈世钧生在南京的封建大家庭,他在上海一家工厂里做实习工程师。小人物的生存背景注定了他性格上的某些片面性和软弱性,因而故事内容多为近乎本能的生命状态,平常琐碎的生活实录。他腼腆又胆小,软弱,多疑,不自信沈世钧的多疑来源于他的不自信,同时他的多疑又使他更加的不自信,多疑和不自信这两者不断的恶性循环交叉着:“世钧当然是快乐的,但是经过一上午的反复思索,他的自信心渐渐消失了,他懊悔刚才没有能够把话说得明白一点,可以得到一个比较明白的答复。他一直总以为曼桢跟他很好,但是她对他表示好感的地方,现在一样一样想起来,都觉得不足为凭,或者是出于友谊,或者仅仅是她的天真。”原本一件很明了的事,他却要在那边“反复思索”,结果越思索越不对劲,就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他自己也讲出了:“我承认我这种自卑心理也是我的一个缺点,我的缺点实在太多了,好处可是一点也没有。”多疑和不自信直接使他动不动就胡乱猜忌:他猜想自己会错意错解了曼桢的友情,甚至到后来猜想曼桢移情豫瑾,嫁给豫瑾。作为“软弱的凡人”,沈世钧虽然有着软弱,多疑,不自信等缺点,但是他身上又有那个年代青年知识分子身上可贵的真诚与善良,也正是他的善良与真诚才使他深深地吸引住曼桢。可是他又是脆弱的,无助的,不管内心挣扎多苦,都得投降于现实,别无他法。在感情上,他不但是受害者也是牺牲者,他完全是因为各种误会和不巧而放弃曼桢。因为他的软弱,所以才轻易放弃了继续寻找曼桢的决心,而又那么快地与别人结了婚。他与曼桢的爱情,哪怕是要终结,也一定要亲自见面说明白才行的。如果他稍想一想,就应该发现在他找不到曼桢的那段时间,一定是有事情发生了。可惜他没有。最终,他娶了一个自己不爱的没有感觉的老婆,生了孩子,庸庸碌碌过完一生。作者借曼桢之口对世钧喊出了:“一个人在社会上做人,有时候不能不拿点勇气出来。”四.张爱玲自身经历对其小说中男性形象塑造的影响张爱玲出身名门,有着显赫家世,祖父张佩伦是清末大臣,任李鸿章的幕僚,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张爱玲出生时,家道已经衰落,父亲是封建遗少、吃喝嫖赌,游手好闲,母亲却是一个受西方新思潮影响的新女性,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便离婚,后遇继母给了她很大的伤害,甚至怂恿父亲暴打她,关了她很长时间的紧闭,最终使她选择了逃离那个灰扑扑阴沉沉的家。“乱世中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正的家”张子静曾说:“我姐姐的小说,是她宣泄这种苦闷的一种方式。通过宣泄,赤裸裸揭露没落豪门的封建生活,怎样残酷的扭曲人性、自相残杀,对此她作了毫不留情的严厉批判。她的小说人物,可说俯拾即来,和现实人物的距离只有半步之遥。在她生活周边的知情者,一看她的小说,就知道她写的是哪一家的哪一个人。”《花凋》中的郑先生就是以张爱玲的舅舅黄定柱为模特的。而《金锁记》则是以李鸿章次子李经述一家的生活为背景的。张爱玲在母亲和姑姑的影响和帮助下,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因此,在她的小说创作中,作家的视角不再是男权中心,而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关注社会,描摹世间百态。因此女性成为张爱玲小说中创作的主题,在对男性的塑造上,她采用了弱化甚至病态化的写作手法。“如果我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惘惘的威胁。”早年的失落于家庭,又与家庭一起失落于时代及战时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失落感三者相结合,形成了作者深深的悲剧意识。这形成了张爱玲复杂的心灵,决定了作者对人性的悲观,对历史的悲观,对现实的悲观,从而形成了她独特的悲情的艺术审美感和创作观。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使得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是让人失望甚至是绝望的。参考文献:[1]张爱玲1992年《倾城之恋》安徽文艺出版社,[2]张爱玲2009年《金锁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3]林云霞2011年《假如人生可以轻轻揉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5]闫红《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天津教育出版社,[6]张子静2009年《我的姐姐张爱玲》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宋家宏2000年《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花城出版社。
本文标题:张爱玲小说中男性形象分析din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12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