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郝庄学区校本教研制度一、校本教研基本理念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校本教研着重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加强成果推广,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校长要总负责,教务处、政教处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全程培训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三、校本研究的四级机构及其职责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管理与指导小组。建立“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构成的教学研究组织,实施校本教研具体制度一是决策、管理、指导层,特指校本教研管理与指导小组和相关中层机构(教务处),其工作要求如下:1、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组织、发动全体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2、带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参与校本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校长、分管副校长、相关处室正副主任要坚持深入课堂听课、了解课堂教学一线情况,坚持参加学科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活动。3、切实组织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包括新教师上岗培训活动;班主任工作研讨活动;教师理念培训活动;学科业务学习研讨活动;专家专题讲座活动;外出参观学习交流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活动;观摩课、研讨课交流活动;经验总结、论文展览交流活动等。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各级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教师集体学习培训工作和教师个人自我学习培训工作。4、根据新课程改革与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教科研课题。搞好已立项的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5、及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及时安排和总结校本教研工作情况,开展校内、校际之间的教研工作交流活动。6、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教研室(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等组织机构的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7、保证教学研究人员、经费落实到位。8、建立并确保落实促进校本教研制度的教师考评机制。包括研讨课活动先进集体的考评;校内优秀论文评选、优秀课件评选、优秀课题成果评选、优秀教研组评选等。二是分学段分学科交流研讨层,特指初中分学科教研组,其工作要求如下: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教务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开展本学科校本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1、组织教师学习、钻研本学科课程标准,把握教材体系,把握重点、难点,明确本学科教学的目标,制定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2、认真落实常规教学过程的各个基本环节,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活动的规范化管理。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确定研究的专题;有计划地开展交流活动;组织开展教学研究课、展示课等,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4、升华“三步N环”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5、教研组活动要有出勤和活动记录。大型的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要写出总结材料,形成校本教研专题案例。6、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快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7、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每学期要向学校提交一定数量的经验论文或教学改革实验报告。8、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期中要协助教务处检查落实情况,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汇报工作,向本组教师通报工作情况;期末要做好本组的工作总结。三是分年级分学科交流研讨层,特指分学科的备课组。其工作要求如下:备课组长要在教务处的领导和教研组长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开展本年级学科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和教法,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2、组织制定并实施年级学科教学进度计划,确定教研专题,上报教研组和教研室。3、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究:⑴单元、章、节、课时的目的和要求;⑵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⑶作业或练习;⑷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⑸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4、组织指导教师观课、评课等活动。5、做好学科的复习和质量分析工作。6、积极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以专题研讨促进良好教研气氛的形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个人行动层,特指教师个人,其工作要求如下: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担者和受益者。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1、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2、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的教学计划。3、每位教师认真完成备课组交给自己的备课任务,在教研组、备课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4、积极参加观课、说课、评课活动,每期至少写2个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观(听)20节课。5、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每年读一本与教育教学理论有关的书,撰写一篇教学论文,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积极参加每一次集中式教研活动。6、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四、校本教研主要形式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校本培训、课题带动、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为基本形式,并通过教学示范课、公开课、说课、听课、评课、教学技能展示、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评选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专业引领。(1)理论学习制度引导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课程理论等,不断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和理论素养,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有:“自主学习”模式、“专题学习”模式、“集中培训”模式、“走出请进”模式、“示范教学”模式等。(2)走出去、请进来每学期派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取经,回校后向全校汇报收获体会。同时聘请各方面专家深入到基层学校,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的基础上实施培训和教研指导。2、同伴互助。(1)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研活动务实有效地开展。教研组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共同承担课题研究、“青蓝工程”活动等等,促进教师与同伴对话、协作,形成一个民主、开放、合作的教师集体。各教研组要制定好教研计划,并做好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和教研总结,做到要有“中心议题”和“中心发言”,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声音、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实现教研活动的“自觉”、“务实”“高效”,逐步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以促进教研组的良性发展。听课评课。(2)集体备课制度1、分年级分学科成立备课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2、每周每组安排一名教师主备,负责起草一周的备课教案。3、在教研组例会上,分备课组对教案进行研讨、修正。4、年级组教师原则上按集体备课的教案上课,但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案,应根据教师水平及学生的学情作适当调整。5、第二周集体备课时,能对上周上课的情况进行反思,并及时修改教案。(3)相互听课评课制度。每学期每个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同行进行评课。然后推出全校公开课,互相学习。3、自我反思:(1)对教师个人,学校采取“课前反思,从设计入手;课中反思,从学生入手;课后反思,从问题入手”等多种形式,要求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成果。1、每节课课后必须在备课本的后面写教学后记,及时反思教学效果和教学得失。2、每一次听课或学习后,及时主动与他人交流。3、每一次考试后,要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和教学反馈。4、每学期写一篇教学心得或论文,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2)对学科、年级普遍存在的问题,建立学情、教情调研及其专题研讨制度教研组(备课组)要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研究专题,深入探讨,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学校教科室要切实加强对本校各级立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努力做到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的统一,避免“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4、建立校本信息网络教研平台。配合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科研,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信息网上获取信息资源,使互联网成为学校教师培训和教科研的资源平台。其一,建立校本教研资源库。学校除了加强对教案学案、教学实录、教学课件、教学故事、教学叙事和教学设计等过程性研究成果的记录和收集外,还鼓励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中,尽情展示自己的特点,并尽量把有关材料收集入库,供教师随时阅览和查阅。其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为教师的培训提供了比较丰富的信息资源,要求教师能够快速获取和有效利用各类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如丰富的教育改革文献资源,学科相关的参考资料、教案范例、学生电子作品范例等等。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教学资料、下载资讯、制作课件等。鼓励教师借览、使用录像带、VCD光盘、教学软件等资料,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室等电化教学设施,使广大教师能在本学科教学中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5、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为了加强课题研究,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重视行动研究、常态研究、应用性研究,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使课题研究进入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带动学校教科研向全面、纵深发展。要求1、每一位教师要求参与相关课题研究。2、每一个课题必须规范,有课题申请的方案,逐级申报立项。3、一个课题应该立足教学实际,注重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反对做大而空的课题研究。4、课题研究必须按计划开展工作,定期反思,定期汇报,定期总结,确保按期完成。5、课题研究要注意资料的收集整理,按要求做好验收准备工作。6、课题研究要及时做好成果推广工作。五、校本教研活动要求(一)校本教研活动设计要求1、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宽松的校本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问的交流与合作研究。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3、力争得到专业人员的有力支持与指导,专业人员可以是院校的研究人员、教育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员、有丰富研究经验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4、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定期组织不同教研组或课题组分别交流。(二)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要求1、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制订好详细的活动计划、做好周密的安排、按计划组织活动,做到准备充分、效率高。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做好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并作好活动总结。3、由教研组或课题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由负责人及时向教务处或教科室汇报或汇总活动情况,教务处或教科室组织的由负责人及时向校长室汇报或汇总活动情况。4、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整理好过程记录与活动总结,建立并保管好各级管理主体的校本教研档案。5、校本教研活动的参与者要积极参加相应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配合管理主体顺利进行教学研究,以主人翁的态度搞好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素质六、校本教研督促和奖惩办法1、检查各教研组教研记录。2、检查教师备课笔记、听课笔记。3、收集评比教师教研心得、论文。4、举行教师优质课、说课比赛等活动。5、检查督
本文标题:2017教研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07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