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班角色游戏案例记录
中班角色游戏案例记录区角活动观察记录班级:中3班区角名称:娃娃家观察对象:西西、佳佳游戏主题:饮品屋背景:在之前的游戏中,我观察到随着孩子们的游戏主题的展开,他们的游戏情节开始复杂起来,游戏经验也得到了不断积累。孩子们的交往也摆脱了对现有游戏玩具的依赖,开始与同伴进行言语的交流。他们游戏角色越来越逼真,游戏行为也形象具体起来。其次在每次游戏前孩子们也从原先争抢角色到开始互相讨论、协商各自的角色,如孩子们会表示以换班的办法轮流担任角色,或是角色谦让给没做过的一方来做。他们绝大多数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浓厚兴趣,能主动地投入,并能按事先商讨好的角色的任务去游戏,有时还会创造性地发展一些。随着角色间交往的增多,孩子们产生了对于货币的需要,于是投入了货币及消费卡等游戏材料。游戏实录:西西今天是娃娃家的爸爸,爸爸发现“饮品屋”推出了新品种的饮料,于是兴致勃勃地从ATM机里取了钱打算去购买。佳佳(饮品屋服务员)在听到服务铃后非常有礼貌地说:“你好!请问你需要买什么呀?”西西:“我想要这种新口味的柠檬果汁。”佳佳:“你要买几杯呢?”西西:“我要买2杯”佳佳忙活了一阵之后将“新鲜”的柠檬果汁递给西西,西西马上问道“多少钱呢?”佳佳犹豫了下回答:“20块!”西西一听急了:“怎么那么贵的啦!不行!”一张小脸一下子涨得通红。“行的,我说20块就是20块,我今天是餐厅的服务员。”佳佳一本正经地回答说。“不行不行,太贵了!”“行的,就是20块。”……“你个臭佳佳……”……孩子间开始出现了相互抱怨的非角色的语言。措施:教师以顾客身份介入游戏,“我也想买这种饮料,可以吗?”“可以,请问你要几杯呢?”服务员佳佳不再理会之前的顾客,来招待新顾客。“我也要2杯,和刚才那位顾客一样。请问需要多少钱呢?”“嗯……6块钱。”服务员思考了下回答。“6元就可以了吗?可是我刚才好像听到那位顾客和我买了一样的东西,要20元呢!为什么呀?是不是他的东西比我的好呀?”教师问。服务员佳佳马上解释说:“不是的不是的,是因为刚才涨价了。”教师很意外服务员给出的答案:“怎么会突然涨价的呢?”服务员有点语塞地说:“嗯……就是因为……那个……东西都贵了。”看来服务员是理由充分,教师便开始与西西爸爸沟通,“爸爸,你这个饮料是买给谁喝的呀?”爸爸急忙说:“我是买给我娃娃家的宝宝喝得,还有妈妈一杯。”“真是位关心家人的好爸爸。”老师努力调整西西的心情,“那么你有没有把你买饮料的理由告诉服务员呢?说不定他会愿意给你便宜一点。”西西显然认同了老师的说法,马上迎到服务员面前说:“我是买给我娃娃家的宝宝喝的,快过新年了,我想作为新年礼物送给他们的,你可以便宜一点吗?”服务员看看爸爸,再看看老师,略有不情愿地说:“好吧,就给你便宜一点吧,8块!”这时西西爸爸脸上露出了笑容,马上付钱买了东西走了。分析:中班孩子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钱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物品的价值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所以就会产生案例中这样的情况,有时幼儿往往会把一样东西的价钱定得很高。而两个孩子的分歧也恰恰说明了,他们对于同一件物品价值的判断是不同的,这正是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比较特殊的一点是,这两个男孩子都是班级里认知语言方面发展的比较好的孩子,平时两个人会为了证明谁比谁更强而有些针锋相对,佳佳开出高价格也有这其中的因素。顾客与服务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出现问题之后,孩子们开始脱离自己的角色,出现非角色的语言和行为。这正是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之一,角色意识还不是最稳固,遇到困难情境时可能就会脱离角色。所以教师选择在这个时机介入游戏,并引导孩子重新回到角色中,并以自己的角色身份解决问题。反思:游戏当下的矛盾是解决了,但是其中的服务员最终还是感到有些不满的,可能他并没有完全认同这样的解决方法。教师在游戏的交流分享中可以再来解决,利用集体的经验先来判断“20元是否贵了?”如果孩子们都觉得是合理的那么就没有去解决的必要,应该反过来做爸爸的工作。而如果集体的经验都认为“20元贵了”那么用大家的经验来说服服务员来的更有效。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尊重幼儿的经验,不将孩子禁锢在成人的思想之中,认同他们的认知水平,让他们有了经验之后再向前推进。
本文标题:中班角色游戏案例记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14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