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7课新文化运动的勃兴上课时间:2012年10月22日上午第二节(8:35—9:15)上课地点:志远楼102室高三(2)班执教者: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张炎林[教学立意]20世纪初,鉴于辛亥革命之后徒有共和之名的社会现实,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以输入民主和科学理念,建立现代社会为目标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发生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呈现百家争鸣、多元并存的特征,展现了知识分子群体对民主自由的执著追求和文化救国的责任担当。[教学目标]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发展的概况;学习从创新意义的视角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感悟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对民族未来敢于担当的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勃兴的概况难点:新文化运动的不朽意义[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采用多媒体辅助技术,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图片史料、文献史料等。[教学过程]环节1:出示1916年方生绘制的一幅有关袁世凯称帝的政治漫画。问题:漫画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折射出当时中国社会怎样的情形?设计意图:以直观而富有情趣的漫画引发兴趣,激活旧知,并思考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政治现实,进而点出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环节2:讲述蔡元培改造老北大的故事,出示蔡元培办学思想的史料,问题:材料反映了蔡元培的什么办学宗旨?设计意图:理解蔡元培时期的北大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感悟蔡元培追求学术自由的精神。环节3:讲述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故事。设计意图:认识陈独秀通过《新青年》为阵地发动新文化运动。环节4:出示胡适对“民主”与“科学”内涵的诠释,并讲述胡适践行民主与科学精神的故事两则。设计意图:用鲜活事例对民主和科学精神作出阐释,明了新文化运动的创新意义。过渡: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赋予了民主与科学新的意义,但是,新思想要为广大民众所2012年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课教案(中学历史)接受,必须借助有力的传播工具,于是白话文运动兴起。环节5:讲述文学革命的相关史实。设计意图:了解文学革命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环节6:出示陈独秀有关孔教的评论。问题:陈独秀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持何种态度?为什么会持这种态度?设计意图: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过渡:对传统文化的激烈批判引发了部分对传统文化怀有感情的知识分子的不满,他们与陈独秀、胡适等展开论战,于是出现中西文化的论战。环节7:出示东方文化派代表人物杜亚泉与陈独秀的一组辩论材料。问题:他们的主要分歧在哪里?关注的焦点问题是什么?设计意图:了解新文化时期有关中西文化论战的基本问题,进而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多元思想交锋的运动。环节8:出示沈嘉蔚油画《北大钟声》,介绍油画创作背景。重点介绍辜鸿铭和梁漱溟,一为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一为新儒家的代表人物。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多元文化争鸣、交锋的运动。环节9:讲述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设计意图: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新文化运动的深入。环节10:小结。设计意图:总结核心内容,升华主题。[资料附录]1.“对于各家之学说,以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选集》2.“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习惯性行为。科学是一种思想和知识的法则。科学和民主都牵涉一种心理状态和一种行为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胡适口述自传》3.“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比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文章选编》4.“统整吾固有之文明,其本有系统者则明之,其间有错出者则修正之。一方面尽力输入西洋学说,使其融于吾国固有文明之中。”——杜亚泉《迷乱的现代人心》5.“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两者根本相违,绝无折中之余地。”——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6.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者你来超拔他哩。——梁启超《欧游心影录》7.我要对你们说:不要上他们的当!……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本文标题:新文化运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17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