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聋儿语言康复训练过程(综合)
1聋儿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之我见聋儿语言康复是一门集耳科学、听力学、电声学、心理学、语言病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聋儿的听力语言康复更显现出交叉学科的特点,同时也有了更加科学的依据。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内容是: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练。由于聋儿和听力正常儿童形成发展语言的条件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正常儿童可以通过自然途径学习语言,而聋儿只有通过特殊的训练才能形成完整的语言。要改变聋儿因听力障碍带来的语言障碍,就要对聋儿进行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练,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是聋儿康复的特点。聋儿通过这三项基本训练,学会聆听,辨别周围的声音,辨别语音;学会发音的方法和技巧,发出响亮清晰的语音,学会理解语言,并用语言表达。聋儿听觉和语言的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是耳聋发生的时间,耳聋发生的年龄越小,对语言的形成影响越大;二是耳聋的程度,听力损失的程度越重,语言障碍越突出;三是语言环境,康复教育,康复方法都能影响聋儿语言的形成发展。聋儿的早期干预要抓好“三早”,即早发现;早植入人工耳蜗或者佩戴助听器;早进行科学系统的听力语言康复,使极重度聋的孩子也获得语言。显然聋儿的耳聋时间与耳聋程度已成为不可变项。故康复干预,成为聋儿术后走向主流社会的关键,康复干预十分必要,最好是家庭与康复机构共同干预,康复机构要担当起培训家长的任务,让家长学会对聋儿特殊教育的方法,家长回家对聋儿进行训练,然后定期共同制定计划进行训练。下面将主要从心理学知识角度阐述我们对康复训练过程的理解和观点,主要包括:残障儿童在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主要训练方式、师幼关系促进康复训练的基本方法、亲子关系等三个方面内容。一、残障儿童在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主要训练方式㈠1-3岁聋儿训练方式及特点1岁半到3岁,是儿童语言快速发展期,也是说话能力培育的关键期。从1岁半开始,婴幼儿对语言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自己说话也从单词句、双词句向完整句过渡。那些无意义的发音现象已经消失。如果聋儿的病理病症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在这个时期加以辅助训练,将对康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电子耳蜗植入术的出现使那些重度耳聋的患者重新获得听力和语言的能力成为可能,尤其对那些先天性的重度耳聋的患儿,是一次重获新生的机会。但对于这类重度耳聋的患者,手术的成功,仅仅是治疗的一个开始,繁絮而艰苦的后期康复过程,显得更加重要。手术前,应该让患儿的家长了解人工耳蜗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使其对小儿改善听力具有强烈的愿望,但由于人工耳蜗装置只能给小儿提供重获听觉的基础,应让家长对术后的康复教育有心理和物质的准备。手术后,植入人工耳蜗的患者,术后均要进行调试。为了使调试准确,首先要积极配合听力师对患儿进行听声反应练习,使调试结果适合患儿的需要,每次调试完毕,要清楚所存的每个程序及应用,观察患儿对声音的反应,是否感到舒适,调整使用程序,并把患儿的平日的表现在每次调试的时候反映给调试师,使调试结果尽量达到最佳。这个阶段聋儿的听觉言语训练应符合小儿语言发展规律,按聋儿“听力年龄”分阶段从浅到深逐步进行。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听觉训练阶段,词汇积累阶段,言语训练阶段。听觉训练阶段主要是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去倾听各种声音,唤醒其“沉睡状态”,并经常给予刺激,反复训练,反复强化,使聋儿逐渐适应日常各种声音,步入有声社会。术后听力训练过程大致遵循声音观察、分辨、确认和理解几个阶段。2声音观察是指让小儿感觉声音是否存在,即声音的“有”与“无”。在开机后的最初一个星期,应开始注意小儿对声音的反应。分辨是指分辨两组声音是否相同,“一样”与“不一样”。在有选择或无选择的情况下,确认是什么声音,如封闭项试和开放项测试。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确认数目(一、二、三)、形状、颜色、大小、长短、多少、高低、万位等,以后逐渐过度在无选择的情况下进行开放式训练。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总结多年语训的经验在听觉训练阶段基本遵循以下几个过程:察觉声音的存在,即有声无声;分辨声音;确认,能说出听到的生字、句子;理解,既能明白所确认生字或句子的意思,理解是听觉学习的核心,它是其他的基础,不管如何分解、组合,对听觉进行研究,没有理解是无意义的。理解能力的训练包括聆听和思考能力的训练,可有交往形式的对答,增加听力记忆等。词汇的积累阶段是在听觉训练基础上辅佐以视觉和其他感觉使他们知道更多社会事物,把看到触到的东西与声音信号结合在脑子里形成信号,使他们逐渐理解言语含义。语言训练阶段是在词汇积累的基础上,训练聋儿多说,由单字到短句,由简到繁,由少到多,逐渐做到能听懂别人的语言,使别人能听懂自己的语言。㈡3-5岁聋儿训练方式及特点这个阶段是康复训练的黄金期,因为在此阶段儿童的各个心理特征:认知、注意、记忆等多方面快速发展,这时,正常儿童可以使用简单句和较复杂的句子,掌握了大部分的语法结构形式,而且能够有一点点理解词语的抽象关系。因此对聋儿的康复训练注重多方面结合,通过认知、注意的训练,从而达到对语言的训练进行促进和加强的作用。⑴听觉训练听觉训练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应包括听觉功能各个方面的训练,听觉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让聋儿感受丰富多彩的声音,无论是自然声响还是言语声,要注意在音调、音强、音长、音质等方面有丰富的变化,让聋儿认识多种多样的声音,切忌单调的声音。2、听觉训练应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多听有意义的声音。在听觉训练时,不要总是敲击物体发出声响,应让他多感受有实际意义的声音,让它把各个声音和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如:电话铃声、脚步声、敲门声、落叶的声音等等。3、听觉训练应和语言训练相结合。听觉训练的内容除了听自然声响外,还要大量地听人的言语。聋儿康复的最大目标是让聋儿掌握有声语言,与正常人交往,所以听觉训练中要采用大量的语言内容,二者是密不可分的。4、学前儿童听觉训练应采用游戏形式。根据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各种学习和训练活动都应尽可能让孩子在玩中学,这样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效果。5、在进行听觉训练中,要尽量减少视觉线索的帮助,如手势或口型的提示。由于聋人的听觉障碍,他们很快就会学会手势或唇读。有些聋儿在佩戴人工耳蜗或助听器后,虽然能够听到不少语音,但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唇读,因此会忽略听觉信号,这样就不能把残余听力很好地利用起来。通过听觉训练,就要让聋儿最大限度地通过“听”来获得信息,这对日后进入正常小学和正常人的社会有很大帮助,因为在课堂或很多交往过程中,都无法保证交流双方一直能看到对方的嘴.6、听觉训练应每天进行。听觉训练和语言训练一样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对聋儿刚开始康复训练时,可安排多一些听觉训练活动;当他学会聆听,能够较好地运用听力时,听觉训练的时间可减少一些,可与语言教学灵活地结合起来。7、听觉训练要循序渐进,设定合理的阶段发展目标。如果一名聋儿对语言的察觉还不稳定就急于让他听辨词语,要求就太高了。训练者应熟悉听觉训练的系统发展阶段。8、听觉训练要求因人而异。对于不同残余听力水平的聋儿,听觉训练的目标和要求是不同的,在设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聋儿目前的听力情况,设定个体发展目标。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聋儿在听觉训练方面也有较大差异,所以当你给聋儿进行听觉训练时,应具有针对性。⑵发音训练31、发音基本功训练的学习:包括嗓音训练的学习(也叫声带训练的学习)、呼吸训练的学习和口舌操。正确地运用声带是正确发音的基础,通过基本元音的发音训练的学习可帮助听障儿童了解、感受声带的紧张、松弛,体会正确发音的感觉,从而逐步学会自如地控制声带运动。呼吸是发音的动力,说话时呼吸量不足或控制不好都影响语言的清晰度和流畅度。通过做呼吸操、呼吸游戏等可帮肋听障儿童掌握呼吸要领,增强肺活量,自如地控制呼吸,为发出宏量有力的声音打下基础。口舌的运动是区别各种音素的关键,口舌的细微变化致使发出的音有所不同,它决定发音的清晰度。通过口舌操的练习,帮助听障儿童体验口型、舌位的各种变化,增强听障儿童口舌的力量和灵活性,为发出正确、清晰的音打好基础。2、发音协调能力的学习:通过声气结合练习、音素练习、四声练习、拼音练习、语言节奏练习及语气、语调练习等,对听障儿童进行声带、呼吸及口、舌、鼻等进行协调性训练的学习,使听障儿童了解、体验并掌握发音部位及方法,从而培养正确发音的习惯。3、正音训练的学习:通过帮助听障儿童寻找、分析发音不清、不流畅的关键问题,不断地加以纠正,逐步培养听障儿童掌握、利用多种感官来学习正确语音,并发现、纠正自己的发音问题。⑶语言训练一是理解性语言能力的培养,二是表达语言能力的培养。发展语言能力的第一步是理解语言,理解是表达的基础。在语言训练中应当使聋儿在获得大量的语言刺激的同时,与语言的意义结合起来,发展聋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引导启发聋儿把口型、语音、实物和词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明白每个词都是有所指的。只要聋儿理解了语言的意义,他就会逐步懂得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相应的词为代表。在理解了语言的条件下让聋儿先学一些短句后,再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教他们说完整的话,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学会表达的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以及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复合句。要注意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多聋儿的语言实践,时时鼓励聋儿用他所理解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表达和交往。㈢5岁后聋儿训练方式及特点5岁后聋儿经过在康复中心的几年治疗后,达到一定程度即可离开康复中心回到正常学校跟班就读,虽然这个过程非常困难,但是对于聋儿日后能够走上社火,融入正常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聋儿后续教育的任务与形式聋儿后续教育既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就必然有其内在规律,我们应认识规律、遵守规律、促进发展。聋儿后续教育的任务有两重性,既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又有继续康复的任务,在聋儿早期康复的基础上,在新的教育环境中,注重聋儿个体间差异,提供适宜的帮助,继续发展聋儿听觉功能、言语能力,进行心理康复,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培训各类就业技能,逐步使聋儿成长、发展,接近或融合在正常人之中。二、师幼关系促进康复训练的基本方法㈠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是实现互动的外部体现,同时,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师应讲究一定的语言策略,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具体地说,应做到以下几点:1、积极的指令和建议。可以发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指令必不可少,因为幼儿是直觉思维时期,不容易克制自己,特别是对于语言障碍的儿童,更容易集中不了注意力,课堂过于活跃或过于呆板,为了让活动顺利的开展,教师只能通过发出很多指令使活动顺利的进行下去。老师应该告诉幼儿能够做什么,怎样去做。事实证明,积极的建议比消极的命令更为有效,更能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师幼互动。2、富于童趣的语言。幼儿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话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就是说要避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特别是对4于语言障碍的儿童,要采用形象的语言,特别是要积极的运用肢体语言。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3、适时的鼓励,表扬。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幼儿完成了任务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在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要及时地予以鼓励。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特别是对于那些语言障碍的儿童,教师亲切的表情、爱抚的动作,会使语言障碍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信心百倍地参与到康复活动中来。㈡师幼互动是幼儿语言康复教育的基本形态,它贯穿于幼儿康复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康复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是实现互动的外部体现。同时,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师应讲究一定的语言策略,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更好地促进幼儿康复训练。应注意一下几点:⑴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虽然语言障碍儿童不同于正常幼儿,但在很多心理发展阶段,语言障碍儿
本文标题:聋儿语言康复训练过程(综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19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