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XXXX118用四章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体制
第二篇国际贸易体制二战以后,国际贸易体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战后初期20世纪70年代初建立世界经济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区域经济发展兴盛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第二阶段: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3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日至8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成立。成立几十年来,东盟已日益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并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机制。现任东盟秘书长素林,任期从2008年1月1日开始至2012年12月31日止。东盟成立之初只是一个保卫自己安全利益及与西方保持战略关系的联盟,其活动仅限于探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1976年2月后,东盟各国加强了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迅速增长,逐步成为一个有一定影响的区域性组织。除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个创始成员国外,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文莱(1984年)、越南(1995年)、老挝(1997年)、缅甸(1997年)和柬埔寨(1999年)5国先后加入东盟,使这一组织涵盖整个东南亚地区,形成一个人口5.7亿、面积达450万平方公里的10国集团。巴布亚新几内亚为其观察员国。东盟10个对话伙伴国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欧盟、印度、日本、新西兰、俄罗斯、韩国和美国。2005年12月14日,《东亚峰会吉隆坡宣言》签字仪式上,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刻意向邻座的中国总理温家宝“借笔”小泉向温家宝总理借笔,看似小事,其实反映了政治意图。简单说,近几年来,小泉我行我素,与邻国的关系搞得很僵,与亚洲各国关系也不好,而中国在亚洲影响很大,很多国家看中国眼色行事。温总理在这次吉隆坡会议计划和多国首脑会谈,但没有计划和小泉会谈,小泉借笔反映出其表现出的一种刻意的对温家宝总理的主动亲近态度,也折射出小泉在这次东亚峰会上的窘境,反映出日本在亚洲外交上的孤立和无奈.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体制进入新阶段。世界贸易组织各国贸易活跃上海经济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形成第四章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体制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货币、资本在全球大量流动,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日益互相依赖的经济现象。其一,生产的全球化其二,消费的全球化其三,全球规则的确立全球瞩目的20国金融峰会当地时间11月15日(周五)晚间在华盛顿拉开帷幕,与会的欧盟、19个全球主要经济强国领导人和各国际组织负责人用一天多的时间,试图就建立一个良好的金融机制以及加强金融监管达成共识,以应对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于美国和布什总统而言,这次峰会原本非他们所愿,而是迫于时势,不得不咽下的一颗苦果。这样的一次会议,不可避免将成为以法、德为代表的欧盟试图撼动美国金融霸权,和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国家要求在国际金融体系内更大发言权的理想平台,而引发此次金融危机的美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众矢之的,其金融和经济的支配地位受到严重威胁。2008.11.15第一次20国金融峰会布什顽强地继续捍卫自由市场制度,捍卫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有金融机制的主要框架。迫于压力,他也表示希望建立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改革,增加新兴经济体的发言权,“以防类似危机重演”。然而他所希望的改革,是在继续维护现有体制大体框架、继续维持美国金融和经济支配权下的一种微调,对咄咄逼人的欧洲,它一面用“自由经济的重要性”正面推挡,一面用改革的许诺闪转腾挪;对中、印等新兴国家,则用增加发言权的许诺予以安抚,同时以攻为守,力图通过这届峰会,争取各国积极向等米下锅的美国救市计划注资。美国的算盘很清晰:对欧洲也好,新兴国家也罢,他们所许下的都是“现在没指望,以后没把握”的期权,而力图获得的交换,却是真金白银的现金回报。过去30多年来,全球经济事务一向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七大西方工业国(G7)的禁脔,后来加入了俄罗斯,成为八国集团(G8)。金融海啸后,八国集团成员,尤其是美国和欧洲清楚的意识到,如果不纳入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新兴大国,它们将无法有效地应对世界经济所出现的危机,任何解决方案都需要新兴大国的参与才行。美国在G8过渡到G20的过程之中扮演了“推手”角色——美国深刻明白,今天的全球经济不再可能由G8说了算,如果不把中国、巴西、印度这些新生经济强国延揽到一起,G8纵使口里说得再动听,但依然欠缺公信力。不过,更应该注意的是美国撮合G20后的政治格局——欧洲的力量分摊得最薄,由G8年代的8占其5,变了G20的20占6,新增的是欧盟。意大利总理、G8轮任主席贝卢斯科尼马上跳出来反对,要求保住G8的“特色”;欧洲过往在G8之内常仗着人多势众对美国唱反调,但是在G20已沦为中型联盟。亚洲是最大赢家,日本之外,中国、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20成员之中占其5,远超于过往的只有一个日本在G8,大洋洲代表则是澳大利亚,中东国家是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从亚洲、中东和大洋洲的新增国家来看,除了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其它全部是与美国关系良好的国家,其中印度和日本更是亲密盟友。欧洲实力在G20中大为削薄,中国虽然最终在世界经济舞台扮演重要角色,但受到其它亚洲国家包夹,而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都是亲美,大洗牌之后,美国依然是唯一的盟主。形成于1999年9月25日的“20国集团”,本身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其宗旨是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是维护现有金融秩序的一环,其对话和争论,本应是G8为一方,新兴国家为另一方的形式,如今为时势所逼,变成了G8内部对立、新兴国家冷眼旁观的形式。正因为这一架构本身,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它注定难以扮演该体系终结者和掘墓人的角色,而只能成为一个批发期权的会议。1天多的会议,暂时给出了100天的期权承兑期,国际社会也只能拭目以待,等着看这100天内,与会各方的合纵连横,究竟会令国际金融体制,乃至全球经济秩序,产生怎样的一种变化。八国首脑高峰会议(G8峰会):八国集团的成员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它并非一个严密的国际组织,以往被称为“富国俱乐部”布什显然无福消受这难得的100天缓冲期,他的任期即将走到尽头,人气旺盛的奥巴马将在这100天里走上前台,迎接全世界挑剔、审慎的目光;而欧盟显然也不会闲着,就在会议召开前夕,它们还不顾东欧各国的激烈反对,谋求与俄罗斯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一致。很明显,在未来100天里,两方都将竭力拉拢支持者,以使期权按自己的意愿兑现。欧盟各国尽管对新的金融霸权跃跃欲试,对美国一度显得咄咄逼人,但它们深知,美国的金融和经济霸权建立半个多世纪,其背后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金融支配力,世界任何其它势力,暂时都无法望其项背,因此正如欧盟执行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所指出的,欧盟并不指望毕其功于一役,而是希望借此展开“一项进程”,一项“100天内的完美计划”。事实上,欧盟也在批发期权,它们一方面用“共度难关”的期货许诺稳住美国,用“增加发言权”的期货许诺拉拢新兴国家,另一方面,试图将自身改变现行金融体系、重塑新的国际金融和经济秩序的目标,包装成一个精美的期权,在一个为期100天(或更长)的销售期内,用“慢火煮青蛙”的方法稳步批发出去。美国推动G20自当盟主中国入局勿太自喜2009.9.24美国匹兹堡金融峰会)美国在8国集团过渡到20国集团的过程中扮演“推手”角色;大洗牌之后,美国依然是唯一盟主。中国不能因为踏上国际最高舞台而过于自喜。一场金融风暴,把旧有的世界经济格局一举掀翻,70年代以来,以世界富国俱乐部自居的7国集团(G7)集团及其后的8国集团(G8)集团,终于在金融海啸负伤累累后结束它们的历史角色,由更具代表性的20国集团(G20)取而代之;G8从此不谈经济,G20将成为全球讨论经济的主要平台。G20峰会的国家:除了西方七国集团成员即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之外,20国集团还包括欧盟、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韩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G8(严格地说应是G7,后来加入的俄罗斯只能参与政治议题)G8---G20---G4G20只有10年历史,但更能反映国际经济实际。G20的成员,除了传统的G8,还加上金砖4国的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大国,也有韩国、南非、沙特阿拉伯这些地区强豪,和以往G8的只是七个白人加一个黄面孔完全迥异。必须指出的是,变化之大不仅是成员国的数量变化,而是G20成员的GDP总量占全球总量的九成,比起G8年代的只占七成,更具说服力。G20的出现是战后全球经济版图的第3次重整,二战之后,美国一枝独秀,马歇尔计划直入西欧,美元所到之处众皆披靡。美国独大形势到60年代开始动摇,西德在欧洲列国率先排众而出,日本则乘着经济迅速起飞,在1968年明治维新百周年之际,超越西德成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1975年,美国、英国、西德、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及日本组成G7集团,代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及政治强权。至于从G7变成G8,则是前苏联倒下后,西方世界“利诱”俄罗斯不再走共产主义回头路的奖赏。全盛时期的G7或G8在经济事务上具有极强垄断性,这是因为G7或G8代表了巨大的消费巿场,在从原油价格到航运收费都有话语权。不过,去年9月金融海啸爆发,大部分G8国家经济都受到重创,美国更是重灾区,G8往昔所代表的经济实力在海啸后已是名不副实;相反,所谓G2,即美国加中国将会统率全球经济之说却甚嚣尘上,就在这个时候,G20正式取代G8。美国主导这场历史大换班是有迹有寻。在本届G20峰会在美东城巿匹兹堡揭幕前夕,美国忽然称为平衡全球经济,包括中国、德国和日本在内的出口大国,都应该推动消费,减少依赖出口,而美国等债务国则要提高储蓄率,“解决全球失衡问题”。与去年11月在华盛顿举行的G20峰会不一样,美国显露了经济开始走出谷底的乐观气氛下的口气,流露“重整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意图。诚然,G8的确不能代表全球经济的真正实力,更说不上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代表各主要国的利益,该是时间从历史舞台退下来。至于G20毕竟是20个国家和组织,一言一行必定较仅仅8个所谓大国更有分量。以金融海啸后的退巿策略来说,美国虽一再暗示会有退巿策略,但多个G20领导人则坚持必须审慎,认为应该继续推行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复苏。不过,中国毋须因为踏上国际最高舞台而沾沾自喜,以中国现下的经济实力而言,虽说可通过G20发声,但声量和其实力之强并不匹配。此外,在美国主导、成员以亲美或对美国友好为主的G20里,要推动一些提议,例如全面改革金融行业的花红,以及早前提出的改革美元储备货币地位,肯定极为困难。中国应该看到这一局限。不论美、欧,所力保、力争的都是国际金融秩序之牛耳,在它们的框架里,新兴国家始终是配角、龙套,不论其如何大声呐喊,也难以一下跃居主角地位。正因如此,它们在会议上所拿出的,也是典型的期权表现:不轻易许诺,也不轻易接受或拒绝许诺。这次会议所能收获的也注定只有期权:据会议发表的宣言看,与会各国达成3点基本共识,即首先,采取措施,支持世界经济;第二,建立国际金融调节机制;第三;改革金融管理,此外,各国一致同意在4月30日之前再次举行会议。显然,各方都收获了期权,也只收获了期权。2010年二十国集团的两次峰会1、第四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2010年6月2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落下帷幕。会议发表了《二十国集团多伦多峰会宣言》,强调采取下一步行动,推动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峰会主题“复苏和新开端”
本文标题:XXXX118用四章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体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4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