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我国出口企业遭受知识产权壁垒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出口企业遭受知识产权壁垒的原因及对策摘要:本文章将在梳理知识产权壁垒理论的基础上,简要通过传统及高新技术企业的案例介绍我国出口企业遭受知识产权壁垒的现况,从缺乏自主创新,没有树立产权战略,这两个方面重点分析遭受知识产权壁垒的原因,并运用一些数据资料来说明。从这几方面寻找解决遭受知识壁垒的方法,以及展望我国出口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关键词:出口企业知识产权壁垒展望一、知识产权壁垒理论不久前,四川省知识产权局接到荷兰菲利浦公司的一纸状书:诉成都的26家经销商对其产品侵权。虽然经过有关部门调解,事件得以平息,但这一群体涉外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还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入世在即,国外企业已经开始利用“知识产权壁垒”在我国抢滩圈地。强化自己的知识产权意识对国内众多企业而言已是时不我待了!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取消关税保护而代之以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趋势,“知识产权壁垒”正在逐渐形成。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谁拥有更多的专利及专利申请,谁就取得了市场的主动权和未来的优先发展权。据了解,目前一些跨国大企业正在纷纷构建的“知识产权壁垒”已经对国内不少企业形成了包围态势。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00年度统计报告》显示,到去年底,国外企业累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逾17万件,占全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52%。而像韩国三星、日本松下以及美国通用等大公司在我国申请的专利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其核心技术很多集中在我国重点企业和支柱产业上,这些企业通过大量申请专利,将高技术领域的一个个新技术圈进自己的“堡垒”。与国外大公司的战略性专利“圈地”相比,国内一些企业的弱势已经十分明显。除非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跨过这一技术层次,从更高、更新的层次去寻找和开拓技术上的“新大陆”,否则这些很多国内企业就只能在他们所圈的技术领地之间,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进行自己的技术创新,国内的技术创新空间将变得十分窘迫。相信大家对于“知识产权壁垒”这个词都不陌生了,那什么是知识产权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又称为知识产权保护壁垒,或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它是指一国采取的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的措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构成贸易壁垒,从而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当知识产权的排他性应用到跨国生产经营当中时,一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就与进出口贸易联系起来了,于是成为各国重要的贸易政策之一;当知识产权固有的垄断性超出了合理的范畴,扭曲了正常的国际贸易时,就成为了知识产权贸易壁垒。从企业的角度看,知识产权壁垒是指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下,凭借其拥有的知识产权优势,超出知识产权法所授予的独占权或有限的垄断权的范围,不公平或不合理地行使知识产权所实行的“不公平贸易”。二、以广州企业为主看我国出口传统企业遭受知识产权壁垒的现况及解决对策广州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和知名品牌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但在开放的国际竞争大环境中表现出明显的弱势,专利总量少,技术含量不足,知名品牌价值偏低。影响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的原因有政策导向、管理体制、社会氛围、企业规模等。实行政策、体制转型,加强产学研联合和促进产业集群,扶优惩劣,推进广州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进程。广州市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省会城市。自上世纪80年代,广州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企业和产品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20多年来,广州通过体制改革、利用外资和引进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等,经济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2005年,广州根据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和自身发展需要,酝酿确立了自主创新再造新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旨在培养和提高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综合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强劲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区域,实现民族经济的自立自强。企业是自主创新的基本经济单位,自主知识产权与知名品牌是自主创新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成果。下面以广州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现状、存在差距和改进措施并引进有效实施提供参考性建议。广州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的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和品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知识产权内容复杂,大体包括专利、商标商号、商业机密、版权等内容。由于专利、商标等易于统计,且在知识产权中地位重要,因而常常被用来作为知识产权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知识产权是品牌的依托。现代市场经济是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经济,市场追求差异化、个性化、新颖化商品和服务,品牌尤其是知名品牌需适应和引领市场潮流,专利作为发明和发现新成果的法定拥有权利,是品牌标新立异、强化竞争力的技术基础;商标则是品牌的注册形式,是对品牌的法律认可和保护。现代市场的竞争集中表现为品牌竞争,以专利和商标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是品牌的深厚支撑力,决定品牌竞争胜负,进而决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前途。广州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1.企业专利总量不足,发明专利稀少,支柱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专利严重缺乏。据不完全统计,1989~2004年广州企业的专利申请受理量仅17000多件,授权量约11000多件。众所周知,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其中发明专利因具有原创性,重大发明专利涉及到产品或产业的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一般认为具有较高的含金量。但广州企业专利的特点是外观设计为主,发明专利较少。据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企业全部申请受理专利中,外观设计占据70%,实用新型占23%,发明专利仅占7%;全部授权专利中,外观设计占76%,实用新型占22%,发明专利仅占2%。广州企业的这种专利状况,不仅不能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提并论,与国内著名的大都市如上海、北京等地的企业相比也存在巨大差距。例如,上海企业专利申请量一直占全市专利申请量70%左右,2005年突破2万件,30%以上是发明专利;北京市企业专利的半数以上为中关村园区的企业申请,“九五”至“十五”10年间,中关村园区企业累计申请专利总计1543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总量的一半以上。广州企业专利也赶不上同在广东省的深圳市企业,2005年深圳专利年申请突破2万件,其中企业专利上万件,全市职务发明专利申请量的90%以上来自企业。从总体上看,广州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一般为传统产业,如人类生活、作业运输和机械工程类,支柱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十分缺乏。例如,截至2004年,广州市六大支柱产业如电子、机械设备、医药、汽车、石化、钢铁的专利申请公开量为4505件,占全市专利申请总公开量的11.2%。表2分列广州市六大支柱产业具体申请专利的数量、占国内该产业专利申请的比例并与北京、上海进行比较,藉以说明广州支柱产业专利申请所处的位置。根据可比较资料,广州市电子、机械设备、医药、汽车产业的专利申请量分别占该类产业国内申请总量的1.1%、1.2%、1.7%、1.5%,而北京市相关专利申请量分别占上述各产业国内申请总量的5.4%、7.3%、8.2%、7.1%,上海市则分别为2.8%、3.9%、2.7%、3.4%,均高于广州;广州石化产业申请专利63件,占国内该产业申请总量的0.8%,而北京申请1511件,占该产业国内申请量的19.9%,约为广州的24倍。广州钢铁产业的专利申请量也只有17件,仅占国内该产业申请量0.5%。产业的专利申请量折射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广州企业显然较先进地区企业如北京、上海企业掉队甚远。广州高新技术企业600家左右,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电脑软件、机械工程等领域,近年年申请专利一二百件,目前累计申请专利千余件,某些至关重要的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近乎空白。2.知名品牌少,品牌价值偏低,竞争力弱。专利缺乏,尤其是发明专利缺乏制约着广州知名品牌的发展。虽然广州市拥有一批驰名、著名商标和知名品牌,但数量少,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作为广东省省会城市,其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知名品牌的拥有量即使在省内也不占绝对优势。据调查显示,广州市2005年拥有的著名商标稍多于深圳市和佛山市,但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都大大少于深圳市和佛山市。广州市的驰名、著名商标和名牌大都分布在对技术专利要求较低的产业领域如食品、生活用品、中医药品、机械等传统产业产品方面,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如汽车、生物、信息技术产业等领域的自主品牌尤其是知名品牌严重缺乏。广州现有驰名、著名品牌价值不高。在最有价值的知名品牌排位上,广州只有“白云山”商标以63.16亿元的市场公允值入选2005年中国最有价值的42个品牌榜单,全市到目前为止没有进入国家前10名的“大品牌”,更不具备“国际重量级”的驰名品牌,不存在与发达国家的国际品牌“对话”的平台。无疑地,广州企业专利和自主知名品牌在总体上还处于弱势状态,这种弱势也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企业技术专利不足、知名品牌缺乏决定经济结构处于低档次,贸易效益低下。虽然广州市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工业总产值、经济增长速度和综合经济实力等名列全国前茅,但实际上广州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的高投入拉动的。由于缺乏具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广州本土企业产品雷同性强,出口价格极低,故企业多采用承接定单、贴牌等方式进行加工贸易。虽然贸易效益相较略丰,但仍难摆脱低价位的尴尬,导致利润的大量流失和资源严重浪费。以鞋业为例,广州鞋业在全国鞋业中占据重要位置,仅2005年一年就出口鞋20多亿双,占全国1/6。但鞋价低,一般贸易出口的皮鞋为0.99美元/双,贴牌出口单价也仅2.7美元/双。扣除工资、生产设备、原材料成本及专利许可费后不仅利润率极低,而且由于鞋价与欧洲国家鞋价相差数倍,近年来频频遭遇多国和地区的反倾销。如目前欧盟对广州出口的皮鞋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其计划税幅从2006年4~6月的4.8%逐步提高到9月的19.4%分步实施,造成皮鞋出口锐减,严重滞销。广州服装、纺织品、机电等产品的命运均与鞋业相同,全市85%的出口企业遭受过贸易技术壁垒,酿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一直是广州“借鸡生蛋”,弥补企业专利技术不足、知名品牌缺乏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外商投资产生技术溢出效应,产品满足当地需要和返销国际市场赚取外汇,在特定的情况下促进了广州经济发展。但随着外资企业对广州经济介入的加深,尤其是外资企业利用专利圈地,动用强势品牌排挤兼并广州弱势品牌,逐步对广州重要产业领域形成垄断,使广州经济蒙上了安全隐患。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缺乏也激化了广州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在改革开放头20余年,广州粗放型经营是利用其先行一步的特殊政策即与全国改革开放的时差实现的。换句话说,在内地尚未完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广州以全国富裕劳动力的巨大供给为依托实现了资源型经济增长。但随着全国改革开放时差的消失以及广州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广州以民工荒为标志的劳动资源短缺开始出现,土地、水电等资源也频频告急。各种经济矛盾交织表明广州粗放型经营方式不可持续,经济发展迫切呼唤做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但在面对挑战的同时,广州企业的专利、商标和知名品牌发展在前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大体概括为两个方面:1.企业专利增长较快。据统计资料,我国实行专利法的头20年,即1985年4月至2004年12月,广州市专利申请量累计为49587件,年均增长速度为22%,高于全国20%的平均增长水平,专利年申请量自1990年代下半期以来连续数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2005年,广州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万件,当年公开申请量为11012件,同比增长33.8%。广州专利申请量较快增长,企业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没。根据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1995~2004年专利统计资料,广州工矿企业近10年来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占全市申请量平均比例在30%以上。1995~2004年,广州工矿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占全市同期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31.2%和34.5%,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后者(全国工矿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占国家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的比例)分别为30.7%和31.4%。然而,据了解,广州非职务专利多于职务专利。在专利申请总量中,非职务专利占59%,职务专利占41%;在专利授权总量中,非职务专利占57%,职务专利占
本文标题:我国出口企业遭受知识产权壁垒的原因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8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