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宏观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开放才能有发展。•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组织与政策•国际金融体系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一、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二、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三、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四、战后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从一种理论长成一棵理论大树。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技术差距理论里昂惕夫之谜偏好相似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力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战后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1、代表人物:亚当·斯密–2、基本思想•每一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交换本国必需的但自己生产又处于绝对不利地位的产品,从而使本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3、案例•(二)比较优势理论–1、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2、基本思想–3、案例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一)代表人物:赫克歇尔(E.Heckscher)俄林(B.Ohlin)•(二)理论体系:1、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一国出口的是本国丰富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是本国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2、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间的商品流动不仅会使各国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战后国际贸易理论•(一)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Paradox)•(二)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三)技术差距理论•(四)产品生命周期说•(五)偏好相似理论•(六)产业内贸易理论•(七)国家竞争力理论绝对优势案例国家铜产量所需劳动(单位)(天数)120011002300英国法国230011001200合计分工前33003300合计33003300英国法国分工后1221英国法国国际交换大米产量所需劳动(单位)(天数)•英国在铜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法国则在大米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在国际分工中,如果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仍存在进行贸易的可能性。即遵循“有利取重,不利择轻”的原则。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具有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案例•葡萄牙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在毛呢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21902200合计英国葡萄牙11001901120180分工前毛呢产量所需劳动人数(单位)(人/年)国家酒产量所需劳动人数(单位)(人/年)2.2220合计2.1251702.22202.125170英国葡萄牙分工后1.2111.125英国葡萄牙国际交换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53年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40年代和50年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分析,考察了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和美国进口替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即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低于进口替代产品的)。这一结果恰与俄林的要素赋予论相悖,引起了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界的巨大争议。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劳动力不同质–要素密集度逆转–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自然资源稀缺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它认为人力资本是劳动力与资本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可以提高其素质,从而影响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研究与开发(R&D)理论:它认为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在研究与开发中投入的资金越多,其生产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度就越高。•信息要素理论:它认为信息是可以创造价值并能进行交换的无形资源,是现代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占有信息便会产生贸易;信息本身同时又是可以交换的商品,且是一种无限的资源,占据信息意味着比较优势的改变,可以促进一国贸易格局的变化。技术差距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次提出。•技术差距理论是以科学发明、技术创新的推广过程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先进国家利用对新产品的技术控制,保持领先地位,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随着新技术向国外转移,其他国家开始模仿生产并不断加以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出口下降,以至最终退出出口产品生命周期说•美国学者弗农和威而士将产品生命周期(产生、成长、成熟、衰退)理论运用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中,他们把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美国对某一种新产品具有出口垄断、外国生产者开始生产、外国产品在出口市场进行竞争和美国进口四个阶段。这一理论成为二战后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的著名理论。偏好相似理论•主要观点:–1、产品的出口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每个国家都存在一个代表性的需求水平,表明一国平均的收入水平。与这种收入水平相应的代表性消费品是各国消费品产业发展的主导。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需要,其生产才容易达到规模经济,从而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率。–2、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就某个国家而言,由于收入水平的差异,其需求水平也必然有差异。因此一国专门生产某一个代表性需求层次上的商品,就意味着它不能满足本国其它收入水平消费者对同类产品的消费。国际贸易可以解决各国生产者在某个层次产品的生产上达到规模经济和满足不同收入消费者消费需要的矛盾。即各国可以专门生产本国代表性需求产品,并出口这种产品,同时分别从不同的国家进口其他国家生产的、用来满足本国其他收入层次消费者的需要。产业内贸易理论•同类产品(第二产业内的产品)之间的国际贸易量增加。一国一方面出口工业产品,另一方面大量进口相似工业品。又称双向贸易。•原因:产量达到一定水平,LAC上升,所以从国外进口。国家竞争力理论•由哈佛商学院的米歇尔.波特(MichaelPorter)提出,也被称为波特的钻石理论(Porter’sDiamond),主要研究一个国家为什么能在某一领域取得领先地位。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政府机遇
本文标题: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95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