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theoryandpolicyofInternationaltrade)第一节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Mercantilismtheoryandpolicy第二节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Freetradetheoryandpolicy第三节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Tradeprotectiontheoryandpolicy第四节超保护贸易理论Superprotectiontradetheory第五节贸易自由化与新贸易保护主义Tradeliberalizationandnewtradeprotectionism学习要点与要求Learningpointsandrequirements本章小节Thischapterbar思考与练习题Thinkingandexercises1.熟悉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2.熟悉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3.掌握保护贸易和超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4.重点掌握贸易自由化与新贸易保护主义学习要点与要求引论(Leadtheory)1、国贸理论产生:从资本原始积累→当代各国开展国贸的思想发展、实践经验总结→制定外贸政策依据\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一同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2、对外贸易政策:(1)定义: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2)内容:对外贸易总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对外贸易的国别政策。3、研究理论→不同阶段、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学家提出研究理论—执政者采纳、制定政策—指导实践—市场变化、经济发展--理论政策也变化(反复循环)4、我国研究理论政策的意义:我国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繁荣我国经济,了解国贸发展的历史、理论、政策措施,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对将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事国贸理论或实务奠定基础。案例提示:汽车关税、双反调查、特区优惠对外贸易政策的内部构成看应包括三个层次:1、对外贸易总政策,其中包括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总政策根据本国国民经济的总体情况,本国在世界舞台上所处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及本国的资源、产业结构等情况,制定的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对外贸易基本政策。2、对外贸易国别(或地区)政策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及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本国与不同国别(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关系,分别制定的适应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3、对外贸易具体政策,又称进出口商品政策在对外贸易总政策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需要,不同商品在国内外的需求和供应情况以及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分别制定的适用于不同产业或不同类别商品的对外贸易政策。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需要,不同商品在国内外的需求和供应情况以及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分别制定的适用于不同产业或不同类别商品的对外贸易政策按照对外贸易政策的规定对进出口商品进行管理。如在政府中设立外贸部或商业部作为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在对外开放的口岸地点设立海关作为进出口商品的通道,对商品进行监督查验、征收关税、查禁走私;设立进出口银行,从金融上支持商品的进出口,发放出口信贷、办理国际支付结算;设立商品检验局和卫生检疫机构,从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卫生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把关。以国家对外贸的干预与否为标准,可以把对外贸易政策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和管理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商品进出口不加干预,对进口商品不加限制,不设障碍;对出口商品也不给以特权和优惠,放任自由,使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18世纪至19世纪),主要在英国、荷兰等首先进入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和竞争上居优势的国家实行,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案例提示:经济发展的繁荣阶段,各国经济普遍高涨,如19世纪中叶和20世纪中叶,贸易自由化倾向就占上风。保护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商品进出口积极加以干预,利用各种措施限制商品进口,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生产,使之免受国外商品竞争;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保护贸易政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其所保护的对象、目的和手段不同,可以分为:重商主义,幼稚工业保护政策,超保护贸易政策,新贸易保护主义实务提示: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虽然处于发达阶段,且仍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由于面临日本和欧共体国家日益赶上的强有力的竞争,转向采取保护贸易政策就是证明。管理贸易政策管理贸易政策,又称协调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内制定一系列的贸易政策、法规,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实现一国对外贸易的有秩序、健康的发展;对外通过谈判签订双边、区域及多边贸易条约或协定,协调与其他贸易伙伴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管理贸易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加强而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双重背景下逐步形成的。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既保护本国市场,又不伤害国际贸易秩序,保证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各国政府纷纷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和协调,从而逐步形成了管理贸易政策或者说协调贸易政策。管理贸易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对外贸易政策,是一种协调和管理兼顾的国际贸易体制,是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的方向。主要理论模型主要理论贡献者关键假设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A.Smith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边际成本(MC)固定、完全竞争、无规模经济、不考虑需求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比较优势D.Ricardo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新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H-O2种以上要素投入、MC递增、完全竞争、无规模经济资源禀赋不同特殊要素P.Samuelson当代贸易理论规模经济P.Krugman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生产规模不同产品周期R.Vernon生产技术的不同阶段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Theoreticalmodel)四、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的历史演变14-17\18世纪重商主义(ThomasMun)18世纪绝对优势理论(AdamSmith)19世纪比较优势理论(DavidRicardo)20世纪20年代H-O理论(E.Heckscher&B.Ohlin)20世纪60年代产品生命周期理论(R.Venon)20世纪80年代新贸易理论(PaulKrugman)20世纪90年代国家竞争优势理论(M.Porter)第一节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一、重商主义的产生15世纪末—17世纪下半叶历史背景:从商品只为少数封建贵族提供奢侈品(珠宝饰品、珍贵织物、香料、奇珍异物)→众多的百姓平民提供大量的生产生活用品、商业的繁荣→需求大量的货币。随着欧洲人“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大市场的范围,16世纪西欧殖民者发现了新大陆、新航线→掠夺美洲、非洲、亚洲土著居民和王室财富、廉价劳动力→开采金、银、铜矿,导致欧洲、地中海沿岸、北海、黑海、波罗的海沿岸与东方的大范围贸易。中国四大文明古国,远古奴隶制时代和漫长的封建时代也有国贸。公元前2世纪landsilkroad古长安—甘肃、新疆、中亚、中东—欧洲(丝绸、瓷器—良种、奇异动植物);SeaSilkroad南中国海——印度洋——欧洲1、商业经济的发展(经商、言商、重商)→商人地位提高,赎买城市管理(官爵位)→建立中央集权国家,获得海外商业霸权2、封建君主→战争不断→军费、王宫开支紧张→找资金→商人君主相互利用、结成联盟。商业蓬勃发展、流通支配生产→出现主流学派,重商主义学派理论及其代表人物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时间: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事件:“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1)1431年,葡萄牙人维尔和到达了大西洋东北部的亚速尔群岛;(2)1486~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3)1497~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迦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4)1492~1493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发现”了美洲新大陆;(5)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的影响:(1)“商业革命”。(2)引发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特征:(1)欧洲向美洲、亚洲和非洲出口制成品;(2)非洲向美洲输出奴隶;(3)非洲奴隶在美洲种植烟草、棉花等农产品,然后输往欧洲作为工业原料;(4)欧洲从亚洲和东方各国进口香料、纺织品、茶叶等产品。这段时间的国际贸易主要是由各国的自然资源和生产技能差异决定的,而贸易的方式则是暴力控制下的殖民贸易。一、重商主义代表人物1、英国的威廉.斯塔福德(W.Stafford.1554-1612)早期重商主义代表2、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Mun1571-1641)晚期重商主义代表3、法国的安徒安.德.孟克列钦(1575-1622),吉思.柯尔培尔(Jean.B.colbert1619-1683)晚期重商主义代表4、意大利的斯加卢菲(1519-1584)5、西班牙的马里亚约(1573-1624)三、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一)早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15世纪末至16世纪中叶)1、早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斯塔福德2、主张:如何使金银货币数量增加,也叫重金主义3、观点:货币差额论。4、具体措施:1)少买多卖少买减少货币,多卖增加货币,只考虑货币收支差额的观点—货币差额论。2)禁止货币(金银)输出:外商只许购物不许带金银出境,本国商人要带回部分金银对外贸、外汇严格管理。3、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下半叶)1)晚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孟主要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马克思称“重商主义福音书”,(法)柯尔培尔;2)观点:对外贸易顺差额论3)主张:如何发展工场手工业、重工主义4)具体措施:1)少买多卖发展生产、资助出口从发展的角度主张“外贸差额原则”2)①顺差前提下,少量货币输出保证更多的货币流入②总外贸顺差额不计较对每一国外贸或每一笔贸易是否顺差→货币也流入,国民也有财富4、重商主义的基本特征(经济思想)(1)货币(金银)是财富的代表国富→货币多是衡量国家富裕的唯一标准(2)只有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才是利润和财富的源泉,实现国际贸易顺差,增加国家财富。(3)国家力量的壮大是积累财富(金银),开展对外贸易的重要保证四、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1、货币政策,不是主张严禁金银出口→想法吸引外国金银→追求货币、外贸顺差2、对外贸易垄断政策:葡萄牙、西班牙,16世纪实行—在殖民地运回→廉价原料加工成品→高价外销(殖民地等到国家)3、奖出限入政策:奖励出品商品成品,限制商品入境,阻止原料半制成品出口4、保护关税政策:对进口成品货征高税、对原料免税,对出口制成品减免税或退回进原料时征收的关税5、发展本国航运政策建立自己的商船队,方便、安全、形象、获利6、发展本国工业政策实现→贸顺差、多卖商品→发展本国工业→增加产品竞争力,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禁止输出先进设备(陈旧输出),提供优越条件五、重商主义对外贸易理论简评1、历史进步作用: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曾起过进步作用),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发生了深刻的矛盾,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理论错误:经济只研究局限性流通领域,认为货币、金银才是唯一的财富,是流通创造了财富,增值的唯一源泉(真正的财富是生产过程创造的)3、是西方最早的外贸理论:认定外贸只能获得财富(不能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为各国带来贸易利益→促进国内生产,促进科技交流,发挥各国的生产力优势、科技水平优势、资金优势、资源优势、就业增加、加强各国间的贸易联系)4、具有现实意义: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保护本国工业。a.干预对外贸易,实行保护贸易政策b.贸易顺差,从国外取得货币收入c.禁止奢侈品进口,对制成品奖出限入d.发展出口工业,提高产品质量e.保护关税政策第二节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一、概论及背景:17世纪后,资本的原始积累逐渐完成--让位于资本主义的积累--产业资本(工农业)在社会经济中不断扩大自己的阵地。但旧的封建生产关系仍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从保护(重商)贸易转向自由贸易。1648年英国、1787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本文标题: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301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