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自由贸易协定的理论与实践
自由贸易协定的理论与实践作者:钟乃仪作者单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日本室,上海,200040刊名:国际观察英文刊名:INTERNATIONALSURVEY年,卷(期):2002,(2)引用次数:21次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蔡宏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理论重构与实证研究2009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区域贸易自由化更是高潮迭起。本文以当今世界区域化的最集中表现--双边自由贸易为对象,对其形成及发展机理重新进行系统阐释,构建起由市场份额、工业化水平、自由贸易协定存量、产品替代率和初始外部关税5个要素共同决定的自由贸易协定理论的全新框架,并通过应用数据统计、引力模型和数值模拟等工具为其提供现实佐证,从而完成针对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理论重构与实证研究。首先,本文回顾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源起,历数三次区域化浪潮兴起与发展的全过程。重点以第四次区域化浪潮为背景,详细阐述了世界及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概括介绍了我国参与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历史进程。其次,在整理与借鉴国内外前沿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单边贸易自由化、双边自由贸易、自由贸易协定网络三个层次建立递进式理论体系,并基于具体福利函数和网络博弈两个角度提出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形成机制理论的整体框架。再次,应用该框架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提出独立见解,比较并重新解释美国近两届政府在多边体制与双边主义之间的政策交替。同时,以东盟为对象,对其构建自由贸易协定的动力机制、经济效应以及对外区域化战略作出分析和评价。最后,在深度描绘当前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全景图后,构造基于面板数据的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方程,对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贸易流量效应进行国别计算并加以比较。尝试运用Matlab7.0软件,首次以数值模拟方法运算得出能够实现自由化收益最大化的最佳缔约国排序组合。综合模型和实证研究的结论,文章还对我国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对象与合作策略进行预测和判断,就我国在新一轮区域化浪潮中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2.学位论文蔡芳芳美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的理论与实证分析2007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从二战以来,共经历了三次浪潮。20世纪90年代初的新一轮区域一体化浪潮是与经济全球化相伴生的,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如区域贸易安排以双边自由贸易区为主以及自由贸易协定所涉及的领域和内容更为广泛。此次浪潮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屡遭挫折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大国一改过去对双边及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漠视,积极倡导并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美国对区域合作态度的转变,美国FTA战略的调整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而美国FTA战略调整对中国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本文结合数理模型与实证研究剖析美国FTA战略调整的动因,并探讨美国FTA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本文借鉴新区域主义的思想,基于Freund(2000)三国寡头垄断模型,通过对各国在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区下的福利比较探讨各国尤其是大国签订FTA的动因。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以关税同盟理论为指导思想,运用引力模型与反事实估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美国FTA战略的实施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并简要分析美国FTA战略对中国的影响。通过对美国FTA战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多边贸易体系的不断深化,多边关税水平的不断下降促使各国越来越热衷于FTA;美国FTA战略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贸易创造效应。除了获得经济利益外,通过与小国签订FTA,美国不仅可以获得小国的单方面让步,同时增加了与非缔约国谈判的筹码,进而维持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实现美国的政治和安全目标;在美国的FTA战略中,与大量的发展中国家签订FTA不仅使中国遭受贸易转移的损失,而且也对中国的区域一体化战略构成威胁。因此,中国一方面应不断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减小贸易转移效应的损失,另一方面,可借鉴美国FTA战略,构筑中国自身的区域一体化网络,并寻求与美国FTA谈判的机会。3.学位论文于翠萍自由贸易协定的福利效应研究——以中日韩三国之间FTAs的实证分析为例2006当今世界上,建立自由贸易协定的风潮日益兴盛,各国纷纷参与或计划参与各种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而以中日韩三国为主的东北亚地区经济规模占据了东亚整体经济规模的90﹪左右,但是三国之间尚未存在任何区域经济合作形式的贸易协定。当中国2001年成功地与东盟就建立自由贸易区签署框架协议之后,中、日、韩这三个亚洲最重要经济强国未来的合作前景就更引人关注。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试图说明如何分析一个自由贸易协定的福利效益,并以中日韩为例来说明。在理论部分,本文介绍了有关自由贸易协定的概念、动因理论及有关福利效应方面的有关理论简介。在实证研究中,介绍了巴拉萨模型、引力模型和CGE模型三种用于研究自由贸易协定的福利效应最常用的模型,及产业内贸易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实证分析指标。实证分析的重点是针对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协定的走向与前景,分析了中日韩之间能否建立自由贸易协定,及三国之间各种形式的自由贸易协定的福利效应的比较。首先对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现状、经贸关系做了简介,并通过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标、产业内贸易指标等说明了三国的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本文之所以分析中日韩三国的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因为这是实现建立自由贸易协定的目标而涉及的最基本的分析领域。一般来讲,各国希望通过自由贸易协定,撤消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增加贸易规模,引进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但是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前提条件是了解缔约国之间贸易现状与商品结构,分析缔约国产业之间竞争性及互补性,比较研究缔约国之间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有进一步利用CGE模型对中日韩之间的各种可能的FTA形式的福利效应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中日韩三国之间的最优的FTA形式,结论是中日韩FTA是最优的。在文章最后由于考虑到目前的困难,本文提出为了实现中日韩FTA,目前最可行的办法是先中韩之间缔结FTA,然后吸收日本加入,最终实现中日韩FTA。4.学位论文顾舟宇自由贸易与环保的冲突——从政治多元主义角度研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20071994年1月,美、加、墨三国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正式生效。该协定形成了一个拥有3.6亿消费者,每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6.5万亿美元的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集团。除了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外,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第一个为加强环境保护,将环境问题列入“补充协议”的国际协定。事实上,贸易和环境两者是相互矛盾和制约的。自由贸易者认为自由贸易可以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增加国民生产总值;而环境集团认为削弱贸易壁垒会导致更多的污染和自然资源的破坏。既然贸易和环境两者是相互对立的关系,那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又是如何得以通过并执行的呢?木文通过分析两个案例中贸易与环境的冲突与妥协,认为政治多元主义理论同样适用于贸易政策的制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最终得以通过并发挥作用就是因为它在制定过程中遵循了政治多元主义理论。政治多元主义孕育于西方古典民主思想,以麦迪逊的《联邦党人文集》第十篇中关于“派别”的观点为源头,并被亚瑟·本特利、戴维·杜鲁门、罗伯特·达尔发扬光大。多元主义认为权力不是集中在少数人之手,而是分散在多数人中的。政策的制定是各个利益集团通过影响政府,最后达到自身利益实现的一个过程。某些人的利益可能会影响其他人的利益,受影响的这些人会结成新的利益集团来影响政府决策。这些利益集团相互斗争、联合,在某些情况下做出妥协以确保最基本的利益,最后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平衡。该文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制定为背景,选取了两个案例进行分析:一、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期间是否授予总统“快轨授权”制两方势力展开斗争;二、制定与环境相关的协议过程中两方势力展开斗争。两个案例主要研究了贸易和环境利益集团的斗争、环境利益集团联合其他反对力量对抗自由贸易势力,环境集团与贸易势力双方妥协,最终制定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补充协议”。根据案例分析,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最终得以确立就是因为遵循了政治多元主义理论。可见,这一规律在贸易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5.期刊论文何蓉.高谦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原产地规则——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生产力研究2007,(5)原产地规则是自由贸易协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着重于分析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原产地规则对企业成本、贸易、投资和福利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制定和有效发挥原产地规则作用的政策建议.6.学位论文李建平自由贸易协定(FTA)下的中国-东盟及中国-智利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2006本文围绕自由贸易协定(FTA)下的中国—东盟及中国—智利农产品贸易发展进行了研究。首先,在查阅、分析大量国内外关于自由贸易协定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含义与理论入手,详细阐述了世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历程、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特点、我国加入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进程以及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与WTO的辨证关系。其次,从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合作的角度出发,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全球农产品生产、贸易格局以及中国农产品的进出口流向的分析基础之上,深入研究了东盟和智利的农业生产形势、农产品贸易政策、税收政策以及进出口管理体制等。以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为基础,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大量经济贸易数据计算和RCA模型的应用,对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和智利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测算。同时,利用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理论,来科学分析中国与东盟和智利分别签署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双边贸易利益产生的影响,全面分析了中国与东盟、智利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战略对策,并探讨其发展前景,力图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及其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此外,介绍了世界上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最多的国家—智利对外洽签自由贸易协定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有助于对我国与其他国家洽签新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国—韩国”、“中国—澳新”等)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和谈判技巧。通过研究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中国与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之间会产生很大的贸易创造的可能性,贸易转移可能性较小。中国与菲律宾和新加坡之间出现的贸易转移效应可能性较大。泰国和越南可能成为我国今后粮食进口的一个重要来源。我国温带果蔬具有优势,而热带、亚热带作物将面临较大冲击。智利在畜牧产品、水产品、水果和水果制品上的比较优势明显高于我国,而我国蔬菜、茶叶和谷物产品的比较优势高于智利。7.学位论文邓锦华中国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问题的探讨200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如何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成为中国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目前,欧盟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并且与我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对中国欧盟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加强双边区域经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以及中国欧盟间经贸合作发展的分析,并结合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及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着重研究中国与欧盟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并对中国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基本设想,同时对协定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分析。本文通过以上研究和分析,希望有助于今后可能的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以及对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8.学位论文陈惠英泰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对泰国贸易的影响2008现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和潮流,多数国家都在双边或多边多种层次的经济合作中把握契机,寻求发展。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普遍是不成功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始终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难题。泰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所以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是有
本文标题:自由贸易协定的理论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30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