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貿易差額、外匯儲備與人民幣匯率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王玨1摘要:人民幣匯率問題是一個關係到中國對外貿易和整個宏觀經濟發展的根本問題,也是影響中國與主要發達國家和整個世界經貿關係發展的關鍵問題。面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從理論上看,貿易差額與匯率以及外匯儲備水平與匯率之間都不存在確定的關係,也就是說,貿易順差與外匯儲備增加並非人民幣一定升值的理由。關鍵字:貿易差額外匯儲備人民幣匯率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間,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增長的貢獻率爲14%,僅次於美國的20.7%;貿易增長對世界的貢獻率爲4.7%,在美國的14.4%和日本的6.9%之後居第三位。2001年到2002年,中國經濟和貿易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更大,中國對外貿易的持續順差以及經濟的高速穩定增長不僅使中國越來越倍受主要經濟強國乃至整個世界的矚目,而且使人民幣幣值也成爲世界關注的問題,人民幣升值的爭論沸沸揚揚。基於此,本文對中國過去20年的匯率制度變遷以及對外貿易發展狀況進行了關聯性分析,試圖說明經常帳戶順差與貨幣幣值之間的非確定性關係。在中國現行的人民幣匯率制度下,人民幣匯率波動含有市場因素的影響,它的穩定不僅有利於亞洲,也有利於整個世界。一、人民幣匯率與貿易差額的長期均衡改革開放使中國的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1980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僅爲381.4億美元,2002年迅速上升爲6207.7億美元,2003年預計將達到6700-7000億美元。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伴隨著貿易差額由逆差到順差的轉變,也記錄著人民幣匯率制度變遷的歷史。在這一過程中,人民幣匯率制度經歷了兩次重大的改革,並帶來了人民幣三輪大幅度貶值。第一次改革是在1973年以後,當時的國際大背景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各主要國家的匯率制度紛紛從與美元-黃金雙挂鈎的固定匯率制轉向浮動匯率制。雖然與經濟發展和市場是相脫節的,但盯住英鎊和盧布的人民幣雙重匯率制也受到一些影響,人民幣匯率由盯住單一(或少量)貨幣改變爲盯住一攬子貨幣。再加上尼克松訪華,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型歷史時期,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的內部因素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前所未有地實行了官方匯率與貿易內部結算匯率並存的複匯率制。1982年、1983年,經濟轉型伴隨著人民幣貶值,我國的對外貿易當即由逆差轉爲順差,這兩年的貿易順差分別爲30.30億美元和8.40億美元(見表1)。5年以後,1988年國內價格創關,使國內需求迅速擴大,通貨膨脹加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人民幣再次大幅度貶值。J曲線效應所描述的匯率貶值對貿易收支影響的時滯效應在此表現得十分明顯:兩年後,中國對外貿易一改持續6年的逆差轉而實現了1990—1992連續3年的貿易順差。表11980-2003年中國貿易差額1王玨(1971-),女,上海市人,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國際投資與金融;聯繫方式: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郵編:710069電話:029-8303899,13002916567;電子郵箱:wjueba@sina.com.cn。單位:億美元年份進出口總額出口額進口額貿易差額1980381.4181.2200.2-19.001981440.2220.1220.2-0.101982416.1223.2192.930.301983436.2222.3213.98.401984535.5261.4274.1-12.701985696.0273.5422.5-149.001986738.5309.4429.0-119.601987826.5394.4432.2-37.8019881027.8475.2552.7-77.5019891116.8525.4591.4-66.0019901154.4620.9533.587.419911357.0719.1637.981.219921655.3849.4805.943.519931957.0917.41039.6-122.219942366.21210.11156.253.9019952808.61487.81320.8167.0019962898.81510.51388.3122.2019973251.61827.91423.7404.2019983259.51837.11402.4434.7019993606.31949.31657.0292.320004743.12491.12251.0241.1020015097.72661.52436.1225.4020026207.73255.72952.0303.602003上半年3761.431903.211858.2244.99預計全年6700-70003500-36003300-3400150-200資料來源:《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2002》及中國人民銀行公佈資料。另一次改革是1994年,隨著改革開放逐漸向縱深發展,全面開放迫使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市場調節匯率並軌。於是1994年起,人民幣又出現了大幅度貶值,匯率體制改革隨之發生,人民幣完全可自由兌換的最終目標得以確立,匯率制度從固定匯率制轉變爲以市場供求爲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在這次改革中,爲了保證匯率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的終極目標,在繼續對資本專案實行嚴格管制的同時,首先實現經常專案有條件的可兌換。在1996年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8條款後,實現了經常專案的完全可兌換,人民幣匯率實行了名義上的有管理浮動。這次匯率改革給中國經濟體制和金融體制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一影響首先就反映在人民幣大幅度貶值上,這使得1994年當年中國的對外貿易即出現了53.9億美元的順差,且順差一直持續至今。利用回歸分析,根據計算,人民幣匯率與貿易差額之間存在著高度相關關係,其相關係數爲0.7203,匯率與貿易差額之間的關係如圖1所示。分析表明:人民幣匯率與中國的對外貿易之間存在著長期均衡關係。圖1人民幣匯率與貿易差額二、經常專案差額並不意味匯率一定升值經常專案(CA)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指一國商品和服務的出口(X)與進口(M)之間的差額加上單方轉移的差額(U),即CA=(X-M)+U。經常專案的另一層含義則反應了一國儲蓄與支出之間的關係,它應該包括官方和私人兩部分,官方淨儲蓄是政府稅收(T)與支出(G)的餘額,私人淨儲蓄則是私人儲蓄(S)與私人投資(I)的餘額,因此經常專案也可以表示爲:CA=(T-G)+(S-I)。由此可見,經常專案不只是進出口貿易的問題(雖然大多數情況下,貿易順差確實是由激增的出口貿易引起的),從貿易層面看,出口增加超過進口說明本國商品具有一定的出口競爭力,本國貨幣幣值不高,有一定升值空間。但經常專案順差也可能是由出口的擴大或進口的減少所引起的,或者可能是政府稅收增加或私人儲蓄提高的結果。我們可以以以下兩種假設爲例作一分析。1.如果經常專案順差是因爲公共部門借款減少,即(T-G)大於0。公共部門借款的減少一方面可以說明政府開支下降,另一方面也說明政府通過發行政府債券等方式進行融資的行爲減少。這種緊縮性的財政政策直接導致的是貨幣政策的相應變化,利率應該上升,而較高利率貨幣的遠期匯率是趨於下降的。2.如果經常專案順差是私人部門投資減少所造成的,即(S-I)大於0。私人部門投資減少與實際回報率相關,這說明國內投資機會少,外國資本流入不足,貨幣會趨於走弱而不是走強。正如蒙代爾所說,人民幣應該升值與中國經常專案帳戶順差大之間不存在確定關係,就象90年代的美國,巨大的貿易逆差並不意味著美元應該貶值。三、外匯儲備增加與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升值的內部壓力來自於中國外匯儲備的連年上升。中國人民銀行2003年7月12日公佈的資料顯示,截止到2003年6月底,國家外匯儲備餘額再創歷史新高,達到3465億美元,而2002年底,我國的外匯儲備是2800億美元,短短半年的時間,外匯儲備就增加了600多億美元。中國目前尚未開放資本市場,人民幣國家化也未完全實現,在這樣的條件下,外匯流入的主要渠道就是貿易順差及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而2003年上半年,我國的貿易順差爲44.99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303億美元。而且從中國90年代期間的實踐看,流入中國的外資每年總有30%左右要在當年被用掉,其餘的才轉換爲外匯儲備,也就是說真正來自于外商直接投資的實際外匯儲備只是實際利用外資數量的約30%。按照這種計算,2003年上半年貢獻於外匯儲備的外資只有210億美元。這樣,外貿與外資二者之和也不過250億美元,與外匯儲備600多億美元的增加額之間存在400多億的缺口。這些資金是從哪兒來的?合理的解釋是:由於多人民幣升值的濃重預期,這些資金是通過各種複雜渠道進入國內等待人民幣升值的套利資金。但是不能忽視的是,外匯儲備的增加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意味著貨幣供給的增加。2003年上半年,我國廣義貨幣M2的增速高達20.8%,是近5年來最高的。貨幣供給增長過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經濟高增長的貢獻,也有銀行系統追求高利息和利潤收入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外匯儲備增長過快。爲了保持人民幣與美元匯率的穩定,中央銀行必須投放貨幣收購外匯,外匯占款是中央銀行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之一。外匯儲備增加,外匯占款增加,如果外匯收購增加超長,自然會導致基礎貨幣供給的超常增加,而貨幣供給增長過快會構成極大的通貨膨脹的壓力,導致貨幣貶值。也正是因爲如此,蒙代爾指出,中國外匯儲備的增加並非均衡狀態所致,也並不表示人民幣匯率過高,他認爲人民幣匯率是符合經濟運行平衡的。四、有關政策選擇爲了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應該重點在貿易政策和匯率政策上進行調整。1.貿易政策的調整以適度擴大進口、減少貿易順差爲主要內容關於人民幣升貶值的爭論,實質上是貿易問題的紛爭。中國的現行匯率政策是與美元挂鈎的浮動匯率制,由於中國對美國的貿易是連年順差,使美元貶值以刺激美國出口的政策並沒有發揮其預期的作用,爲了扭轉長期以來的貿易逆差,來自美國的讓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十分巨大。因此,爲了保持人民幣穩定,中國的對外貿易政策必須有所調整,而調整的重點應放在擴大進口上。(1)擴大進口有助於實現對外貿易收支的基本平衡。自從1994年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一直呈現明顯的順差,對於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之一的美國,我國的順差額僅次於日本名列第二,而如果將臺灣和香港都包括在內,我國對美國的貿易贏餘還大大超過日本。長期的貿易不平衡不僅對於中國經濟發展有一定的負面影響,而且也不符合“解決世界貿易不平衡問題”的基本原則。從理論上講,長期的貿易順差會産生對貨幣升值的壓力,而貨幣升值會由於削弱本國産品的國際競爭力而使本國出口下降,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質量都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因此,中國現階段實現貿易平衡的手段應該是在保持和擴大既有貿易規模的同時努力擴大進口,而不是控制出口。而且,擴大進口有助於緩解與主要貿易夥伴國的貿易摩擦,營造一個和諧的對外貿易環境。(2)擴大進口有利於控制外匯儲備的增加,保持合理的貨幣供給,減少通貨膨脹因素。對外貿易順差爲我國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從1996年到2003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順差累計達到2068.9億美元,外匯儲備增加了2479億美元。持續增加的外匯儲備加重了中央銀行外匯收購的壓力,增加了中央銀行的外匯占款額,從而導致基礎貨幣供給增加,通貨膨脹的潛在因素增加。通過適度擴大進口,可以減少外貿順差程度,減少外匯儲備,消除通貨膨脹因素,更有利於人民幣穩定。(3)擴大進口有利於獲得更多的外部資源。雖然從總量上看,我國的自然資源是豐富的,但由於人口稠密,人均佔有量卻明顯不足,尤其是一些支柱性礦產品,如天然氣、石油等,後備儲量更是缺乏。而我國正處於經濟迅猛發展的經濟轉折時期,充足的資源供應是經濟發展的必要保障,只有通過擴大進口,大量引進外部優勢資源,彌補和保護國內稀缺資源,才能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比較優勢角度講,擴大包括消費品在內的資源進口也是比較優勢原則的充分體現,是實現資源在全球範圍內合理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有力舉措。2.匯率政策上
本文标题:贸易差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310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