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扬州慢姜夔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校熊红利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本词小序介绍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写作缘由及主旨。诵读涵咏“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诵读提示:1、注意:语速、节奏、感情。2、一字逗:也叫领字,词中较常见,是一种句式格式,即对于一句话,读第一个字必须停顿,而后面的字连读,且第一个字为去声。“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纵豆蔻辞工,念桥边红药”扬州慢姜夔空城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清角吹寒眼前所见所闻扬州之景——破败荒凉实写1.作者所见所闻之扬州是怎样的?上阕哪个词最能概括如今扬州城的特点?2.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名都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青楼梦好二十四桥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旧唐书·地理志》欧阳修描述:“扬州居南方之会,世之仕宦于南而无归者,皆寓其家于扬州。”《资治通鉴》称:“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唐人)称‘扬一益二'。”扬州第一,益州(成都)第二。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分烟水一分人,廿四桥头四季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名都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青楼梦好二十四桥昔日扬州之景——繁华热闹虚写3.下阙哪一个字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红药也称芍药,最早见于《诗经》“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结情或惜别之意。魏晋南北朝将芍药比喻作风情万种的美人,后人用“芍药笼烟”形容美人的娇媚。芍药开于暮春时节,此时百花凋零,有寂寞意味,因此成为落寞凄凉的反衬,令人感慨昔日时光美好不再。“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山房春事二首》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以乐景衬哀情3.下阙哪一个字最能表现作者情感?惊杜郎俊赏,难赋深情河山之异,繁华不再《黍离》之悲4.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扬州今日之衰?自胡马窥江去后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亡国之痛、黍黎之悲,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在经历世易时移的巨大历史变迁之后所生发的一种特定的民族心理。靖康之难,宋室南渡,宋元易代,南宋文人感慨尤甚。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曾觌(di)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丛台歌舞无消息,金尊玉管空尘迹。空尘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1、请分析“繁华一瞬,不堪思忆”在结构上的作用。2、这首词的突出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加以简析。(1)承上启下(过渡),承上文“伤”,点明了引发伤感的原因,又引出了下阙对赵国故都繁华奢靡景象的思忆。(2)虚实结合(或对比,或衬托,或寓情于景)。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运用想象虚写了古时繁盛一时的丛台歌舞奢靡的画面,实写了邯郸古道的萧瑟秋风中衰草连天的凄凉景象,以虚衬实,寄寓了作者对宋王朝割土分疆、国家衰微的悲痛之感。参考答案
本文标题:扬州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378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