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校本研修概述我们真的需要研修吗?老师,您离抑郁症有多远?十大职业最容易引发抑郁症1.护士或者家庭护理人员.2.餐饮服务人员.3.社会工作者.4.医护工作者.5.艺术家、演艺人员和作家.6.教师.7.后勤保证人员.8.维护和地勤人员.9.金融顾问和财务人员10.推销员摘自美国《健康》杂志一个小小的举动,或许可以托起一个孩子的梦想~~又一位教师被学生殴打!据报道,9月29日,因为不同意学生提前离校,四川德阳7名学生在教室围殴老师,其中一名学生1分钟内至少对1名教师动手7次,并且恶语相向。我是一名老师!某些评课是对老师的一种伤害!教师评课标准1、教材处理:教学目的具体、明确,中心突出,深浅适宜,详略得当,案例精选,讲解准确。(25分)2、教态:仪表端正,态度亲切,举止大方,从容恰当,衣着打扮得体。(10分)3、教学语言:规范、生动、直观、形象、简练,普通话标准。(10分)4、板书:字体美观、工整、形象,书写规范,设计合理。(10分)5、教学方法:能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维。(25分)6、教学效果:课堂纪律良好,学生思维专注活跃,师生感情交流好,按时完成预期教学目的,各层次学生都有提高。(20分)快乐尊严幸福方法认可充实。。。。。。我们需要改变我们需要提升我们需要研修传统校本研修的特点开学立课题,期末交总结无平台支持,无长远规划缺研修资源,少研修成果无过程管理,无数据记录深入理解校本研修的相关概念以及深刻内涵。认识我们的校本研修目前面临的问题。探索更适应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校本研修模式展望互联网+时代的校本研修新姿态一、校本研修的相关概念及深刻内涵1、教师教育性质的外控型。2、教师教育目的的补偿型。3、教师教育主体的被动性。4、教师教育形式的单一性。5、教师教育系统的封闭性。6、教师教育目标的失实性。传统教师研修模式的弊端缘起~~以校为本的理念,主要缘起于教育改革中的权力下放,让学校自主自由地发展学校事务。以校为本的研修,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校本研修的特点研究的目的:以改进学校教学实践、解决学校自身所面临的问题、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目标。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本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研究的主体:全体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教师即研究者。专家或专业人员只是研究的合作伙伴或指导者。研究的成果:有助于学校实践问题的解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研究的成果应回归学校的教学实践。校本研修:以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研究课题,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将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与教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产生背景英美20世纪60年代兴起‘教师即研究者’运动。‘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能够改进教学,或如何能够满足课程规划。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产生背景20世纪90年代,西方主要国家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培训的中心、重心开始下移,由以大学或专门培训机构或基地,转向以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出现了校本研修(School—basedIn—serviceEducation)。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宗旨:一切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一切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立足于本校、本职、本岗。产生背景国家教育部在中小学继续教育有关规定中多次强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创建以校为本研修制度建设基地”项目于2003年12月在上海正式启动。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在《2005年全国教师教育年度会议工作报告》中强调:“继续推进建立校本研修制度。校本研修是实施全国教师网联计划,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基础和途径,各地要认真总结开展校本研修的经验,将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相结合。要加强对校本研修制度的研究和指导,各级教师教育机构及广大培训者要经常深入中小学进行调研,指导学校进行校本研修,送教上门。”对校本研修内涵的理解一、把握校本研修的三个特点研究的问题来自于本校的实际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群体研究成果源于实践,用于实践。二、明确三个指向指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指向本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指向于学校教研文化的改善,营造平等民主的教研氛围。对校本研修内涵的理解三、加强三个结合要与贯彻实施《新课标》相结合,——把握《新课标》的基本元素要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研究内容来源于实践,研究成果回归实践要与教师的个人反思、群体的同伴互助,以及相关的专业引领相结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校本研修内涵的理解四、做到三个注重注重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研究教师。注重研究教研过程。注重研究有效的教研方式。对校本研修内涵的理解校本研修研什么?研“生”(研究学生)研“学”(研究学科知识)研“教”(研究教育)研“师”(研究教师)研“研”(研究教研过程)校本研修研什么研“生”(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原有经验和发展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进程。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我对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这才是教育新常态。早在2006年,日本朝日啤酒公司、住友化学和伊藤忠商事三家公司(均是日本顶尖公司)共同出资,在山东莱阳租下1500亩耕地,租期20年。但是前五年,耕地都荒废着,仍由野草疯长。日本人的种地方式让莱阳农民看着心疼,甚至有人开始怀疑日本人租地的动机,认为日企租地是探寻地底下的宝藏。这样的土地闲置5年后,终于看到日本人开始运作的迹象了。先是养牛。注意,是散养。牛产牛粪,改善土质,产出无公害农作物,农作物喂食奶牛,再产出高品质牛奶。为什么要闲置5年了,一位日本籍的负责人说,按照日本的古训,“种植之前先做土,做土之前先育人”最看重土壤的品质。虽然莱阳土地肥沃,但经过化肥和农药的洗刷,土地已退化,前几年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土壤的恢复上。在中国农民看来,日本人可真够“笨“的,不撒化肥,全用牛粪堆肥;去草不施除草剂,而是手拔锄除;农药极少打,偶尔用,也需由专家指导,且全部为生物制剂;土壤定时检测,确保养分均衡。更让中国闹不明白的是,日本人养殖的奶牛“吃得比人好“,奶牛吃的每一口饲料都要先检测,生产出来的牛奶不合格,还要倒掉。种植玉米、小麦、草莓等,但因坚持粮食不打农药“顺天收”、果蔬不重亩产量、种植养殖循环,使得企业过去持续亏本,成为了当地村民的笑柄。只是谁也没有想到,5年后让中国人大跌眼镜!这家日本公司生产出来的牛奶每升定价22元,是国内牛奶价格的1.5倍。他们生产的草莓每公斤定价120元。这些昂贵的农产品目前仅有10%供应上海和北京,价格高昂但供不应求。余下90%供应日本市场。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古希腊哲学家西塞罗研“学”(研究学科知识)——深入研究和把握学科领域的核心价值、基本特点和关键经验。校本研修研什么研“教”(研究教育)——研究和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策略。让有效地教学为学生主动的学服务。校本研修研什么研“师”(研究教师)——研究教师的困惑与需要。校本研修研什么研“研”(研究教研过程)——研究支持教师主动学习的教研过程和有效的教研方式。校本研修研什么研师、研研——探索促进教师主动学习的教研支持方式研生、研学——让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在“研师”“研研”中,支持教师“研生”“研学”。所谓有效的教研方式,是指能够根据教师的发展需要,选择最有助于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最能达到特定教研目的的途径、形式和方法。常见的教研方式有:案例分析式、参与式培训、操作体验式、主题沙龙式、录像剪辑对比式、两难问题辩论式、问题跟进式、作品分析式----作品分析式教研活动案例目的:从学习者的角度,用价值中立的眼光去审视和解读学生的作品,从学生的作品中反观教师的“教”对学生们的“学”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进而调整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使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主动“学”服务。问题呈现:教师们就绘画技能“要不要教”及“怎样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焦点在于孩子没有技能的支持会不会影响他们的表达。作品分析式教研活动案例过程呈现:两位大班的教师把刚刚春游后幼儿的主题画拿出分析。其中一个班的教师怕他们因为不会画侧面人而影响表达效果,所以就特意在春游之前教画侧面人。而另一个班没有教。通过对两班幼儿的画面进行对比分析,教师们发现,两个班孩子的画面截然不同:在教技能的班中,36位小朋友中有34人画的都是侧面人,且画面内容几乎雷同。而另一个没有教技能的班则画面丰富,各具特色,每名幼儿都在表达自己对春游活动的独特感受。很显然,教师的“教”对幼儿的“学”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作品分析式教研活动策略:①找准教师争论的焦点,思考和寻找能够说明问题的典型作品;②透过作品解读学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分析学生学到的是什么;③从学生学到的东西去反思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分析出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④结合《新课标》明确我们的教育所要追求的核心价值,思考教师应该调整的是什么。二、校本研修目前面临的问题校本研修中出现的问题:第一,学校规模小,教师队伍参差不齐,资源利用严重滞后。第二,教师参与受到影响。第三,培训理念落后,模式低效。第四,校本培训难以持之以恒。开学立课题,期末交总结无平台支持,无长远规划缺研修资源,少研修成果无过程管理,无数据记录三、更适应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校本研修形式。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以工作问题为导向,以教学实践为载体,即学即用,全员参与,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线上线下相结合,形成参与式学习,互动式研修,形成教学资源的汇聚性、再生性与分享性,形成科学的教师发展力评价体系。高效而且接地气的校本研修应该是这样的:联片互动、区域性推进---创建区域化校本研修生态系统把全区学校分成几个片,教科所的领导和教研员分派各片开展教研互动和指导工作。各片之间以纵向校本推进、横向联片协作的方式,以强带弱、以大帮小、合作共享、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全区教研教学资源。具体做法:1、教研员统一编排各学校骨干教师公开课的时间表,各校按时派教师参加听课,听课后进行评课,教研员及时点评。2、召集主管教改的领导、骨干教师、教务主任,观看各校的教研资料、研究成果,相互交流信息,共享教科研资源。3、教研员上示范课,各校主管教改领导、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听课。4、教科所领导及教研员深入每所学校,查教研资料,听教研活动汇报,并对各校研究课题和教研制度提出指导意见。5、教科所领导及教研员走进教室随堂听课,及时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后集中评课,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指出指导意见,老师们能直接跟教研员交流,得到教研员的专业引领。畅所欲言——教师们在进行教学研讨省教科研所李雪红专家做引领作文教学校际交流会教师论文发表专家组成员在南门口小学视察指导。局教研室领导对南门口小学教研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局领导到南门口小学指导教科研活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过程中,区教育局机关结合实际工作,创新研修模式,以教研促教学改革,增强学习成效。搭建以区教研室为引领,学校年级组为平台、教师全员参与的教育教学指导研究体系,研究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校本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各项校本制度,使课程改革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形成各有侧重、梯度衔接的教研工作格局。全面推行学科基地校教研模式,全区12所中小学被评为市中心学科教研基地。探索学科教
本文标题:校本研修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06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