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3-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2013.4.1)
3-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左雯霞“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而不想一想他还没有成人哩。”“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陈鹤琴(1892—1982)一、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二、发展中的幼儿心理三、交往中的幼儿心理四、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内容提要一、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等,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幼儿心理的本质1.幼儿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2.幼儿心理和成人心理具有相同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具有能动性。人的心理现象社会(团体)心理现象个体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即人格)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人格心理特征人格心理倾向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信念……行为活动支配表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小张清晨醒来,看到光亮照进屋子,听到窗外树上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空气,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花园里有许多花,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子里盘算着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她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该去一下。忽然她又想起,报社的约稿还没有写完,今天应该交稿了,必须忍耐一下,坚持写完。想到这里,她很快收拾了一下,吃过早饭就开始写稿了……(二)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头尾律、近远律和大小律3.不平衡性•幼儿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期,儿童期的平稳发展,青春发育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期,再是平稳地发展,老年期开始出现下降。•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和最终达到成熟水平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个别差异•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的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50%的儿童能够在图中所标出的月份里完成每一种技能。但是每一种技能出现的具体时间有很大的差别。5.发展的关键期•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母亲印刻(K.Z.Lorenz,1952)关键期心理发展的内容1—3岁4—5岁0—4岁5岁左右10岁以前5岁以前口语学习书面语言学习形象视觉发展掌握数概念外语学习音乐学习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二、发展中的幼儿心理幼儿认知的发展幼儿情感的发展幼儿意志的发展幼儿个性的发展3-4岁幼儿心理发展专题3-4岁幼儿心理发展总体特征•强烈的好奇心–表现为好看、好听、好问、好动手•同伴关系的发展–由母亲和亲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扩展到同伴的关系上•总体心理特征–由行为和动作引起思维活动–思维缺乏可逆性和相对性–行为受情绪支配–喜爱模仿(一)3-4岁幼儿认知的发展与教育认知”指的是那些使头脑中产生认识的内部处理过程及结果”,包括感知、记忆、注意、思维、想象、创造、推理、问题解决等。感知觉——早期认知的基础。•视力发展:3岁幼儿的视力可达到1.0,视觉较为敏锐,喜欢观察,会借由眼睛来引导手去接触新事物,眼手协调更灵活,立体视觉的建立已接近完成。1、感知觉的发展视觉主要表现为视力发展和辨色力发展两个方面。•辩色力发展:•3岁以后,幼儿能够学会分清各种基本颜色,如:红、绿、黄、蓝、黑等。•不能区分各种颜色的色调,对于色调相近的颜色,如:红和粉红,黄和橘黄等易混淆。•儿童在颜色识别的过程中,一般先认识颜色,然后才学会标志颜色的词。大约4岁起,儿童能够将基本颜色与其名联系起来。听觉听觉发展较早,新生儿甚至胎儿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声音感受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掌握语言、接触音乐环境的过程中,学前儿童的听觉不断发展。3岁幼儿能准确地辨认各种声音,但是不能区分声音上的细微差别,因此,不能学会正确的发音。知觉3-4岁幼儿知觉发展特点1、方位知觉:能辨认上下方位;2、距离知觉:2个月掌握;3、形状知觉:掌握圆形、方形、三角形;4、大小知觉:能分辨物体的大小和远近;5、时间知觉:能区分白天和黑夜。方位知觉•发展顺序——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上下(3岁)前后(4岁)左右(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个别差异很大,有的人一生方位知觉都不清楚。深度知觉深度知觉是人判断自身与物体或物体与物体之间距离的认识。6个月的婴儿便具有深度知觉(吉布森,沃克,1961)。视觉悬崖心率形状知觉•3个月的婴儿已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形状研究还表明:幼小婴儿就具有模式化的、有组织的视觉世界。–偏爱一定程度的复杂的世界、信息量多的图形和对他们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某些形状,不喜欢没有图案的模式。偏好相对新颖、清晰、复杂、对称、和谐的刺激形状知觉•对幼儿来说,辨别图形从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中科院,何纪全)•幼儿期,形状知觉和图形辨别逐渐与掌握图形的名称结合起来。年龄表现3-4岁用象形词命名几何图形4-5岁开始正确认知几何图形5-6岁只对陌生图形进行实物命名大小知觉•4个月以前婴儿就已具有大小知觉的恒常性•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年龄表现3-4岁能够按照语言指示区分物体大小4-5岁判断大小精度提高,在三个以上物体中排列大小顺序,依赖触觉比较5-6岁能用视觉指出物体大小及相同时间知觉•时间具有非直观性,没有看得见的形式,又没有相应的感觉器官。•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与识记的事件相联系。(生活制度、天气变化进行时间定向)•5、6岁以前儿童的时间知觉不稳定、不准确,也不会使用时间标尺。•7岁开始发展时间知觉•小学阶段是时间知觉发展的重要时期小结•在幼儿认识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以感知和思维相比,感知在3~6岁儿童的认知活动中仍占优势。可以说,幼儿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声音来认识世界,而不是依靠语言交往所获得的知识来认识。幼儿的记忆、情绪、意志、思维都是以感知觉为基础的。小结•学前期是个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感觉剥夺和感觉轰炸)感觉剥夺感知觉是婴幼儿的主导心理过程。早期感知觉的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有研究者对黎巴嫩的一所孤儿院进行了纵向研究,发现,在第一年里,孤儿们只是呆在童车里,很少得到看护者的个别关心,他们的运动能力和言语能力极为落后。1-6岁的平均智商只有53。后来,许多孩子被家庭收养,发展情况大有改观。2岁以前被收养的儿童能克服早期的智力迟钝,2年内智商平均提高到100。被领养较晚的儿童也有一定的进步,在领养家庭中生活6-8年后,智商达到70左右。对早期有着不良境遇的儿童来说,2岁能否得到改变,至关重要。“感觉轰炸”还没有证据证明这些做法能产生更聪明更优秀的“超级婴儿”。相反的,拼命地把刺激给那些还没有做好接受准备的婴儿会导致他们退却,并且会对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乐趣构成威胁。此外,当这些曾经信誓旦旦的做法并没有造就出他们曾保证过的小天才时,他们会使孩子的父母们感到失望,会让父母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觉得他们是失败的人。这样做在孩子们走向成熟征程的开始阶段就剥夺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而且剥夺了父母们在他们孩子的早年成长过程中既轻松又愉快的参与活动的机会。2、记忆的发展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包括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过程。3-4岁幼儿的记忆特点:无意性(1)3-4岁幼儿还未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因此有意识记较弱,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他们的记忆还很难服从于某一有目的的活动,而更多地服从于对象的外部特征。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满足幼儿个体需要的事物,容易被幼儿自然而然地记住。幼儿中期和晚期的记忆效果都是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3岁幼儿并未真正接受识记任务,基本只有无意识记。到了小学阶段,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识记(见图6-6),并逐渐超过无意识记。3-4岁幼儿的记忆特点:暂时性(2)3-4岁幼儿的再认和再现能力弱,记忆内容在其头脑中保留时间较短。幼儿识记的平均再现数量年龄熟悉的树的名称不熟悉的树的名称3-4岁1.804-5岁3.60.35-6岁4.60.43-4岁幼儿的记忆特点:情绪性(3)3-4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记忆活动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差异。幼儿心情愉快则记忆效果良好,心情沮丧则有可能什么都记不住。3、想象的发展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记忆表象在新情境下的复活,简单的相似联想,没有情节的组合)3-4岁幼儿的想象特点:无意想象占主导3-4岁幼儿会玩想象性游戏,但此时孩子的想象简单,是无意的、自发的。其想象主题多变不能按一定目的下去,容易从一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主题。不能把想象的事物跟现实的事物清楚地区分开来,因此常被人家误认为是说谎。幼儿的言谈中常常有虚构的部分,对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往往加以夸大。幼儿以想象为满足,想象常常并不指向于某一预定的目的,而是以想象过程本身为满足,故富有幻想的性质。4、思维的发展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幼儿思维的发展•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0-1个月,反射活动阶段1-4个月,习惯动作阶段4-10个月,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10-12个月,手段和目的之间分化并协调的阶段12-18个月,感知运动智慧时期18-24个月,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时期2、前运算阶段(2-7岁)2-4岁,象征思维阶段4-7岁,直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或12岁以后)3-4岁幼儿的思维特点:自我中心主义与象征性游戏(1)自我中心主义:完全以自己的方式来知觉和阐释世界,无能力从他人的观点观察事物。对年幼儿童来说,自我中心主义不是他特意的选择或缺乏经验和训练的结果,而是他这个年龄必然出现的思维方式。就象此时的儿童和成人相比一定身材矮小。错误信念任务•小明把一些巧克力放到了厨房的一个蓝色橱柜里(位置A),然后离开了厨房。小明的妈妈把巧克力移到了绿色橱柜里(位置B)然后离去。小明回到厨房想吃巧克力。•讲完故事后问儿童:小明会到哪里去找巧克力?自我中心的喜与忧喜:此时的儿童——真诚,不会戴“假面具”。(天真无邪;童言无忌;皇帝的新装)忧:他们无能力察觉自己的行动对他人造成的后果。3岁儿童在用棍子敲击物体以体验音响效果时,会用棍子去敲击另一名儿童的头颅,而这另一名儿童因疼痛而发出的尖叫只会引起他的“惊讶”,而不是“内疚”。3-4岁幼儿的思维特点:自我中心主义与象征性游戏(2)象征性游戏:随着表象和语言能力的日益发展,3岁儿童学会了用一件事来象征另一件事。认知发展的教育要点(一)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感知觉(二)注意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二)3-4岁幼儿情绪的发展与教育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对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作用非常明显,直接指导学前儿童的行为,有人甚至称学前儿童是“情绪的俘虏”。基础知识基础知识1、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如幼儿见到妈妈高兴,见到医生恐惧。基础知识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情绪为(人和动物)所共有,而情感只有(人类)才有。(2)情绪是(外现的、暂时的)如:快乐、愤怒、恐惧、悲哀等。情感是(内隐的、稳定的)。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基础知识北京申奥成功,人们欢呼雀跃,十分兴
本文标题:3-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2013.4.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4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