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仪礼·士昏礼》的六礼及其体现的女性地位
《仪礼·士昏礼》中的六礼及其体现的女性地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号:2012213428姓名:蔡安琪摘要:《仪礼·士昏礼》是我国关于婚姻礼仪的最早记载,但语言生涩难懂,本文主要简要概述《仪礼·士昏礼》当中详细介绍的六礼,并阐述作者由六礼窥探到的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关键词:《仪礼》;婚礼;女性地位;正文:婚姻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件事,王羲之说“死生亦大矣”,意即生与死的人最重要的两件事,而除了生死之外,人生最重要的事大概就是婚姻了。自古以来,人们若要确定一段婚姻关系,就需要通过一套复杂的程序,关系才能算确立、被认可。这套程序在每个地方、每个时期,受社会风俗习惯、经济等诸方面的影响,都会有所差异。中国古代的婚姻礼仪特别繁琐复杂,《仪礼·士昏礼》中规定:“婚有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微、请期、亲迎”,后来这六礼就成为了中国古代婚姻礼仪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除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礼基本上依照六礼的程序而行,所以古人在娶亲之时,常常在自家的门楣上贴上“六礼告成”的横额。一、那么,《仪礼·士昏礼》中的六礼所指的究竟是什么呢?下文将对此进行简要概述。(一)纳采纳采就是男方有意与女方结为婚姻,就派请使者到女方家纳雁为礼,实际上就是现代人常说的说媒。《礼记》中将纳雁称之为“挚”,就是指使者手中拿着的礼物,即为见面礼。那为何用雁作为见面礼呢?“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白虎通·嫁娶篇》说明用雁有两种意义:第一个是为了不失节、不失时。雁是侯鸟,一到秋天便向南飞去,而春天则返回北方,来去有时,从不失信,因此古人用雁作为见面礼,比喻男子已做好了对女子守信不渝的准备,表达男子对爱情忠贞的态度。第二个是因为雁行止有序。雁在迁徙飞行的时候,总会有一只领头的强壮的雁,而幼弱者则追随其后,从不逾越,只有雄壮的雁飞累了,才会有另外一只雄壮的雁来替代它,古人用这个原则比喻嫁娶长幼有序,不越序成婚。(二)问名倘若女方家接受了男方的纳采,男方就可以进行下一步“问名”了。“问名”是指男方提前准备红帖子,派请使者持着红帖前往女家,询问女子的姓名及生辰八字。在《仪礼·士昏礼》中,这一程序和纳采可以合并进行,即主人派请使者去纳采前就将红帖交给使者,如果女方家当场同意,便进行问名。问名的目的是用来占卜,《诗经·卫风·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就是问名之后占卜的例子,看男女双方是否相合,结为婚姻后是否吉利。(三)纳吉纳吉的仪礼非常简单,就是男方得知女方姓名和生辰,占卜之后,如果是吉兆,就要再次派请使者携带雁为礼品,到女方家告知占卜结果。女方家一般会以“吉兆,就不敢辞”接受占卜结果,如此一来,双方的婚姻算是有了一个初步的协议了。因此人们也将“纳吉”称之为“文定之说”。(四)纳徵纳徵的礼节与纳吉礼相同。男方请使者带着五匹黑、红两色的绢帛和两张鹿皮作礼物,来到女方家纳徵,就好像现代人男方到女方家下聘一样。使者向女方家表明“承男方命,依先人的礼法送上俪皮、束帛,请纳徵”,女方家便会表示“男方顺从先人典范赐我厚礼,我自不敢辞”,如此一来,纳徵就算完成了。值得一提的是,男方除了派遣一位使者,还需要请一位有地位的人当见证者,而求婚的男子是不能亲自前往纳徵的,否则就算不按礼节行事。古人认为,只有通过纳徵娶来的女子,才算明媒正娶的妻子,不纳聘财、不备礼节而娶来的女子只能算作“妾”。(五)请期请期实际上是一个谦虚的说法,指男方择好日期,准备好婚期吉日书,备上礼物前往女方家告知婚期,因此,称“告期”实际上更符合真实情况。但是后来,这种由一方决定婚期的作法渐渐只在男方地位显赫时采用,例如王孙贵族娶普通女子为妻的时候。普通百姓或者男女双方地位相似的情况下,婚期通常为男女双方共同约定,然后由男方送一个婚期帖给女方,作为正式通知,也算履行了六礼中的“请期”。请期时男方携带的的礼物依旧是雁,值得一提的是,《仪礼·士昏礼》中的六礼,有五礼所采用的礼物是雁,且这五礼在进行的时候,求婚男子都是不能亲自出现在女方家的。(六)亲迎亲迎是六礼的最后一个程序,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礼仪环节。古代人家大多将亲迎的季节选在春天,有“嫁娶必以春”的说法。《周礼·媒氏》中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说明男女有在仲春时节自由约会、约定婚姻的传统。大概是因为仲春时节,天气晴朗,万物复苏,景色优美,适宜出行。而男子亲迎的时间通常是在黄昏的时候,这也是“士昏礼”由来的一种说法,有人说“昏”通“婚”,也有人说“昏”所指的就是“黄昏”,因为当时的人们在黄昏时候迎娶新妇。迎娶新妇的那天,男方家要在婚房外面的东边放三只鼎,鼎里放小猪、鱼、兔子等熟食。这一次,新郎要穿上黑色的礼服,乘上用黑漆漆成的车子,亲自前往女方家迎娶。迎亲时,前面有人执着蜡烛作前导,后面有两辆从车(与新娘坐的车相同)跟随一起到女家迎娶。到达女方家的时候,新娘已经穿戴好,梳好妆,用盖头蒙住脸面,面朝南站立在房中等候。女子的父亲在门口将新郎以及男家的宾客迎进家门,新郎朝向女家的庙堂,拜奠雁,然后在门外等候新妇出门,新郎请新妇上车,并且亲自为新妇驾车。女方家送行的人一起跟从。行车中途,会有御者代替新郎为新妇驾车,新郎则提前骑马到自家门口等候新妇上门。新妇到了家门口,新郎要对新妇作揖,请她进门,然后二人在大厅相互参拜,就是人们所说的拜堂。到了婚房门口,新郎还要再次作揖,请新妇入婚房。他们在婚房中脱去礼服,撤去新房蜡烛,相互喂食,婚礼才算完成。二、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从这一系列繁杂的礼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仪礼·士昏礼》中所记载的女子的社会地位是不低的,虽然我们无法直言了当地说,当时不存在“男尊女卑”的现象,但是我们却可以肯定的说,并不是所有的妇女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至少有一部分妇女,受到了男子的尊重,被男子当成了呵护的对象。男子在向女子求取婚姻的过程中,有五次用雁当做礼物,雁是候鸟,一到冬天就向南飞去,从不失时,男子雁的守信来比喻自己对女子爱情的忠贞不渝,这本身就是对女子的尊重。虽然古代男子亦有不守信用之徒,例如《诗经·卫风·氓》当中的男主人公就是一个始乱终弃的最好例子,但毕竟这是少数。现在流传下来的,更多的是正面的例子。前面提到,请期的时候,倘若双方地位相近或相等,男方是不会擅自做主顶好婚期的,男方会与女方一同商定好婚期,并且,男方考虑到女方的面子,会在对方已经知道婚期的情况下,仍旧派请使者到女方家“请期”,从这样的礼节中可以看出古代女子的地位绝对不是低下的,男性对待女性的态度及方式是谦恭有礼、尊重体贴的。而在亲迎的时候,这种尊重体贴的态度体现得更加明显。男子等候女子出门,亲自为女子驾车,为了提前在自家门口迎接女子中途让御者替代自己驾车等等,诸多礼节,庄重而又繁琐,但无不一处体现着女子作为新娘的娇贵,男子对女子的呵护与关爱。胡适先生曾经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即历史是任人塑造、任人改变的,人们将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定位为底下,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一直传达至今,殊不知,这有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历史。近现代女权主义者所痛心疾首的古代女子社会地位底下的问题,也许并不是问题,因为,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可能并不低下。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的推测加想象罢了。参考文献:①翟婉华.《试论中国古代的婚姻六礼及其实质》②雷铭.《透过礼记、仪礼看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基于《士昏礼》和《昏义》的解读
本文标题:《仪礼·士昏礼》的六礼及其体现的女性地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460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