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1课ppt
第四单元知识结构•科学理论的勃兴•物理学(第11课)•生物学(第12课)•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三次工业革命(第13课)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中世纪时,基督教会宣扬的宇宙观是宇宙是一个封闭的大盒子或大帐篷,天是盒(篷)盖,地是盒(篷)底,圣地耶路撒冷居盒(篷)底的中央,日月星辰悬挂在盖上,此即所谓的“宇宙帐篷说”。地心说,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经亚里士多德完善,又为托勒密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盛行于古代欧洲1000多年的宇宙学说体系。西方近代科学的开端:地心说到日心说西方近代科学的开端:地心说到日心说地心说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天层,此外空无一物。上帝推动了恒星天层,才带动了所有天层的运动。人类居住的地球,则位于宇宙中心。公元140年,托勒密在他的巨著《天文学大成》中,总结并发展了前人的学说,建立了宇宙地心体系。日心说(15-16世纪的天文学革命)哥白尼《天体运行论》日心说的观点是1.地球是球形的。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消失。2.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因为天空比大地大的太多,如果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而地球不动,实在是不可想象。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在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动摇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17世纪以来近代科学的发展•伽利略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上的物体运动有天然运动和受迫运动。他认为物体的受迫运动是推动者加于被推动者的,推动者一旦停止推动,运动就会立即停止。伽利略通过实验证实,外力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在1604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实验中发现:物体下落时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而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这就是著名的落体定律。系统的观察与实验经典力学的建立•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万有引力定律:任意两个质点有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运动三大定律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牛顿首先给力学的基本要领如质量、动量、惯性、力及向心力下了定义,对大至宇宙天体,小至光的微粒的一切物体在真空中或在有阻力的介质中的运动,全部应用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给予了说明,把自然界中的一切力学现象都囊括在他的力学体系之中。《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的成熟。经典力学体系的特征:•重视实验•数学化相对论的创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绝对时空观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量子论诞生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使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内部。但大量的实验表明,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通常的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描述。量子论在这种背景下诞生。量子论的影响: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结合形成原子核物理学,指导制造原子弹、氢弹和建立核电站。量子力学还为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等奠定了理论基础。《墨经》说:“动,域徙也。”(机械运动就是物体位置移动。)《墨经》还讨论了机械运动的一些形式。一种是平动,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要运动就一块运动,要静止就一齐静止。另一种是转动,即物体轴线以上的各个部分都在改变位置。还有一种是滚动,即圆物外表的各部分都能同地面接触。《墨经》:“力,形之所以奋也。”(形指的是具体的物体,“奋”就是动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这同牛顿经典力学对力的看法基本一致。)墨家已经认识到重量对于物体的普遍性,并猜测到物体的重量同物体的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墨经》说:“重之谓。下,举,重奋也。”这就是说无论物体下落,还是物体举起,都是同重量有关的。墨家的力学思想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1课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579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