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学2009—201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分析报告一、命题意图根据高三语文复习计划和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一轮高考专题复习的主要内容,因此本次考试以20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为依据,参照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命题,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重点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整个试卷共七大题21小题,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为了让学生树立语文复习和备考的信心,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复习,本次考试试题的设计难度不大。试卷涉及的具体内容和考查重点如下:第一大题考查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共12分。分别考查字形、词语、病句和语言连贯。其中词语题综合考查了易混词的辨析和成语的使用,病句题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有一定的难度。第二大题考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共9分。阅读材料是与地球科学有关的科技短文,命题设计与高考试卷基本相同。第三大题考查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材料选自《元史·许衡传》,依次考查文言实词、虚词和阅读理解。所选材料突出了本土特色,对学生了解焦作历史文化名人有积极的作用。第四大题共23分。依次考查文言语句翻译、古诗鉴赏和名篇名句默写。第五大题考查散文阅读,共22分。为了突出对现代文阅读基本能力的考查,针对学生面对这类题目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命题设计时降低了试题难度。第六大题考查语言表达,共15分。考查内容涉及语言简明得体、压缩语段、仿用句式和修辞方法等,综合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其中补写对联题既考查对联的相关知识和运用能力,又对学生关注社会、继承传统文化有积极的引导作用。第七大题考查写作能力,60分。本次作文是命题作文,旨在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作文题目有很大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写作个性的发挥。二、考试结果分析和对策抽样统计结果显示,这次考试出现了不少130分以上的高分,最高分突破了140分,整体难度与命题的预计结果相当。第一、二、三大题的试卷得分较高,表明学生经过近一段时间的专题复习和训练,识记性和理解性的知识基本掌握到位。教师对基础知识的强调,促使了学生做题练习的主动性增强,现在除了教师统一使用的练习外,大部分学生手中都有一两套自己的练习,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补弱固强。本次考试难度较大的题主要涉及词语、病句、文言实词和虚词等,基本上都是命题时确定为综合能力考查难度较大的题,说明学生对高考同一考点内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待提高。其中第二大题的选项迷惑性较大,部分学生不能逐一对照原文,认真比较分析,因粗心而失分,缺乏缜密的应考思维和良好的心理习惯。第四大题,文言翻译题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翻译习惯,懂得了寻找得分点,按点直译,答题已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但是在用现代汉语转换语句时仍缺乏灵活变通的能力,今后应在强调采点意识的同时提高语言整合能力。部分学生对句子中的古今异义现象(如“身体”等词)掌握得不好,不善于从语境和句子结构上推敲词义。古诗鉴赏题,学生善于运用术语答题,但部分学生答题有滥用术语的现象,这与学生对鉴赏术语食而不化有关;名篇名句每周一册的反复强化记忆已见显著成效,说明学生在背诵中重视了默写,别字错字大量减少。第五大题散文阅读,试题难度不大,很多学生开始关注正确地解读文本,知道该怎样分析命题人的命题意图,但答题不规范仍然是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思路不清晰。第14题“你认为这幅画面有什么‘意味深长’的含义”,如果从画面的两个组成部分入手分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大部分学生只想到“火车”,而忽略了“喇嘛”,从而导致答非所问。2、语言表述、答题步骤不规范。许多学生没有按照题干所给的顺序、所暗示的表述方式去答题,语言不简明,答案繁杂,思路不清。第16题“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请具体分析”,题干中的提问与暗示的答题步骤非常清晰,但许多学生却先分析,再回答,而且分析时仅从一部分入手,语言罗嗦,要点不全。3、只会摘录而不会整合语句,造成要点不突出。第17题大部分学生只把倒数第二段的最后一句搬到答案上,没有提炼,没有与主旨联系,没有和其他的关键句整合。相信经过一定量的训练,这部分分数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与此相对应的,学生阅读量小,没有时间阅读,没有文章阅读,从而没有阅读视野的问题应尽快改善。第六大题语言表达,第19题补写对联题,部分学生不能做到“结构一致”的基本要求,应当加强对偶和对联相关知识的教学和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句子结构的分析方法。第七大题考查作文,大多数同学的作文都停留在45—47分。这次作文是命题作文,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沿袭以前的习惯当作话题作文来写,另拟题目,导致失分。“生活的智慧”是个开放性的题目,但也不能忽视其限定的范围:“智慧”要从“生活”中来,而不是从其他地方;“生活”中要升华出“智慧”,而不能仅仅是一般的体验和感悟。从本次作文的题目特点看,泛泛而谈的议论文难以得高分。同时,这次作文也给学生很大的自主立意和表现自我的空间,但许多学生的材料积累不够,写作素材匮乏,眼界不开,思维深度不够,写的文章缺乏个性体验和思考。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狭隘,导致高分层次的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今后的作文训练教师应当注意加强对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写作的长处,重视发展等级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作文中展现个性的亮点。本次考试前后高三语文组根据应考的需求,针对学生备考的重点难点,利用下午第三节的时间,采取学生自愿选听方式,在学校第二合堂教室进行了三次考前应试技巧讲座,从“现代文阅读”(邬月香主讲)、“语言表达”(屈海生主讲)、“诗歌鉴赏”(崔新主讲)三方面给学生以现实现用的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种针对性的讲座,充分整合了学科优势资源,让学生受益,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三、教学建议与下阶段备考方略针对本次考试中的问题,建议下一阶段继续根据考试大纲加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基本能力。针对本次考试暴露出来的薄弱考点,进行专项练习并利用专项测试题巩固提高。在高考专题复习和答题技巧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对非智力因素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考试习惯,对考场上出现的粗心、紧张等常见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不骄不躁、从容应答的良好心理素质。具体方略:①提升点:第一卷基础知识的限时训练量的积累还没有达到标准,学生由于手生而找不到做题的正确感觉,主观题的选择只凭感觉,没有理性分析,相关知识的回忆、联想和迁移能力没有完全激发出来。提升措施:增加第一卷的限时训练的次数,培养学生掌控时间的能力。做到立做立改立评,让错觉现形,纠正学生的思维错路。②提升点:第二卷中仍有部分学生在主观表述中想当然,不按题型规律走,虽然能正确理解文意、题意,但写出的答案却没有按采分点走,从而丢失了分数。提升措施:规范学生写的意识,尤其是写得规范、写得专业的意识,交给学生规范的答题结构、专用术语、常用格式,并要求学生死记活用。③提升点:学生已经掌握作文的基本模式,但文章的亮点不亮,50分以上的作文数量尚嫌不足,语言、构思的亮点不够凸显。提升措施:加大作文发展等级的训练,增强学生的亮点意识,每周一次的限时作文强化学生的写作习惯,达到见纸能写,一写就好,在深刻、文采、创新上下功夫,并且作文评讲不隔时。总之,在年后的二、三轮复习中,我们要做到:强化训练找提升,综合短训稳水平,强化能力明技巧,适应训练调心态。稳扎稳打,赢得高考。
本文标题:高三语文试卷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58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