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气候变化的成因与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及成因摘要:近年来随着温室气体排放,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尤为突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在这世界性难题的面前,中国又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作者从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灾害、气温和水资源、农业生产、动植物、传染病和病虫害、深林火灾这些方面阐述了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的影响与成因。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影响成因近几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07年11月17日发表了第四次评估报告。报告指出过去在过去100年中全球地表温度上升了0.74℃,气温普遍升高尤以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最为明显[1]。而中国正处在地球的北半球并跨越了较大的纬度。众多学者对中国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诸多阶段性进展[2~4]。结果显示,中国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基本一致,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1气候变暖的影响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影响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的研究,全球变暖不仅仅威胁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还威胁着人类居住环境和健康。中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因此了解全球变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必须的。1.1全球变暖给中国带来更多的自然灾害天气和气候类灾害对社会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5]。特别是近几年以来,中国重大气象灾害频发,例如:2008年初南方地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09年初北方干旱,2010年初西南大旱,5月份之后华南大部分地区多次持续强降水过程。据统计,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数量增加了3倍之多[6]。上世纪80年代初,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20起自然灾害,而现在已增至500起左右[6]。就2015年一季度而言,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较为活跃,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6次,均发生在西部地区。低温雨雪多次来袭,全国大部多次遭受低温雨雪天气过程。其中,一季度东北地区雨雪过程频繁,平均降雪量为14.8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多。全国地质灾害灾情与2014年同期相比明显偏重。1.2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气温和水资源的改变中国幅员辽阔,环境复杂多变。气候带从南向北一次是热带、亚热带、温带等。据2000年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价室提供的分析结果表明:1987年以来,我国北方联系13年出现暖冬,冬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2℃,局部地区某些年份偏高3℃以上[7]。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15.08℃,升高到90年代-13.01℃和21世纪初(2000-2010年)的-12.97℃[8]。由于气温的增高,水汽蒸发速度加快,可能使中国的平均降水量趋于增加,但是降水的变率也会随着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产生了改变。蒸发量随着平均温度的增加,从而使得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也随之增加。气候变暖后,一些地区由于蒸发量加大,河水流量趋于减少,可能会加重河流原有的污染程度。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下,中国干旱地区的范围也将相对全球一致扩大。若CO2浓度加倍,温度上升1.5℃,中国干旱区面积扩大18.8万km2[9]。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中国的干旱程度加剧,将使得中国华北、西北等地区的缺水状况,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自1950年以来,我国6大江河的径流量减少,其中海河降幅最大,每年约减少3.66%[9]。1.3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中国地大物博,人口数量位居世界首位,是一个典型了农业生产大国。而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的变动,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使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10]。IPCC评估报告指出,平均气温上升3.6℃,中国的水稻产量将减少5%~12%。这也预示着未来中国由于水稻产量下降和人口增多会有个多的人面临挨饿。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的品质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CO2的浓度增加会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促使植物根系吸收更多的矿质元素。然而,CO2浓度增高会影响植物某些组分含量增加的同时,也会引起植物体内另一些组分含量的减少。如温室气体可引起豆籽中粗脂肪含量升高而粗蛋白含量降低,引起冬小麦籽粒的粗淀粉含量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减少[10]。如不采取适应措施,预计到2030年,中国三大作物稻米、玉米、小麦等均可能减产[9]。1.4全球变暖对动植物的影响中国有着丰富动植物多样性,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的动植物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温度的上升使高海拔耐寒植物或动物的分布范围不断减小,而这种改变所带来的结果是这里的动植物面临着高温、掠食者和竞争者的多重影响,从而导致野生动植物数量下降。而气候变化也将影响动植物种群的地理分布,种群大小的变化,物候(植物花期提前,动物的繁殖期提前等),动物行为等[11]。从而使动植物适宜分布范围减小或消失。预期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将平均增温1.1~6.4℃(IPCC,2007),植物灭绝速率将进一步加快,预计1/2的植物将会受到威胁,甚至2/3的高等维管束植物种类将在本世纪末消失[12]。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温度升高使野生动物的物候发生改变[13,14]。最主要影响的是各种动物物候期提前。譬如鸟类的产卵、昆虫的孵化、动物迁徙[15]。1.5全球变暖对传染病和病虫害的影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传染病和病虫害的传播。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疾病传播导致许多两栖动物已经或接近灭绝[16]。气候变化使得传染病发病率增加、传染病分布范围扩大、人群对疾病易感性增强。研究表明,76%的传染媒介生物或病原体受气候影响,有40%的传染病在全球变暖条件下被传播的更快[17]。伴随气候变暖,一些虫媒传染病将殃及世界40%~50%人口的健康[18]。多年来局限于我国江南局部地区的恙虫病,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地理区域向北推进,1986年山东省有流行报告,1989年天津农村首次发现恙虫病[19]。云南省40个乡1984~1993年间呈现变暖趋势,厄尔尼诺或暖年对疟疾波动有明显影响[19]。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不仅是对人类安全与健康有威胁的传染病的传播增强了,相应的植物遭遇病虫害风险也增加了。中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而农作物病虫害是中国最主要的植物灾害之一。受气候变化因素的影响,中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呈现出新的态势[20~22]。主要以面积逐年增长、种类逐年增多、损失逐渐增大三种方式进行。产生的结果是面积由1949年的0.12亿hm2次上升到2006年的4.60亿hm2次,而近5a年均发生面积超过4.20亿hm2次;种类由20世纪50~0年代,每年约有10种有害生物暴发,80~90年代每年约有15种有害生物暴发,21世纪以来,每年暴发的有害生物增加到30种左右;主要粮食作物的实际产量损失就由105.39亿kg增加到127.08亿kg,损失率增加了20.58%[23]。1.6全球变暖对深林火灾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会更加频繁,森林火灾灾害频率不断加重[24]。而中国自2002年以来,森林火灾发生有所增加,1999~2007年年均火灾次数为8700次,2002-2007年年均次数为10486次,相对于1999~2002年年均火灾次数6468次,火灾次数增加了62.12%,受害森林面积增加了287.11%[25]。从近年火灾数据显示,森林火灾次数、受害森林面积均有上升的趋势[26]。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就是暖干化,而森林火灾灾害的发生与气候暖干化有密切的联系[27]。气候变暖主要通过影响可燃物的燃烧性和量的积累来影响火干扰的频率和强度[24]。伴随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森林可燃物的分布格局和特性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伴随降水和气温的年际波动,进一步影响林火的发生与分布[28]。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而导致温度增加,降水减少,从而使火源也增多,尤其是雷击的发生次数和频率显著的增加。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受气候变化影响,森林可燃物分布格局及载量均将发生显著变化,导致火险等级提高[29]。2气候变暖的成因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主要为自然因素和认为因素。越来越多学者认为全球变暖与人为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2.1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海洋、陆地、火山活动、太阳活动、自然变率等,不少科学家还将气候变暖归结为大气候条件.地球逐渐变暖是地球大气自身调节的结果[30]。或是由于地球沿其轨道周期性变化引起的冷暖交替变化,太阳其本身提供的能量变化或者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能量的变化都能影响地球气候的变化[31]。2.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对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影响是明显的。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产生的温室气体大量的排入大气。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气候变暖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排放的CO2、CH4等大量温室气体。在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中,CO2占50%,甲烷沼气占20%,含氯氟烃占15%,N2O占10%,O3等占5%。我国是国际上公认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测定和研究极待加强。并且人口激增,森林锐减,平衡大气中CO2与O2的生态功能急剧下降,大大增强了CO2“温室效应”[32]。伴随着人们大规模工业生产,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废气、废物、废水,整个工业生产的外部成本都由环境自己来承担,随着排入污染物的量超出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造成了环境的破坏,环境的破坏影晌到了C02的循环系统[30]。结语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值得庆幸的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各种组织多已经认识到了全球气候变暖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陆续制定了多种政策,签订了各种协议,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控制全球变暖的趋势。但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所带来的影响有所不同,能够有效控制和减缓气候变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重大课题。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有很多。参考文献[1]IPCC.ClimateChange2007:SynthesisReport.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7.[2]秦大河,孙鸿烈,孙枢,刘英金.2005—2020年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J].地球科学进展,2005,03(20):268-274.[3]丁一汇,戴晓苏.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J].气象,1994,12(20):19-26.[4]任国玉,郭军,徐铭志,初子莹,张莉,邹旭凯,李庆祥,刘小宁.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J].气象学报,2005,06(63):942-956.[5]姜大膀,富元海.2℃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未来气候变化预估[J].大气科学,2012,02(36):234-246.[6]徐卓.简论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对策[J].考试(高考英语版),2008,04:82-83.[7]冯明.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04.[8]LiBF,ChenYN,LiWHetal.Spatialandtemporalcharacteristicsof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inthearidregionofChinafrom1960-2010.FreseniusEnvironmentalBulletin,2013,22(2):362-371.[9]傅桦.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影响[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28):11-15+21.[10]韩彦军.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及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16(39):9884-9885+10006.[11]黎磊,陈家宽.气候变化对野生植物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生物多样性,2014,05(22):549-563.[12]马瑞俊,蒋志刚.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11(25):269-274.[13]CrickHQP,DudleyC,GlueDE,etal.UKbirdsarelayingeggsearlier.Nature,1997,388:526.[14]ForchhamerMC,PostEa
本文标题: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气候变化的成因与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592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