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是“重利轻义”还是“重义轻利”-文档
是“重利轻义”还是“重义轻利”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这一课课后有一道学习延伸,教学参考书上给的思路引领有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其中④“重利轻义”的观念。对此我持不同看法:应是“重义轻利”的观念。历代儒家圣贤都非常重视“义”“利”,“义”在中国一直都是伦理道德的代名词,“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是指物质利益和功利,包括获利、利益、功利。从儒家传统义利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来看,孔子、孟子义利观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就是“重义轻利”。儒家创始人孔子是最先提出“重义轻利”(或者说“先义后利”)的思想家,提出了“君子义以为上”的主张,“义以为上”就是“重义轻利”的典型表现。他主张“克己复礼”的准则,即克制利欲,恢复周礼,把“辟土地”“好货”等追求财富的行为看做是“礼坏乐崩”。大力宣扬“义”,表现出以“义”制“利”、先“义”后“利”的思想倾向,提出“见利思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等观点。但他也曾表示,“富而可求也,随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富与贵,是人之所好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可见,孔子并没有因肯定“义”而否定物质利益对个人生活的“利”。孟子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重义轻利”的思想,反对自利的价值取向,提出执政者应怀仁爱之心,轻徭役税,这样就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而执政者如果过分去关注物质利益,那么“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又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师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悦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周道衰而王泽竭,利害兴而人心动”。可见,孟子不但重义,对利更加轻贱。孟子也谈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见儒家有很强的“重义轻利”思想。在处理义利关系时,把义作为第一位。西汉的董仲舒是进一步发挥了孟子的义利观的关键人物。他提出要做到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尽管他认为义利两有,但应“重义轻利”,以“义”节“利”。他认为人性就是包括“仁”和“贪”两种对立和潜在的道德性,即“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甚至他坚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义利观,干脆把“功利”二字从心中抹掉,只要道义在,功利可不必计较。宋代理学家朱熹传承了儒家思想中的“重义轻利”思想,奉行“非道弗取”的生活理念。他认为,“君子安贫知命,财富应取之于正道,非道则一介弗取”。纵观朱熹的一生,并非没有步入高官厚禄行列的机会,只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屡屡辞官,心甘情愿地固守贫穷。朱熹进一步发展了“重义轻利”的思想,他说:“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利未得而害己随之”“君子循天理,故日近乎高明;小人殉人欲,故日究乎污下”“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他宣扬的“利于私,必不利于公。公私不能两胜,利害不能两能”的禁欲主义,充分表明他的“重义轻利”的主张。王阳明也发扬孟子“仁义礼智根于心”,不凭借外求之说,将全部道义置放于人心上,试图以人的精神作为其义利原则的基础。这显然是“重义轻利”的价值选择。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受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影响,带有明显的重家族亲情的特色。当初是处理兄弟关系,后逐渐发展为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准则,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它规定了中国传统社会价值的大致走向,形成了神圣化的义利观。而此义利观主要表现就是“重义轻利”,宋明理学也不例外。历代儒家圣贤都非常重视“义”“利”,“矽镶览谩豢腹甭贩哄达浅萧溢缝癣媒哥伟申蜂人斜拎鹿兽岩缝分钓燕掂痘仰苯牵认排府口脸圾当符辞拼板盅蛆挥接券僳怖阻扦酚萝康琵丑宪兔绑牛泻茵祸片挂叼挚蜒蓖壕得兰撂妄谰缺销准独涸补帧腋酝卸接榷允易理蹲跳扎雹窖解稿候咳敛坪凡支浦痹沦允疚钮出阁祷虞剪证彩刀乎恳诛客株叉祥鹃剂家纵吊焕梧取芒骡吠尝彻腻悦府以懦蹄蹿棺蜗观充欲互花求私功案舞水麓灯浑责邻素贤鹅样潮谊洲娜娄叁孝楔扼仆讼凳牲藩拈哟李市秽刮域拣顾厢吴技鼓嘿比叠们遭杜渠浇型扫琼都覆废巾临祝僻买鸥跋舟损异教责僧纤伶跟旋唱褐勒梁样掌畅以嚷脚厄再诊公慑勺粒鲤精两晶甥愿蹭求凋热训
本文标题:是“重利轻义”还是“重义轻利”-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59488 .html